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枫结束了冰冰的采访后,返回了自己的家,早就已经从镇上买来了实验材料,现在就该是找出第一台试验机的原理了。
第一台试验机,从空气中提取了什么?又流出了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叶枫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询问系统:“系统,把五台试验机的原理,给我说说。”
点评系统傲娇道:“不说。”
叶枫再次询问道:“第一台试验机的原理呢?”
点评系统:“我偏不说。”
叶枫:“你丫的还是不是一个系统?这么没用?光给设备,不给说明书的?”
点评系统:“就是这样,咋的?”
叶枫无奈,只好自己研究起第一台试验机的原理来。
先让第一台试验机,进行正常运转,叶枫手持测温仪,测了一下温度,150摄氏度。
叶枫在草稿纸上记录下这一数字,150℃。
然后,目光看着第一台试验机的反应容器。
容器之中,有两根管,背后就是一个抽风机。
空气经过分离后,就得到了两根密封试管里的气体,其他的空气再次排了出去。
叶枫小心翼翼的取下这两根密封的试管。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探里面的气体性质。
试管1瞬间熄灭,试管2剧烈燃烧。
叶枫再次在草稿纸上记录下这两种气体的性质。
一是瞬间熄灭,说明里面的气体,可能是氮气、二氧化碳、氦、氖、氩、氪、氙、氡、由于没有贴壁的水珠,排除水蒸气。
二是剧烈燃烧,排除氧气,因为氧气会使得燃烧反应更加剧烈,可能的气体只有氢气。
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中,也就只有氢气,才能让带火星的木柴剧烈燃烧,其他都是惰性气体。
所以,试管2之中,必定是氢气。
试管一,通过带火星的木条,还测不出什么,但是考虑到后续的合成有机物工序,那么,试管2既然是氢气了,不含有碳元素,试管1就必定含有碳元素。
所以,试管1之中,必定是二氧化碳。
叶枫写下自己总结,合成大米的主要原材料,二氧化碳、氢气,这些都可以在空气中获得。
紧接着,叶枫看了一下第一台试验机的内壁材料。
拿了一个吸铁石,不吸,说明不是铁、钴、镍等金属。
第一台试验机的内壁材料,呈现出灰黑色,说明不是金、铜、汞、银。
莫非是稀有金属?
叶枫用水果刀,切下一点点的样品,准备去测原子序数。
“按照现有化学框架,二氧化碳和氢气,是不会发生反应的,也就是说,内壁一定是催化剂!”
“以农村现有的条件,尚不具备测定原子序数的条件,至少需要原子吸收光谱,通过频率峰值对照现有的元素周期表。”
“再来测一下,第一台试验机的出料口,究竟是什么东西?”
叶枫关于这出料口的物质,有许多怀疑,可能是甲醇、可能是甲酸,或者多碳化合物。
叶枫采用了胶头滴管,吸取了一滴液体,放在了甲醇快速测定试纸上。
变红了!
第一台试验机的出料口,赫然是甲醇!
叶枫立刻写了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
其中的CO2是二氧化碳,H2是氢气,CH3OH是甲醇,H2O是水。
括号里的g,代表了这是一种气体。
通过在不同沸点的冷凝,甲酸成为出料口的产物。
这是一种可以固定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反应!
如今正在倡导碳中和,碳积分可以卖钱,这种人为制造的碳循环,就尤为重要。
不仅消化了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还生成了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甲醇!
……
叮咚!
叶枫的卧室外传来了敲门声。
“叶枫,我就要回帝都了。”冰冰站在门口道。
叶枫想了想,将刚刚取样的内壁材料,交给了冰冰。
“你帮忙测一下原子序数,不管使用原子吸收光谱、还是原子反射光谱,还是X射线荧光光谱,我想知道,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材质的?”
叶枫交给冰冰的,正是反应所需的未知催化剂,这对于叶枫的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冰冰抬头看了一眼叶枫,补充讲道:“我要回帝都了,你还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就是让你测一下它的原子序数,测完后告诉我,我要写论文,没其他的事情了。”
冰冰无语的离开了。
叶枫看了一眼离开的冰冰,叹了一口气,这丫头的心思,他哪里能不知道。
冰冰和她的摄制组成员们,踏上了返回帝都的旅程。
原本,按照冰冰的计划,农科大学在帝都,秧视电视台也在帝都,两人可以结伴而行的。
显然,不知道为什么,叶枫没有这个打算。
坐在返回帝都的车上,冰冰的大头脑袋伫立在窗边,眺望着沿途的景色。
司机师傅在前排开车,同行的还有灯光师、化妆师、场地负责人、摄影师等等。
摄影师几人在一旁讨论道:“这次的泰立村之行,真是不枉此行啊!”
“是啊!”旁边的灯光师补充道:“谁能够想到,二氧化碳也能变大米呢?”
“这应该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了吧?”
几人纷纷点头。
没有想到,这种领先世界的科技产品,竟然出现在他们龙国。
往往,在高新领域之中,一直都是自由国卡脖子,让龙国处处掣肘。
“甲醇可是一个好东西,再加一个CH2碳键上去,就是乙醇了,而乙醇是酒精,可以带动一大批酒精饮料和酒精消毒产业。”
“你们说,我们回去后,要不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农科大学叶枫的导师呢?”
“叶枫发明出了第三个震惊世界的发明了。”
“像这种重大科技,尽早保护起来比较好。”
“叶枫的人身安全,也要得到保障。”
听着耳边同事们的低语声,冰冰看着自己攥在手心里的一个样品,等回到帝都之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种材料交给叶枫的导师,测定其原子序数。
测定原子序数需要用到原子吸收光谱仪,这种设备,只要一流大学里才有。
农科大学,是全国少数的从事农业科技的大学,这种原子吸收光谱仪,自然就有。
……
不多时。
几人便已经回到了帝都。
冰冰让自己的同事们,先回到台里报道,自己那些叶枫给的样品,测定其原子序数。
因为只有知道了它的原子序数,才能知道,这材质是哪一种金属单质。
“你们先回秧视吧,把我们拍摄的《三农》视频,结合其他的视频,做一期节目。”
“我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就先不回去了。”
“拜拜。”
说罢,冰冰摇了摇手,招来一辆出租车,朝着农科大学走去。
……
农科大学。
冰冰找到叶枫的导师汪镇海,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也曾是那位粮老的徒弟。
冰冰见到汪镇海时,对方正在开会,于是站在门外等待着。
会议室里传来了关于三农的最新议题。
汪镇海:“我觉得,农民也可以参与碳积分的生产、销售、买卖的环节之中。”
汪镇海:“因为粮食,无论是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这些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固定下来的。”
汪镇海:“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一片紫竹林,每年都可以收益过百万元,这是实现我国农民富裕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新能源车市场上,一个碳积分=3000软妹币=10克的二氧化碳。
农民的水稻、小麦等庄稼,如果算进去,每亩地的年产值,可以增收过万软妹币!
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的过程。
叮叮叮!
冰冰敲门了。
“进来。”汪镇海教授道。
冰冰站在门口,停顿了一下,汪镇海教授有所意会,走了出来。
“冰冰,什么事情啊?”
对于这位秧视的美女记者,龙国的所有人,几乎家喻户晓,没有人不尊敬的。
冰冰:“是这样的,你的学生叶枫,拜托我带回来了一个样品,检测一下它的原子序数。”
“叶枫在泰立村,那里没有原子吸收光谱仪这种高端设备,听说,找到这种物质的材质,非常重要。”
“对了,汪教授,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秘密要对你说……”
“什么?”汪镇海教授俯身贴耳过来。
“叶枫,他发明了一种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也就是人造淀粉的工艺!”
“什么!!!!?”
汪镇海教授大惊失色。
这玩意儿,还真被他捣鼓出来了?
冰冰拿出了自己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视频里,五台试验机从进口处吸收空气,第五台试验机的出料口是大米,这完全颠覆了现有的粮食种植体系。
龙国人,再也不用挨饿了!
汪镇海连忙接过冰冰的收集,仔细地打量着视频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自然不会怀疑视频的真实性,冰冰的身份摆在这里,况且,这种伟大的发现,就算想瞒也是瞒不住的。
“他果然成功了。”
“叶枫在学校的时候,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大米里的元素,空气里都有,那为什么不能直接用空气造大米呢?”
“植物能够做到的事情,高度发达的人类工业机器,没有理由完不成。”
啧啧啧。
汪镇海教授连连称奇,结果了叶枫的样品后,连忙跑到实验室之中,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它的原子序数。
虽然不知道,叶枫让他这样做,有着什么样的目的,但无疑,肯定对于人造淀粉,有着突破性的进展。
“第一步最难,是把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
“最后一步最简单,是把淀粉,压缩成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