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李世民收揽之心
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市中。
龙首原的高地上,宏伟壮丽的大明宫内。
此刻,一名身披龙袍的男子,正端坐在那象征权力巅峰的龙椅上,他的身旁,坐着一位身着华丽凤袍的女子。
若唐风在此,定睛一看,必然会认出,这二人正是昨日在小巷口偶遇的那对中年夫妇。
在这盛唐帝国里,能身着龙袍坐于龙椅之上的,自然只有一人,那便是开创大唐盛世的唐王李世民。
而陪伴在李世民身侧,那位被称为观音婢的女子,本应在贞观十年便已香消玉殒的长孙皇后,此刻却安然在座。
在这个平行的世界里,总有些许与真实历史相异之处。
比如李靖并未有名为李婉的女儿,比如观音婢本应逝去,又如我们的皇子李恪,按理说应在这一年前往封地就藩。
再者,太子李承乾应当在这一年与侯君集一同谋反,意图将他父皇李世民从皇位上拉下马。
此时,唐王李二坐在龙椅上,手执一纸白卷,专注研读,时而轻轻颔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孙皇后坐在一旁,低语诵读。
“好!好!年轻人就该有这份雄心壮志!”李二拍打着大腿,高声赞道。
“那天我见他,便知这小子非池中之物,如今再看他的诗作,果不其然。”
长孙皇后面带温柔微笑,静坐一旁。
“陛下是想栽培他?”望着正细细品味诗文的夫君,长孙皇后略一迟疑,轻声问道。
“他虽不错,但也仅此而已,还未到需朕亲自栽培的程度。当然,这个李家的上门女婿,确实是个可塑之才。”李二收起笑容,言道。
“文武双全,确是可造之材,可惜,是个上门女婿。”长孙皇后点头赞同,末了,脸上却浮现出一丝遗憾。
李二闻言,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上门女婿,终究不是什么光彩的身份。自古以来,能立于朝堂之上者,何曾见过上门女婿?没有,一个也没有。
想到唐风的上门女婿身份,李二心中不禁一阵烦躁。
“他有如此才华,为何偏要做上门女婿?难道我大唐,竟沦落到要靠裙带关系才能出人头地?”这位性情多变的唐王,莫名地发起怒来。
面对突然发脾气的夫君,长孙皇后只能无奈一笑。
很快,李二恢复了平静。
他捏着下巴,陷入沉思,不知又在筹谋什么。
帝王,特别是开疆拓土、创立盛世的君主,心思最为深沉,即便是身边人,也难以揣摩其意。
“数日后便是长安大比,我想让他也参与其中,观音婢意下如何?”片刻后,李二抬头看向长孙皇后,笑问。
对于夫君的这个念头,长孙皇后并不感到意外。
令她意外的是,向来深思熟虑的夫君,这次的思考似乎太过寻常,少了些奇思妙想。
直觉告诉她,事情没那么简单,让那李家上门女婿参加大比,恐怕别有用意。
“他既然有才华,就不该被埋没,只是妾身以为,他更适合为官。”长孙皇后想了想,缓缓说道。
看过那几首补诗及新作,她对这位李家上门女婿有了几分好感,比起从军,她更希望这位有才的年轻人能步入政坛。
大唐名将众多,四海之内不缺良将,但大唐初定,百废待兴,优秀的文官却是急需。
“大丈夫当驰骋沙场,开疆拓土,为官从政,未免太过乏味。”李二撇嘴,显得有些不屑。
唐人的血液中流淌着不羁,封狼居胥、开疆拓土,这些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唐人的心中,而作为大唐的创建者,李二更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热者。
面对一脸鄙夷的夫君,长孙皇后愈发无奈。
她深知夫君对大唐军队的偏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多数出自军旅,封为国公的也多是武将出身。
即便其中的文臣,也大多与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决定了,此次大比不仅要考武艺,还要比试骑射,哦,还有排兵布阵,一个合格的将领怎能不懂布阵?”李二再次开启了他的奇思妙想。
“如果他通不过所有考验,说明还需磨炼,我就让他加入金牛卫,做个亲兵,让那些家伙好好锻炼他。”李二越说越激动,到最后,竟发出一阵阴笑。
长孙皇后坐在一旁,望着再次陷入奇思的夫君,只能摇头苦笑。
..................................................................................
求鲜花,求评价票支持,只要大家给点免费数据,作者可以疯狂爆更,不会让大家失望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