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日常怎么说呢?
每天除了实验就是实验,基本上实验占据了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忙起来的话连节假日都要在实验室盯着。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还好,就怕那种累了好几天,结果得出来的数据跟正常阈值差的太远,自己还不知道到底错在哪了。
明明都是按照步骤来的,怎么得出的数据就这么离谱呢?那种怀疑人生的感觉,相信没几个人愿意体验。
所以说,想要在研究生期间做出点儿东西,不是那么简单的。
大部分人能够顺利毕业就不错了,至于那些能够在经历了无数“折磨”后,还继续选择深造读博的人才,只能剩下佩服了。
……
林凡这边进入实验室之后,开始琢磨着怎么将系统提供的研究资料具现,毕竟理论和实操相差还是很远的。即使他有“外挂”帮助,但是想要拿出让人信服的实物,还得靠他自己去一点点试验。
石墨烯材料自从2004年问世之后,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但是如何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前来说市面上的制备石墨烯材料方法大致分为一下几种:
第一种方法:机械剥离法。2004年,石墨烯的发现者就是通过将一块胶带沾在石墨上然后撕下来的方法,首次制备并观察到单层石墨烯,开启了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热潮。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石墨烯,但是存在产率低和成本高的不足,不满足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要求,目前只能作为实验室小规模制备。
第二种是氧化还原法,通俗点儿奖就是通过加入一些强酸等试剂跟石墨反应,从而产出石墨烯。
这种方法虽然产量较高,但是生产出来的石墨烯质量较低(化学反应破坏了石墨烯本来的一些特性),而且产生的一些废液还会污染环境。
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法都是通过一些高精尖实验室来生产(为了防止大家说我水字数,在此不再多述,感兴趣的可以去专业网站看一下。),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现在市面上的石墨烯生产厂家,大多数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仅仅是炒作一个概念罢了。
所以说石墨烯量产的计划,任重而道远……
还有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为了pian经fei,厚颜无耻的在那宣扬自己的成果。
(就不点名了,为了避免进小黑屋……)
林凡通过系统提供的研究资料,发现了有一种新型试剂,将石墨与这种试剂溶解之后,通过超声波震荡,从而获得各项性能都比较完善的石墨烯。
只不过这种试剂目前来说不是很好制备,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材料,是龙国目前比较稀有的特殊物品。
不过好在京都科技大学是龙国的重点高校,林凡通过化工院的关系,拿到很少的一部分材料用来实验。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失败,林凡在实验室用两个月的时间,做了上百次的实验预演。
在材料到位之后,林凡挑了个“黄道吉日”准备开始第一次尝试(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很多实验的成功都是来自于灵光一闪,运气这玩意儿说不清楚)。
按照系统提供的方法,林凡将材料用胶头滴管一步步的加入到反应瓶内,静等着它产生变化。
十几分钟后,林凡的眼睛盯得都有些发酸,可是还是没有出现想要的结果。
加入的试剂也没有相容,就好像油液分离一样,黄的一层,紫的一层。
而且用力摇晃之后,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这不禁让他有些气馁。
本以为这次实验就此失败的林凡,当看到旁边的物理振荡器后,突发奇想的把反应瓶放入其中。打开开关之后,在物理振荡器的作用下,反应瓶内的试剂开始相容了!
一分钟后,反应瓶内的溶液终于混合均匀,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应瓶内的试剂显示出湛蓝色。
从外观上看,这和系统资料中描述的试剂颜色完全一致,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溶解石墨。
小心翼翼的用金属勺取了一点点石墨,放到反应瓶中,看着石墨一点点消失,林凡的心情激动不已。
实验到此已完成大半,剩下的只等二十四小时后,用超声波震荡器完成最终的环节即可。
为了保险起见,林凡将反应瓶放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内,并用一把新锁锁上之后,这才放心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