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只能不耻下问了。
好在张非是个直性子,在余京的旁敲侧击下,也没想太多,竹筒倒豆子般讲了起来。
半个时辰后,自诩聪明绝顶的余京总算明白了一点。
一石就是10斗,也就是100升,1000合(ge),一斗大概后世七八斤左右。
而明朝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能够购买三石大米。
明代一斤差不多是后世一斤二两左右,所以一两银子能买到三石左右的大米。
以明朝的生产力水平,一亩田平均年产约为十石大米,一个成年男子一年平均消耗大米也约为十石。
所以,这十两银子,如果只买大米的话,够自己吃三年?
这着实让余京吃了一惊!!!
以前看电视总觉得十两银子是小数目,现在看来,这最少也值两万块钱啊!
手握巨款的余京有点不安,左顾右盼的看路过的每个人都像是贼!
走,消费!花掉的钱才叫钱!
“老板,你这象牙怎么卖?”
“老板,上好的香料给我来十斤”
……“老板,这件,还有那件袍子,我要了!”
…………
张非屁颠屁颠的跟着余京,凶悍的三角眼里都要冒出星星了。
两个时辰后,余京和大胡子步履瞒珊的走在街道上。
不是太累了,而是买的东西太多,两人身上挂着手里提着,远远看去就像两个移动的购物车。
这时,一个和尚匆匆忙忙的从旁边挤过,把余京撞了一个趔趄。
手里刚买的象牙匕首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秃驴,瞎了你的狗眼,着急投胎啊,挤什么挤!”
大胡子果然没有辱没他的名字,张口就骂。
和尚似乎有急事,转过身低头哈腰的道歉,匆匆便要离开。
余京本来也没有在意,挥挥手示意没事,就打算让他走。
眼角不经意一瞟,却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
和尚看起来已经五六十岁了,汉人相貌,褶皱的皮肤,凹陷的眼窝,面白无须。
等等,没有胡子?
定眼一瞧,不仅仅没有胡子,胡茬子都没有!
这是…太监当和尚?
一瞬间,余京想到了一种可能!
自古以来,太监这个群体的名声都不太好。
这倒不是因为人们对他们残缺的身体有什么歧视,而是他们阴暗的内心以及卑鄙的手段造成的。
伴随着这帮哥们的往往都是把持朝政、祸国殃民、欺上瞒下一类的词。
不论是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十常侍,还是明朝的王振、魏忠贤……
无一列外,都是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当然,太监里也有像郑和一样的英雄,像王承恩一样的忠臣。
但无论忠奸,他们基本都是依附于皇帝而生存的。
所以,当一个正常人猛然间遇到一个太监,第一反应基本都是:皇帝是不是在附近?
余京当然是一个正常人,所以当发现察觉到眼前的这个老和尚,可能是太监假扮时,内心的激动简直都快压不住了!
这不会就是跟随在朱允炆身边的太监吧?!!
老天爷,这真是跌跟头捡金条,走了狗屎运啊!
自己正愁怎么洗掉建文同伙的嫌疑呢,泼天的功劳就自己送上门了?
余京努力压下心头的狂喜,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摆摆手,示意和尚没事,漫不经心的开口问道:
“大师是汉人?”
这和尚也是匆忙之中没有多想,只当是碰到了大明商人,毕竟每年来三佛齐做生意的汉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开口便回道:
“贫僧确是汉人,冲撞了二位施主还请见谅,阿弥陀佛。”
“大师不必介怀,小子自幼便喜爱佛经,长大后更是一心向佛,遇到佛堂寺庙,往往不能自持,见到僧人和尚,也是亲近的很。”
老和尚表情有点不自然的点点头,也不说话,作势就要走,似乎在警惕什么。
秦小贤也不开口,只是笑眯眯的盯着老和尚。
旁边的张非却忍不住了,大大咧咧的骂道:
“你这老秃驴,我兄弟和你说话呢,听不见吗?!尖嘴猴腮的,一看就不是吃斋念佛之人,该不会是个假和尚吧”
神助攻啊!别看大胡子平时傻呵呵的,关键时刻还挺靠谱!
果然,老和尚听到这句话,脸色更加不自然了,眼神闪过一丝惊慌,佯装恼怒道:
“贫僧当然是和尚!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吗!倒是这位施主,出言不逊,怎么,欺负我老和尚孤苦伶仃!?”
老和尚的话让余京心中倒是有了几分底。
哪个大师会如此沉不住气?
“大师误会了,我大哥是个粗鲁人,不会说话还请大师勿恼。”
“不过小子我向来见庙便要烧香,遇佛就得磕头,今日也算缘分,还请大师引路,我兄弟两去贵寺给佛爷添点香火。”
最终老和尚只能无奈的答应,一座庙,不许香客烧香拜佛容易让人怀疑。
老和尚在前面带路,余京和张非在后面跟着,七拐八拐的走了半炷香的功夫,一座寺庙出现在眼前。
余京让张非在外边等他,自己则大步跨进寺庙。
大胡子本就对烧香拜佛无感,自顾自的在附近逛了起来。
进了寺庙,老和尚正在前边领路。
身后少年的一句话,却差点惊的他魂飞魄散!!
“公公,叫朱允炆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