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宫。
孙太后特地在宫中设宴。
朱祁钰、吴贤妃、汪皇后,孙太后四人围坐在桌前。
“太妃南狩归来,也辛苦了。”同饮一杯后,孙太后缓缓说道。
“要说辛苦,那也是姐姐辛苦了,我不过是去南京待了些日子,无灾无祸的。”吴贤妃笑了笑说道。
“我虽然留守京师,但都是皇上陷阵在前,妹妹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孙太后说话的时候看了朱祁钰一眼。
这话是她的真心话。
朱祁钰在朝堂上的作为,孙太后已经有所耳闻。
想起自己儿子的昏庸胡闹,两者对比之下,心里头又是放心,又不是滋味。
吴贤妃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作为母亲的,没有不希望听到夸赞自己儿子的。
如今朱祁钰登上帝位,母凭子贵,他自然也引以为豪。
“姐姐谬赞了,钰儿从小就乖,这是我的福分。”
“而今,他成了皇帝,我相信他会做一个好皇帝的,还请姐姐放心。”
吴贤妃脸上满是微笑,缓缓说道。
两人心里怎么想的,没人知道,表面上却是其乐融融。
朱祁钰坐在那里,听着两人的话,总有一种暗流涌动的感觉。
他不是很喜欢这种宫斗,可心里又清楚。
封建社会数千年,不管是哪个朝代,后宫里面的明争暗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即便是皇帝,很多时候也无可奈何。
不过,阻止不了,扯开话题还是没有问题的。
朱祁钰开口说道:“太后,娘,朝廷明天在德胜门外设法会,超度死去的将士和百姓们,你们要不要去呢?”
此番话一出,两人才将注意力转移过来。
“战争,最是苦了百姓,又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孙太后或许是想到什么,神色有些暗淡。
“战争不是原罪,弱小才是,若我大明国富力强,便没有人敢入侵。”朱祁钰淡淡说道。
孙太后眼前一亮。
她早年入宫,当时太宗皇帝朱棣命太子朱高炽的正妃张氏教育她宫中礼仪。
这话,她曾经听太宗皇帝说过。
却没想到,时隔数十年,再次听到这样的话。
再仔细想想,自从儿子被俘,朱祁钰登上帝位,所作所为,的确有几分太宗的风范。
甚至于,比起太宗来,心思更细腻一些。
时至今日,孙太后都从朱祁钰的身上,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
第二日。
德胜门外,法会的道场早早已经设立,各种帐篷高台搭建起来。
京师周边道观的道士,寺庙里的僧人喇嘛,足足上百人被邀请而来。
擂鼓声,诵经声,念佛声,不绝于耳。
来自京师和京郊的百姓,上香祭拜在战争中死去的家人。
不多时。
朱祁钰在众朝臣的簇拥下,缓缓而来,身后上百名锦衣卫随行。
看到眼前这幅场景,朱祁钰不由的叹了一声。
这场战争,本来不应该发生的,却因为朱祁镇的昏庸,王振的为祸,生生导致了这样一场战争。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他无力去改变。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大明尽快恢复元气,恢复那个强盛的中原帝国,让所有虎视眈眈的外邦,望而生畏。
“臣范思远叩见圣上,恭祝圣上圣体安康。”一名身穿官袍的老者恭敬行礼。
“起来吧!”朱祁钰坐下后,摆了摆手。
“范县令,京郊周边的损失有多大,都报到部里去了吗?”朱祁钰开口问道。
“回圣上,京郊四万五千六百二十户,受到瓦剌兵波及,而且,眼看秋耕,老百姓的耕牛,又被他们抢走吃了,秋耕怕是要荒了,臣和京郊几个县令,已经向部里请示了。”范思远脸上满是焦急。
朱祁钰扭过头,看向身后的官员。
陈循走出来,躬身说道:“陛下,内阁已经制定了方案,就准备实施。”
“春耕秋耕关乎民生,一定要尽快帮助老百姓恢复秋耕,否则的话,就拿你们的粮食抵给老百姓吧!”朱祁钰严肃说道。
“是!”陈循郑重回应一声。
“多谢圣上,这是京郊老百姓天大的福分啊,老百姓如果能恢复秋耕,这元气慢慢就回来了。”范思远拱手再拜。
朱祁钰抬起头来,看着远处的一幕幕。
老百姓们神色暗淡,有的还在痛哭流涕,一片悲伤的情绪蔓延。
他不是个感性的人,却在这一刻里,也深受触动。
“你们看看,他们家里死了一个人,顶梁柱就倒了,这元气哪能回的来呢。”
“这是我大明的耻辱啊!”
众官员察觉到皇帝身上的怒气,低下头不敢说话。
的确,自太祖皇帝建立大明,太宗、仁宗、宣宗三代,大明一直压着异族人在打。
可如今,却让异族人打到了门口。
皇帝昏庸,宠信宦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朝廷重臣,他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祁钰赫然起身,走到高台上。
“我大明的子民们,你们深受其苦,朕亦倍感心痛。”
“朕在这里保证,战争已经远去,我大明必将繁荣昌盛,你们,都会过上好日子。”
洪亮的声音,响彻在这片天地。
无数的老百姓,看到高台上的身影,目光中满是敬仰。
他们都知道,就是这位陛下,亲自率军出征,打退了瓦剌的入侵,保护了他们的家园。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
老百姓们纷纷跪地,磕头跪拜。
自古以来,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吃饱穿暖,战争来临,有能保护他们的朝廷,保护他们的皇帝。
这一点,朱祁钰做到了。
老百姓的心里,敬仰,崇拜,感恩。
就是这么简单。
......
《跪求鲜花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