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这样募捐确实很快,何况是李太尉把的关。有何不妥?
众人看向太师。
这两日,太师流年不利,风头被李太尉压过。他在朝堂中,即使不说话,也没人觉得突兀了。猛然听见他这么说,不由都愣住,思索起他的话来。
章怀也看向他,一副洗耳恭听模样。
章怀这般态度,让太师有些气恼。竖子!他一甩袖子,加以掩饰,
“我朝开国以来,从未出现过如此多的免死赦令。以后人人杀人纵火,只要拿着这块牌子变能全身而退,那将我朝律法王法置于何处?”
免死赦令是好东西,但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危险之物。
听太师一说,有人幡然醒悟,多了几分后顾之忧。
章怀却不以为然。免死赦令是他发的,到时候怎么使用还不是他说了算。但碍于朝堂之上,越来越响的议论声,他不得不解释。
“免死赦令,能免死,但不能免责。且只能一人用,使用一次。”
“话虽如此,可陛下如何保证人人能遵守?”太师义正言辞!
“且各州都有免死赦令,到了山高水远之地,圣上的意思难免无法准确传达,到时如何理解便是个人发挥。如此长此以往,就怕有人顶着陛下的由头,为所欲为,酿成大祸。”
章怀很想笑,但嘴角使了使劲,却笑不出来。
太师说得在理。这个世道守规则的本就不多,越是恶的人,越想得到免死赦令。缘由为何,不言而喻。
特别是远离皇恩之地。消息闭塞,百姓无知,他们未必知晓免死设令使用方法,而被人牵着鼻子走。到那时,免死赦令将成为恶人的挡箭牌,弱者的催命符。
可自己这道诏令已经下达,突然因为太师还是一句话变卦,那这两天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威信将荡然无存。还会让墙头草们看到自己反复试跳失败,摇旗倒戈,如此他就更难逃出太师的掌控。
“其实,这也好办!”李太尉呵呵笑了,一直显得不太有精神的眼看向太师。
“只要每年派遣使者,前去收缴免死赦令。收缴前,张贴榜文告示,宣告免死赦令使用之法。用不了多久,世人终将明白。虽然这般会耗费一些人力财力,可跟买免死赦令所得钱财相比,怕是九牛一毛。”
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自己这般做是为了解水患的燃眉之急,就算到最后,免死赦令所得的钱财都要吐回去,也不亏。
这般想着,章怀放下心来。
姜还是老的辣。对付老狐狸,还得老狐狸才行。他看向李太尉的神情,多了几分感激。
经过李太尉的一席话,朝堂上骚动的局面也平静下来。
太师的脸上已明显不好看,“发放免死设令绝非好事!”
“是不是好事,时间久了自见分晓。太师何必着急呢?”李太尉捋捋白胡子,轻松应对“此时最紧要的,是江南水患,是赈灾。”
太师冷哼一声,“目光短浅!”便也不再言语。
“如若不是免死赦令,江南那边的灾民怕是等不到救济就得饿死!”宋都尉出来说句公道话。
太师跟太尉,都是党派之首,身份还算旗鼓相当。可一个都尉,出来叫阵,太师没放在眼里。
太师斜了他一眼,“都尉如此心系灾民,怕是捐了不少钱。可否说来听听,让我等开开眼。”
宋都尉是出了名的小气,家中又有母老虎,花点小钱都抠抠搜搜。听说,下朝后都是绕着捐款处回家的。生怕被人逮着要银子。
昨日更是一天没出门,被母老虎关着哪也没有去。
宋都尉瞬时闹了个大红脸,一句话说不出来。他以前找人算过命,说只要管好自己的嘴,此生便能平安顺遂。
如今竟然又犯了多嘴的毛病,白让人看笑话,他真想抽自己大嘴巴子。
太师鼻子哼出一声,没揪着宋都尉不放。知道那是个外硬内软的鸡蛋。
“大彰为官,定然是个个如太师一般忧国忧民。”李太尉再次发声。
听到他的声音,太师怕是要心梗。
还好李太尉此时说话是对这宋都尉。
“只是,有心还不够,还得用脑。”李太尉语重心长,“不然就算满城抄家,也未必如此之快。”
太师嘴角抽搐,这老狐狸果然没有如此好心。竟拐着弯骂他。
一直躲在后面的孙侍郎,特有的尖利嗓音响起:“其他暂且不论,可为人臣子的,最首要的便是忠心。不藏着掖着。有好法子早日说出来,好让陛下定夺。”
说完他嘿嘿笑着,对着太师太尉作揖。
“粗鄙之见,大人们见笑了。”
藏着掖着想法,不就是说太尉吗?太尉有如此妙法,之前探讨时,却一言不发。最后在没人想出办法之下,太师才说抄家。可当时太尉,亦无反对,这是作何?
有脑子的人,藏着好点子,眼看灾民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