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心有所惑,故而有此一问。
他在等。
等一个答案。
“想来,你也一定认为,佛普度众生,魔祸害苍生的对吧。”
唐三藏想了想,点了点头。
对于他来说,认知便是这样。
是以,对于这个问题,他想也没有就附和了。
的却,佛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普度众生。
至于魔的话,则是在祸害苍生。
自古便是这个认知。
难道自古而存,受无数人探究出来的东西,还能是错误的不成?
面对这个疑惑,鲲鹏终于是开口了。
只见他负手而立,目光幽幽,淡然说道:“其实本老祖想跟你说的是,你所谓的认知的却是错误的。”
“我现在告诉你,何为佛,何为魔。”
“你所认知的佛不是在普度众生,佛只是需要众生的信仰和供给,因为只有这样佛门才能长久于世。”
“而魔,只是众生心中的贪念和惶恐所致,若一个人如初生一般,如白纸,这世间自然无魔。”
“可你有没有想过,众生若没有了贪念和痴念,那一个国家会进步,会发展吗?“一个人没有七情六欲,真的还是一个人吗?”
“所以,所谓的欲念其实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佛门究竟在普渡什么?”
鲲鹏的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令每个人动容,令每个人沉思。
他们没有想到。
这个来历不明的人,居然能有这样的说辞。
这是这个世道所没有的,也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出现的。
“是啊,若人心中真的没了魔,这天地难道就真的太平了吗?便真的再无杀戮了吗?”
唐王李世民,此刻心念如潮水般,奔流不息。
他心无魔念,会有玄武门之变?
他心无魔念,会有改朝换代?
这一刻,人人相望,竟然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
观音在这个时候,脸色煞白。
一副看着鬼一样,看着鲲鹏。
这个鲲鹏不是妖族之师吗,哪里有这么多歪门邪道?!
“和尚,其实无论是修什么,佛法也好,魔道也罢,都是在求道。”
“修道之人,修为可以强大,脾性可以改变,际遇可以不同,但如论如此,想要真正明理得道,就必须明了自己的心。”
“且要心无旁骛,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才能真正踏上那最后的巅峰。”
“无论是当年的仙道玄门,还是如今的到佛道,乃至芸芸众生,一直都以为所谓的心魔是误导世人,是世人摒弃之物,熟不知心魔的作用,其实是让人更清楚的认清自己而已。”
说道这里,唐三藏愕然,大唐百姓愕然。
毕竟,在场还有不少修仙之人。
他们都明白心魔这个东西。
可谁能够想到,关于所谓的心魔,还有另外一番演绎。
“贫僧,贫僧...”
唐三藏自认是不同于众人,却终究是于众人相同,顺应了时代的浪潮。
此刻唐三藏只觉得羞愧难当,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而鲲鹏的话,忍不住接着说道:“就像修佛之人的佛法,佛在前,法在后。法为途,佛为果。”
“所修炼的佛法,只有符合你心中的道,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威力。如果你脱离了心中的道,就算是再高明的佛法,也不过是徒有其表,误入歧途罢了。”
“唐三藏你走的路....错!了!”
说到这里,唐三藏再也忍不住了。
心中一颤,激动的不能自己。
如同醍醐灌顶。
唐三藏自我感觉天赋不错,通晓佛理。
可他学了这么多法,修了这么多年的佛,真正符合于他心中的道的呢?
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真的能够普度世人吗?
就自唐三藏扪心自问的时候,鲲鹏略带质疑的话语又出现了。
“你还记得,最初使你走上修佛这条道路的是什么吗?”
这一句话,彻底让唐三藏绷不住了,回忆起了曾经。
他少年时,便由水漂流至佛寺。
生下来看的就是佛经,拜的便是真佛。
说到底,还是一个缘字。
“缘深缘浅,一切都是天意,是缘分。”
“是以贫僧注定此生修佛,悟佛,成佛!”
唐三藏转瞬即答,但是随即有些语塞。
因为鲲鹏的一双眼睛,正在死死的看着他。
仿佛任何秘密,在他面前他藏不住。
唐三藏的脸色逐渐有些苍白,乃至目光愈发深邃。
念即过往,以往种种一一浮现。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求死而不可得,生之苦。
求青春永驻不可得,老之苦。
求健康而不可得,病之苦。
求长生而不可得,死之苦。
求所爱者常保不可得,爱别离之苦。
求所怨憎者远离不可得,怨憎会之苦。
五阴即五蕴。
色、受、想、行、识....
物质对象、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心理活动意识涌现都太过强烈鲜明,聚合翻涌,想求一刻安宁而不可得,此为五阴炽盛之苦。
戒苦戒欲,便得自在。
这是佛经的说辞。
只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他发现所谓的佛经竟然无法解答他心中的疑惑。
“咔擦!”
此时此刻,一心向佛的唐三藏,一颗佛心有了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