正书房,门楣大开。
这个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像黄狗儿这种贴身太监都要去偏殿等着,没有特别的吩咐进不来。
就是朱标进来的次数也都不多,倒不是老朱不让,实在是朱标不乐意来。
平日的早朝,只是皇上和百官初步问政,论事的地方。
正书房里才是决定国家大事的主战场。
大明朝真正的决策是,其实更多的是皇上和其他机密大臣在这里商议决定的。
也就是说,今天的这堂会议,比平日上朝都要重要的多。
不多时,偏偏在黄狗儿引着七八个大臣进来了,吵吵嚷嚷的,一听便是蓝玉的声音。
蓝玉,常升是武将之首,这里的席位自然有他们的。
不过嘛,其实叫他就是意思意思。
这几个莽汉对于国家内政一窍不通,除了打仗之外,对朝政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
与对坐他们的,恰恰又是两位文士,大明朝开国最具圣明有名的两位宰相。
李善长,胡惟庸。
如果说蓝宇代表武将,那他们俩自然就代表文臣。
拥有的权利可算是不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
门外还有两个人,呼哧呼哧的珊珊来迟。
一胖一瘦,活像两个福星。
这两个,就是老朱最信任的人了。
胖的呢,自然是吏部尚书傅友文。
李善长胡惟庸,日益骄纵,独断专权。
老朱不得不在文官中找出一个新牌来制衡这两人,傅友文就成了最佳的人选。
现如今,天下许多政策其实就出于他手。
而瘦的那一位,便是明朝初期,号称人精的李泰。
至于有多精,听听他的事迹便知道了。
这李泰原先是元朝的户部尚书,经历了元朝的覆灭,竟然能在明朝又当上户部尚书。
连皇帝都换人做了,这户部尚书竟然没换。
可见他人精本像!
“咳咳……”
“咱看着人都来齐全了吧,那咱就说道说道?”
皇上都发话了,在场的大臣都坐得一本正经,朱标则是在一旁站着细细聆听。
“嗯……咱今天就跟你们这几个,说说大明的形式。”
老朱正了正嗓音,回想起朱桐跟他所说时的神态,也照模照样的学着。
“要咱说,当今天下形式只有一个字能形容!”
最先发愣的就是和老朱关系最好的傅友文,他摸着自己凸起的肚子,有一点大小眼。
“一个字?”
“一个?”
“一个字怎么能够?”
户部尚书,这位号称人精的李泰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附和。
“上位莫要说笑,天下形势何其复杂,一个字咋能说的透嘛!”
一向性格粗犷的蓝玉,撸起自己袖子也叫一声。
“对啊,上位。”
“您这个牛也吹得老大了。
咱又想起小时候放牛,您跟俺吹以后要当皇上时,那番情景了……”
老朱也是瞪一眼蓝玉,这家伙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打了几场胜仗,连自己姓啥可能都不知道了。
“咳……”
“今天咱还就把话说在这里,大明的形式就一个字,咱就能说透。”
“给咱猜!”
“你们一个个不是号称大明的文臣武将,国家柱石吗?”
“连个字都猜不出来?”
“李善长!你先来,你不是说如果咱是刘邦,你就是咱的张良吗?
咱大明朝的张良先生,你先猜上一猜?”
……
淮河别院。
从小到大没干过农活的朱桐,今晚才算见识了农民的辛苦啊。
在这洞天别地里边,足足四五个时辰,朱桐才翻整出来一块地,而且面积还不大,也就几百来步。
松土翻土这种看似简单的力气活,快把朱桐手给弄断了。
播种也把朱桐给忙活了半天,土深土浅完全把握不住。
这是他没来由的想起来,以前上中学时老师骂自己的一句话。
学习学不好,你就只能去种地。
种地……
嗯,朱桐不配。
勉勉强强的地上又鼓弄了一阵儿,朱桐算是整合出三块地来,分别种上了马铃薯,玉米,番薯。
本来想着出去好好睡他一觉,可也就是几个眨眼,几个呼吸的时间。
黑土地,刚刚种下去的土豆马铃薯就像是雨后春笋,在地上冒出来。
握草!
朱桐懵了,马铃薯长得又大又好,自己两个巴掌才握得住啊。
就算在二十世纪也算得上品种优良。
这玩意儿不符合生物学的规律啊。
解释不通的事情太多了,朱桐也懒得去想。
农作物生长根本不需要长时间的发育!
几乎是种在土里,在等几个呼吸的时间。果实就自己长出来了,还又大又好。
马铃薯是如此。
玉米杆都快和朱桐一样高了。
这得有个……上百斤吧。
也是朱桐翻整出来的土地实在太少,所以农作物生长的数量才有限。
要是这空间全种上土豆……
了不得了。
“大明马铃薯之父!”
“大明玉米之父!”
“大明番薯之父!”
想着这几个称号,朱桐憨憨地笑了,一瞬间感觉体力充满。
“干活!”
作物熟了自然要瘦收下来。也就几百斤的事,收起来可比种轻松太多了。
望着这满满一地的农务,收获感直接爆棚。
朱桐觉得,自己还是太低估洞天别地的力量了。
这马铃薯……
嗯,快堆成小山了。
这就得有个上千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