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曾经有一首诗,里面有四句话这样写道: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诗韩跃一度很喜欢,现在却想为它加上两句,那就是:塞外风霜寒此路,劝君别做雁门行……
这一次出关他享受了无数荣耀,原本以为此去不过是建立互市与突厥人干一波就行,哪知还没到地头,光是赶路就把人累够呛。
从长安到雁门关就一千六百里,再加上出关之后四百里,总共加起来两千里路。这个路程如果放在后世坐飞机当天就能到,在唐朝快马加鞭的话也不用一个月。但要是徒步行走的话,至少要走三个月。
怪不得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今天韩跃终于见识了。原来一次出门,有可能就是一两年不见。若是路上再出个什么事,很可能离别就变成了死别。
韩跃他们走的更苦,这可是十万人啊,很多百姓都是拖家带口,古代道路又不好,每天也就走三十里地。
这个大迁徙很有些游牧民族一路走一路生活的味道,韩跃等人每天早上出发,中午埋锅造饭,下午再走一段,然后就赶紧得找地方扎营。
不扎营不行,百姓们不是军队,受不了连续长途赶路之苦。尤其迁徙大军之中还有孩子,很多都水土不服病倒了。
韩跃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他出关之时曾发下宏愿,这一路不让任何百姓饿死,想不到粮食带足了,却忽略了疾病这个困扰。
这个时代出门远行一旦生病,很可能就会客死他乡。
为了照顾小孩子的身体,只能再次减缓赶路的速度,离开长安时每天三十里,现在每天只走二十里便停歇。
这一日傍晚,迁徙大军终于踏入了山西地界,由于天气不好,韩跃早早便下令扎营。
田大叔现在负责后勤补给,每天带人赶着大车来回给百姓们送粮食,也幸好粮食带的足,这一路上百姓们没有任何人挨饿。这在整个唐初时期几乎是个奇迹,韩跃用他一己之力提供了十万百姓的口粮。
宿营选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由于不久前突厥入关侵略,李世民采用韩跃的计谋坚清壁野,导致百姓们纷纷烧掉村庄,从雁门关到长安一路上基本没什么地方可以投宿。
就算有,这时代哪个村庄能容纳十万人?
营地中渐渐有炊烟升起!
韩跃采用的办法是各家自主做饭,由他提供口粮,这样能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老百姓也觉得有充分自由。
大家都宿营了,韩跃却不敢歇息,他跟小豆豆和罗静儿打了声招呼,自己跨着毛驴四处巡视。
四处都是饭香,篝火噼啪作响。一种安详的气氛在营地中缓缓流荡,这个时代老百姓们很忠厚,认定了谁那就铁了心跟他走,这一路虽然餐风露宿,却没有任何人存在怨言,就算家中有小孩病了哭了,那也是自己想办法去哄,从来不曾去抱怨迁徙。
韩跃慢慢走到一家帐篷门口,昨天他就来过一次,这家有个五岁的小女娃先天体弱,才离长安不久就病倒了,现在也没有好转过来。
他下了毛驴,正欲往帐篷里走,忽然听到里面有哭泣声传出,似乎是这家的女人在和丈夫吵闹。
“你这个窝囊废,小妞妞都烧成这样了,咱们为什么不能去找人帮忙?昨天咱家侯爷来看妞妞的时候就说了,一旦她发烧立即就去汇报,你为什么不去?你到底还是不是妞妞的爹,天呐,没良心的……”这女人一边哭一边骂,期间似乎还夹杂着厮打,显然是和男人闹了起来。
耳听一个忠厚声音道:“咱家侯爷多少大事等着他处理?十多万人都要他操心,咱们能忍就忍一下啊。妞妞发烧我就不心疼吗?但是侯爷昨天就给了退烧药,说是这个什么布洛芬非常管用,只要妞妞烧起来就给她吃,肯定能管用。”
“那你知道吃多少吗?”女人声音十分愤慨,尖叫道:“你又不是咱家侯爷,你懂个啥?如果给妞妞喂药喂多了咋办。咱家侯爷可是说了,这是虎狼之药,能不吃就不吃,就算吃也要控制剂量,你知道剂量吗?”
做母亲的总是比父亲更在乎儿女,韩跃轻叹一声,抄起帐篷帘子走了进去。
入眼所见,地上铺着一床破被子,小妞妞正躺在被子上咳嗽,那女人跪在女儿身边擦眼抹泪,男的则蹲在一旁唉声叹气。
“都别吵了,赶紧烧点开水,我来给妞妞喂药!”韩跃过去踢了那男人一脚,喝道:“好你个刘老三,我昨天就告诉过你,妞妞发烧赶紧找我,你当时耳朵塞了驴毛吗?你家媳妇骂你活该……”
刘老三憨厚一笑,虽然被韩跃狠狠踢了两脚,他却完全不在意这个,搓着大手道:“俺这就去烧水,侯爷您看看妞妞,她想你想的老是哭。”
“是吗?”韩跃心中微微一疼,缓缓蹲坐到被子旁边,伸手抚摸着小女孩的额头,柔声道:“妞妞,感觉难受吗?”
“刚才还难受,侯爷大哥哥一来,妞妞就不难受了!”小女孩很乖,冲着他甜甜一笑。
“哈哈,原来妞妞见到我就不难受了啊,那很好,以后我天天来看妞妞怎么样?”韩跃轻轻刮了刮小女孩鼻子,宠溺道:“你啊,就是个鬼灵精,是不是又想听故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