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海潮,气势恢宏的船队,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航图卷。
余京默默的走在甲板上,大胡子张非没有打扰他,自顾自的搓着身上的虱子,他隐约感觉,这个被他带来的少年,和旁人不太一样。
咸湿的海风铺面吹来,余京有种怅然若失的感慨。
他知道,刚才自己并不是真的骗过了郑和,只不过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
自己编纂的身世来历想要细查肯定漏洞百出,但他之所以敢堂而皇之的讲出来,是因为这和郑和少年的悲惨遭遇不谋而合。
同样的家境优渥,同样的被战乱毁掉一切,同样的家破人亡,同样的小小年纪便流落异乡………
刚才郑和眼里一闪而瞬的悲伤余京看的清清楚楚,但为了活命,他只能出此下策。
这也算善意的谎言吧!
张非没有再将余京带到那间散发恶臭的小船舱,而是将他安排在了宝船第四层一间昏暗的小房间里。这里虽然小,却胜在干净整洁。
也可能是为了就近监视,毕竟陈祖义事件的结果没出来之前,他的身份依然是不可靠的。
吃过士卒提供的粗糙饭食,躺在房间昏暗的甲板上,余京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
陈祖义肯定会来偷袭郑和船队的,这点毋庸置疑,不靠谱的系统暂且不论,前世的记忆和知识是自己现在安身立命的法宝。
但自己并不是明史专家,很多事情也不清楚,而且史书上记载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对于这个时代,余京最熟悉的无疑就是郑和与朱棣了。
前者是伟大的航海家,是书本里的民族英雄,通过今天一见,形象和自己想象中的出入并不大。
但后者朱棣,这位被乾隆评价远迈汉唐的明成祖,就复杂的的多了。
有人说他阴狠毒辣,杀人如麻,是暴君,也有人说他文治武功可比肩唐宗宋祖,是一代雄主。
但余京觉得,他和李世民一样,因为得位不正,所以一生都在努力证明自己,誓要做出强爷胜祖的功绩给世人看。
这样的人,强大起来睥睨一切,但心里都有一处脆弱的地方,如息王李建成之于李世民,建文帝朱允炆之于朱棣。
这是他们的逆鳞,触之者必死!
想到这,余京心里便忧心忡忡,自己即便洗掉建文旧人的嫌疑,回到南京,这位雄猜的永乐大帝,会相信吗?
会不会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把自己丢进锦衣卫的诏狱,严刑逼供???
难不成要半路逃跑吗,可是这不相当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再说人生漫漫,自己难道要蝇营苟且的躲一辈子?
那自己来到这里的意义又在哪里?
就是为了当一辈子的鸵鸟?
余京平日里看起来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但当他有机会亲身参与历史,甚至改变历史的时候,便陷入了痛苦的挣扎犹豫。
脑中似乎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来吧,勇敢一点,大丈夫生于天地间,总要做出一番事业,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一个声音却说,逃吧,逃避下去吧,你只是个小人物,不如安安稳稳的混完这辈子也挺好,人要知足常乐……
如果有人知道余京此时内心的纠结,一定会嘲笑他的自大无知,嘲笑他不自量力,嘲笑他燕雀却生鸿鹄之志,但他们都不敢承认,少年夜半时,自己也曾热血澎湃。
夜深了,余京昏昏睡去,这一夜,他梦见了百万雄兵。
……
灰色大石块砌的堤岸,像荒凉的海角和突堤般,把海湾分成了许多石头建筑的古老街区。
远远地,在迷蒙的海雾中,港湾的水面象霓虹似的闪着光芒,远处渔船的白帆象海鸥似的时隐时观,海豚摇晃着身子,露出雄牛般的背脊,灰鲻在日光下闪着银色的光亮。
这就是三佛齐港口,船队还未靠岸,甲板上的余京就远远的眺望着,眼前的天地景象让他心旷神怡,两天来海上颠簸的疲劳一扫而空。
自从前天见过郑和之后,他就一直待在船舱里,郑和没有再传见他,大胡子张非也很少出现,仅仅来送过一次饭。
郑和应当是已经准备好了,这两天船队看起来平静如常,但余京隐约感受到了一股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港口上的建筑越来越清晰,船队的先头部队已经登岸了,正在和一伙人交涉着,应当是当地的汉人代表。
转身回到了船舱,余京有种预感,自己能不能融入这个时代,就看今晚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是夜,港口静悄悄一片寂寥,乌云恰如其分的挡住了撒向大地的月光,天地间漆黑如墨!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数里外的海面上,二十多艘战船张满舵,正在在漆黑的夜色下极速前进,方向正是郑和船队!
陈祖义,这位纵横南洋十几年的大盗,此时正大马金刀的站在船头,身体微微颤抖,身后的几千亡命徒们知道,他们的老大并不是恐惧,而是兴奋!
巨大的船队满载着明朝和西洋各国的奇珍异宝,在这群海盗眼里,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没有应不应该抢,只要利益够大,他们就会像饿狼般一拥而上,将其撕的粉碎!
要干,就干票大的!
要抢,就给他整锅端喽!
宝船舵楼,郑和安然而坐,目光炯炯。身后的飞鱼服轻声喃呢:
“果真来了啊……”
十里,五里,一里……
二十多艘海盗战船呼啸而来,旗声烈烈,摄人心魄。
ps:书友们,江湖救急!!首发数据太惨淡了!!把你们手里的鲜花甩一甩,拜托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