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王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最先听到的是车轮辘辘的声音。
睁开眼,车厢里一片黑暗。明明觉得自己睡了很久,原来是错觉,天还没有亮。
他觉得头沉甸甸的发疼,似乎宿醉还未醒。
昨日燕驰飞为他践行,两人喝了许多酒,燕驰飞也因为酒意说了一些从前不曾说过的话。
怀王现在回忆起那些话来,仍然百味杂陈。
燕驰飞五岁就做了他的伴读。对于成为皇子伴读的人来说,不管他们意愿如何,都会被看做该名皇子的人。若是皇子之间有争夺帝位的情况存在,各自的伴读也就会成为他们的左膀右臂。
不过,元衡帝的儿子很少,除了之前一直因为某些原因藏着,不曾公开承认的忠王夏侯旸,就只有太子和怀王两个人活到了成年。
怀王与太子是一母所出,年纪相差有些大,但是感情一向很好。怀王年幼时在功课上经常得到太子的指点,十五岁开始接触朝政之事后,太子也事无巨细地教导他。
怀王对这位兄长格外尊重,认为他将来继承帝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从未起过争斗之心。
而夏侯旸,显然根本不具备与两位嫡出皇子争夺任何事情的资格。
首先是他母亲的出身有问题,不然的话也不会那么多年都不被皇帝承认。
怀王了解自己的父亲,他不是那种昏聩无情的人,对自己的亲人都非常重视。如果不是那位刚被册封的贤妃娘娘身份实在犯了忌讳,根本不会一直被藏起来。
如今,能促使元衡帝下旨公开他们母子身份的原因,只能是他重病难愈,想趁着最后的机会给他们一份未来的保障而已,并不是忽然器重夏侯旸,想要栽培他。
然后就是夏侯旸本人的问题。
前几年他纳了燕国公的外甥女为妾室,这件事真正的原因虽然并未在晋京传开,但身为一位王爷,怀王当然有自己的情报网,所以他很清楚其中发生的事情是让当事人难以启齿的。也是因为这样,惹恼了父皇,夏侯旸才会一直被禁足在小南宫。
男人在男女之事上不够检点,从某些情况下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从古至今,不论皇位争夺的真实情况包含了多少血腥和龌龊,但是对皇帝本人来说,挑选继承人时还是会看重品行的。
只凭这两点,夏侯旸就已经完败,出身不好,品行有失,元衡帝除非突然发疯了,不然怎么可能在还有两个“完美”儿子的情况下,选择他成为继承人呢。
因为看得清楚透彻,怀王从来没担心过晋京的局势,更没担心过自己的处境。
可是,昨晚燕驰飞对他说“小心”。
他们相识相交二十年,不说心有灵犀,也是默契非常。
这一句小心是让他小心什么,不必多说,怀王也听得明白。
因为没有夺位之心,怀王府中虽然有些文人谋士,却一直懂得避忌,不曾与勋贵大臣们过多结交。
他与燕驰飞的情谊也是以十年同窗为基础,虽然不时相约,但话题不是风花雪月,就是泛泛的朝中之事,真正敏感的话题从不曾涉及。
所以,燕驰飞主动提醒他,是冒了风险的。
怀王其实很感动。
可是,他为什么要小心呢?
如果说夏侯旸有争夺帝位的心,首先要对付的也应该是太子,而不是他这个闲王。
再说,就算夏侯旸真的有争夺帝位的心,也要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真要争斗起来,夏侯旸至少得有自己的计划打算,有与他出谋划策的幕僚。
据怀王所知,夏侯旸年纪只比自己小了不到一岁。这个异母弟弟到底有多少才学他并不清楚,毕竟夏侯旸不曾在太学与他一同读书。父皇对小南宫那边照顾周到,肯定会为夏侯旸请先生教导读书。至于究竟学进去多少,怀王不知道。
他只知道不论是皇家还是宗室,亦或是勋贵官宦人家,都有一个不成为的规矩。如果不走科举路,一般在十五六岁时,男孩子们就要开始自己挣功名。
皇子和宗室子弟当然不可能考科举,大多由元衡帝钦点了去做些差事,因为他们都是从小在太学读书,所以元衡帝也大致了解每人的情况,谁聪明,谁愚笨,谁能干,谁混事,依照资质分别安排。当然,读书与办差事又是两回事,所以还会根据每次办差事的成绩,来为下一次差事做调正。总之,不管是职位、品阶还是部门,都在不断变化。
勋贵官宦人家的孩子又有不同,他们之中足够出色的也能以伴读的身份进入太学,但一般不会得到皇帝钦点指派差事,反而要自己去考,譬如考科举、考侍卫、投军,总之要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方向。
夏侯旸是皇子,虽然是个一直不曾公开的,但也还是皇子,当然不可能考科举,所以也只能走皇帝指派差事的路子。
过去那些年,父皇不曾为夏侯旸指派过任何差事,究其原因,未必是夏侯旸无能无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出身的关系。不能被公开承认,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自然也不能名正言顺的去办差事。如此,他在朝堂中自然没有任何威信与人脉。
至于幕僚,那些文士投靠主人,除了混口饭吃,更多的还是为了有一展才华的机会。不能跟着皇子,还有宗室王爷,有宰相,有将军……就算最最不济的,投入某处县衙当师爷,也能盼着知县升知州,知州升知府,好歹是个目标明确的未来。跟着一个不被承认的皇子,连主子自己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下面的人又怎么可能归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