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知道。
自己亲手推翻的那个帝国,究竟是有多么的庞大。
但是一直以来,在朱元璋的印象里。
那些土地都是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地。
现在朱雄英这么一说。
朱元璋登时便不淡定了。
“皇爷爷,您放心,这地方成不了气候的。”
“为何?”
“因为此地的河流皆是自南向北而流,故而他们不可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遍地都是一些州县大小的小邦。”
“河流自南向北?”
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是不可能有建立一个统一大帝国的传统的。
毕竟同在北半球,自然是南面热量高,适合农业发展,而北面气候寒冷,只适合放牧。
东西流向的河流因此便成为了脆弱的农业文明的天堑使得他们可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但是南北走向的河流,那就成了催命符了。
北面的游牧民族缺粮了去南面抢一抢就可以了。
抢完了还能走水路运回去,省力又省时。
这也是蛮族亡罗马的根本原因。
在听到朱雄英这么说之后。
朱元璋那颗紧张的心才稍稍的放松了下来。
“除此之外,天竺其实也挺富庶的,只不过这地方的人都不会耕种,咱们大明的人过去稍加开发一下,也是可以利用的!”
“这样一来,皇爷爷还觉得周围供养不了我大明吗?”
何止是供养不了啊。
这可太够了,朱元璋的眼前甚至已然有了画面了,大明的商船在海面上络绎不绝。
源源不断的粮食、布匹运进大明。
而大明的百姓从此人人吃得饱饭,彻底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
这不就是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吗?
至于番邦的百姓。
那就只能看你们自己的官府会不会办事了。
谁让你们没生在大明呢?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这个八岁的小娃娃。
心中却不断激荡。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明的百姓有福了!
隔世之君,有这等眼界魄力,一时之间朱元璋甚至有点觉得朱标有点碍事了。
要不,咱直接给大孙铺路得了。
等到朱元璋把该做的准备都给做好。
直接拉着朱标一块退位。
朱雄英到时候就可以直接大展拳脚了。
毕竟人这一辈子最好的年纪就那么几年。
让标儿专心舞文弄墨,大明百姓也能早几年享福。
美滴很!
“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碎步声传来。
而后一个奶里奶气的声音急促的唤道
“皇兄,皇兄!”
朱雄英跟朱元璋抬起头,这才发现是朱瑾萱小跑进了奉天殿。
朱元璋眉头微皱,看着朱瑾萱道
“萱儿,此处乃奉天殿,咱不是跟你说过好几次,不要来此地喧哗吗?”
朱瑾萱一见到朱元璋便吓得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皇爷爷,那个,可是……”
看看朱瑾萱,在看看朱雄英。
朱元璋的心到底是软了下来。
毕竟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自从常氏过世之后,自己对这兄妹三人全都疏于照看。
“别急,慢慢说,到底出什么事了?”
“皇爷爷,是熥弟,今天方先生发了好大的脾气,熥弟现在还在被罚跪,已经快要一天没吃饭了,方先生还不肯罢休。”
听到是学业上的事情。
朱元璋倒也没了干涉的兴趣。
对于这些皇子的教育问题,朱元璋还是信得过的那些先生们的。
毕竟他们不是皇储,那些忠孝节义的事情,还是要好好学的。
“皇爷爷,英儿想去看看熥弟,可以嘛?”
“去吧。”
“好!”
朱元璋方才已经听朱雄英说了太多了,现在的朱元璋倒是想将方才朱雄英的想法全都好好梳理一下。
……
……
东宫之中。
方孝孺正端坐在一旁的书案上品着茶。
朱允熥则是站在门口,脸上依稀还能看到泪痕。
“哥!”
一见到朱雄英。
朱允熥登时便忍不住了。
朱雄英、朱允熥、朱瑾萱三人皆为常氏所出。
而朱允熥的年纪最小。
性格也最为坚韧。
毕竟他不是长子,生母在他还未记事时便已离世。
朱雄英的眉头一皱,看着朱允熥问道
“熥弟,这是怎么了?”
“皇兄,今天,今天方先生忽然要我跟允炆一起背书,背不过就不许放课,允炆,允炆背过了,我没背过,给皇兄丢人了……”
朱雄英的面色登时便阴沉了下去。
朱允炆跟朱允熥虽然今年同岁,但是朱允炆三岁刚一记事便在吕氏的安排下跟着吕本开蒙了。
朱允熥今年才刚开蒙不久。
背书的速度怎么可能跟朱允炆一样。
更何况,现在的朱允熥连字都没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