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竟敢在大明提和亲二字!
一片锣鼓乐声中,文武大臣簇拥着朱厚照入主奉天殿。
登基之礼已成,朱厚照便是大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正当一片喜气洋洋之时,突然有一人走出百官之列,拱起手中象牙板,“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众官员朝那人看去,竟是兵部尚书谢迁。
有什么事非要在陛下登基之日来说,这岂不是自找不痛快?
除了少数有资格知晓内情的重臣,其他官员皆是摸不着头脑。
难道谢尚书是想趁着陛下登基之日,给陛下一个下马威?
想到这里,又有官员抬头望去,想要看看陛下此时是何反应。
但让他们失望了。
朱厚照面色不变,淡淡开口,“谢尚书有何要事?”
“今日乃陛下登基之日,臣本不该为陛下添忧,但事关国本,臣不敢耽搁。”
谢迁乃是兵部尚书,他所说的要事……自然便是兵事了。
这般浅显的道理,朱厚照怎会不懂?
“国事为先,谢尚书但说无妨,朕倒要看看是哪方贼寇安敢犯我大明。”
说话之间,竟透出无上威严。
哪里像是今日才登基的少年君子,其气质分明与在位数年的天子一般。
谢迁也是微微一愣,作为陛下的老师,他还是极为了解陛下的秉性的。
陛下一向沉迷于骑射做乐,怎会有这般威严。
或许是陛下装出来的吧?
这样也好,倒也不会叫朝中百官轻视于他。
谢迁想通以后便不再纠结,辅佐陛下乃是先帝交给自己的责任,帮助陛下立威稳住朝局自然也是自己应该做的。
“陛下,朝贡之国土鲁番趁陛下登基之际,称旧皇已去,大明不再,拒绝继续向我大明朝贡,并出兵五万进犯肃州。”
“臣请陛下定夺。”
将如此军国大事交于朱厚照定夺,是向其他官员表明天子再年幼依然是天子,不许生有轻视之心。
至于此事到底如何定夺,自己自然会与刘阁老和李阁老商量出个结果。
此话一出,朝臣议论纷纷。
新帝刚刚登基,朝贡小国便对大明动兵,若是处理不得当,恐怕有伤大明国体。
不知陛下会如何对待背叛之贼邦……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竟骚乱如菜场。
“陛下,微臣有一计,定可平土鲁番之乱,还肃州一片安宁,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文官队列中有一身着青色朝服的官员突然开口上奏。
“你有何计策?”朱厚照目光微凝,此人一向奉承,能有什么妙计?
张承瀚入朝为官多年,摸爬滚打至今才混得一身青衣,苦苦寻不到出路,没想到今日新帝登基摊上这么件大事。
若是自己为新帝分了忧,解了难,自己还不是青云直上?
想到这,张承瀚这才迫不及待想做这出头鸟。
张承瀚见天子果然开口询问,心中暗喜,便开口道,“陛下,依微臣所见,和亲乃上上之策!”
一言既出,朱厚照面色阴冷,朝堂之上百官哗然。
谁都没有料到,张承瀚所说的计策竟然是和亲!
张承瀚似乎极为享受自己一下便成为了朝堂之上议论的中心,连察言观色这最基本的为官之道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但见他一副胸有成竹之态,侃侃而谈,“各位同僚,请听张某说完!”
“和亲之计,于我大明有百利而无一害。”
“其一,陛下刚刚登基,若此时与贼寇血战到底,臣恐国体不稳,军心也不稳。”
“其二,近几年天灾连连,瘟疫、洪水、饥荒连续发生,此时再开战事,民心不稳。”
“其三,那贼寇说到底只是边陲小国,陛下只需于民间女子中挑选和亲人选,无需皇亲国戚,说不得那贼寇还会以与我大明和亲为荣,免于流血之争。”
高谈阔论之后,朝堂竟出奇的安静。
众官员细细思考一番过后,竟不少人觉得张承瀚所言有理。
不过是牺牲一名民间女子罢了,便能换得边境安宁,大明免遭兵刃。
这件事,似乎怎么算都能划得来。
想来陛下年幼,刚刚登基,为求稳妥,也不会选择妄动刀戈。
这或许,是目前最好的打算了……
正当不少官员点头称好之际,却听一声冷笑,“和亲?”
众人寻着声望去,却发现那人正是高高坐在奉天殿皇椅上之人,当今天子!
“和亲?”朱厚照重复一声,加重了语气,豁然起身,“张爱卿是想朕开大明之先河?”
“大明开朝至今,无一代以和亲为手段贪求安居,你张承瀚今日是想朕开大明之先河吗!”
“选用民间女子与贼寇和亲?何以说的这般轻巧?难道民间的女子便不是朕的子民吗?!你的夫人便不是民间的女子吗?!”
朱厚照厉声道,“今日和亲,明日就会赔款,就会割地,你是想置我大明的风骨于何地!”
“以妇人和亲换来苟且,丢的是我大明朝的脸面,朕不会答应,大明的将士也绝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