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冬,寒雪肃杀,天地静寂。
雪将住,风未定。
车骑将军董承踏着积雪,大步流星入皇宫,目光如鸷鹰般锐利。
“臣董承,参见陛下!”
曹操离开许昌,于大梁开府后,董承没有压制,容光焕发。
可是区区一座许昌城,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能有什么要务处理?
各地官员的文书,都发往大梁。
许昌成为了落寞之地。
每次朝会,董承都有一种茫然之感。
不知道针对谁,也不知道朝会的意义所在。
这还是泱泱朝廷吗?
这还是煌煌大汉吗?
董承不甘心,积怨已久。
纵使皇室重掌北军五校,兵力也不过两千多人!
董承要的是光复大汉,恢复神州!
许昌政令一出,天下莫敢不从!
距离这样的目标,实在太遥远了。
看董承看来,刘协看似寻常,实则深藏不露。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数次谋算,让曹操都无计可施!
刘协慵懒地坐于首位,炉火氤氲,暖洋洋的。
“董爱卿来次,所为何事?”
董承扑通一声跪下,声泪俱下道:
“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近日曹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羽,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陛下做主!”
“臣乃国之大臣、汉室至戚,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
字字肺腑,如歌如泣。
刘协不禁长叹,振兴汉室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危险重重。
此乃逆天而行,天知道会降下多少惩罚?
兴,汉室苦。亡,汉室苦。
刘协双眸深邃若渊,仿若透过无尽穹顶,眺望九州苍生。
气氛顿时肃穆!
“陛下可下诏书,臣当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诛曹贼!”董承叩首道。
如今曹操屯兵官渡,此乃天赐良机啊!
刘协收回视线,突然打了一个呵欠,将双腿在貂皮上尽量伸直。
很温暖。
很舒服。
地面很冰冷,董承的面颊冻得通红,仿若孤苦伶仃的老人。
刘协的目光中,似乎有了笑意,道:“国舅辛苦了,可拟订诏书,命讨逆将军孙策,领军定许昌。”
“臣领旨!”董承激动万分,浑身都在哆嗦。
他甚至没有追问,为何是孙策,为何偏偏选中此人。
“陛下,这诏书……”
“怎么,这种事情,还要朕亲笔吗?”
“非血书不可!”董承目光坚定,不容置疑。
“血书?朕怕疼,你自己划破手指,替朕写就好了。”
刘协摇了摇头,很明显没有妥协。
董承:“……”
他当即咬破手指,也是个狠人。
“国舅,你回家再写不行吗?朕此处不宜有血光之灾。”刘协满脸嫌弃,却让董承心神一震。
是啊!
在这里写,容易被曹操安排的密探发现,不如回府再写。
还是陛下心思缜密!
“陛下,玉玺在曹操手中,还有没有天子信物?”董承小心翼翼询问道。
想到这里,他愈发义愤填膺。
玉玺乃皇室所有,曹贼竟敢据为己有!
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曹贼眼里,根本没有君臣之道!
罪无可赦!
“朕的诏书,还需要什么信物?告诉孙策,他若心怀汉室,便来许昌!朕破例,救他一命!”
刘协声音威严,仿佛蕴含无上大道,他一点都不担心孙策会违抗皇命。
董承虽疑惑不解,但他依旧记在心里,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府,秘密召集众人,商议大事。
种辑、王服、吴硕等人,纷纷在列。
“老夫已得陛下讨逆诏书,陛下点名让孙策率军入京,诸位怎么看?”
董承语气悠悠,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太好了!”种辑热血狂燃,“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推翻曹贼指日可待!”
“且慢!”
王服警醒喝道:“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孙伯符身上,不如同时联络荆州刘表、徐州刘备等汉室宗亲!”
“王兄言之有理,孙伯符与曹贼眉来眼去,谁知道他会不会出卖我们。”吴硕慎重道。
董承也察觉到了不妥,他一咬牙,写了三封血书,分别藏于衣带,派人送往徐州、荆州、江东。
没想到送往荆州的衣带诏,竟被人秘密揭发,许昌守将曹仁亲自截获。
曹仁捏着血书,心神震颤!
“陛下怎敢与曹公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