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辕门射戟
演练场上,某一处角落,屈平鞅痴痴地望着远处的身影,尽管比武已落幕,但他仍沉浸在那份震撼中无法自拔。
“怎么会这样,怎么可能呢,他不是不懂武艺吗?”屈平鞅盯着那道身影,口中喃喃自语。
而那位曾夸下海口,说唐风若敢参加比武,敢上台,他就吃尽长安所有厕所里的赵成贤,此刻满脸羞愧。
或许生怕唐风会找他兑现承诺,他左右张望,趁无人注意,灰溜溜地溜走了。
那些起哄的贵族子弟,此时也都纷纷闭上了嘴巴。
“真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啊,唐风兄弟,你的武艺竟如此高强。”程处亮上前,对唐风说道。
唐风随手将长枪掷出,长枪划破空气,最终稳稳落在兵器架上。
从他站的位置到兵器架,足有十多米远,能在这样的距离准确投掷长枪并命中目标,对眼力和臂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若非掌握了“百步穿杨”的高超箭术,这种高难度动作根本不可能完成。
周围注视着他的人,目睹这一幕后,眼睛又是一阵狂跳。
“手法真准,这小子箭术恐怕不比枪法差。”观礼台上,程咬金忍不住赞叹。
“古有吕布辕门射戟,唐风此举虽不及吕布,但也足够惊人,后生可畏啊。”尉迟敬德感慨道。
这些沙场老将,高手中的高手,自然能看懂唐风投掷长枪的精妙。
特别是李靖,箭术造诣最高,见长枪准确落在兵器架上,心中不由暗叹。
换成别人,女婿如此出色定会欣喜,但唐风越出色,他却越难展颜欢笑。
甚至心中有种煎熬,让他坐立不安。
唐风是他的女婿,但却是入赘的,若唐风平庸,他倒能接受,可如今唐风如此出色,且越来越优秀,让他心里五味杂陈。
观礼台顶端,李二眼中再次闪烁光芒。
“李询,这小子的投枪技艺,你觉得如何?”李二望着比武台上的唐风,问身边的千牛卫大将军。
“无论手法还是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可见其箭术造诣极高。”李询同样以惊叹的目光看着唐风,答道。
听见李询对唐风的赞赏,李二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这位大唐的主宰,心中隐隐升起几分得意。
不论唐风多么出色,都是他首先发现的,而且唐风能参加这次比武,全凭他的安排。
发掘人才,重用人才,本就是他一生最大的骄傲。
看看他周围,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李靖、程知节等文臣武将,数不胜数。
年轻一辈中,也有程处默、苏庆节等后起之秀。
大唐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盛,这一切皆因他拥有一双识人善用的慧眼。
或许世人总诟病他皇位得来不正,但那又怎样?
至少大唐在他手中越来越好,越来越强,人才辈出。
“你去,带上一壶酒,赏给那小子,就说,朕很欣慰。”收起笑容,李二吩咐身旁的大太监。
“遵命。”大太监躬身应答。
长孙皇后坐在那里,看着笑得像个孩子似的丈夫,不禁微微一笑。
皇帝所在之处,自然最为引人注目。
众人见大明宫大太监手捧酒壶从皇帝身边走下观礼台,演练场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而来。
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明宫大太监走下观礼台,最终来到比武台下,停在唐风面前。
赐玉酒。
同样的想法浮现在每个人心中。
在场的老臣们都曾受过皇帝亲赐的玉酒,不止一次,早已习以为常。
但年轻一辈能得到皇帝亲赐的玉酒,就非同小可了。
亲赐玉酒,意味着皇帝的喜悦,也表示皇帝看好此人,是一种鼓励和嘉奖。
因此,无论文臣武将,能获此殊荣都视为荣耀。
观礼台上,长孙无忌等人望着手捧玉酒站在唐风面前的大明宫大太监,心中满是疑惑。
按理说,比武才刚开始,即便唐风表现出色,也不至于得到皇帝亲赐玉酒。
虽说他们的陛下偶尔爱胡闹,有时突发奇想,做出让臣子们摸不着头脑的事,但更多时候,陛下是英明的。
如今陛下突然赐酒给唐风,只能说明这个年轻人做了让陛下极为满意、极为开心的事。
“老李,你家姑爷的名字,不会是陛下亲自添上的吧?”房玄龄凑近李靖,小声说道。
房玄龄的话,让李靖、长孙无忌等人都愣住了。
..................................................................................
求鲜花,求评价票支持,只要大家给点免费数据,作者可以疯狂爆更,不会让大家失望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