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急切想要知道赵宣的答案,他上前追问道:“咱们皇帝面临何难?”
赵宣坐回桌面,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清茶:“皇嗣!”
嬴政心里咯噔一下,他万万没想到,赵宣虽生在民间,竟然能说出他这个当朝帝王的心中之痛!
他走到赵宣身边,扶着茶桌缓缓坐下,紧张地问赵宣:“此话何意?”
赵宣注视着嬴政,慢慢说道:“在扶苏与李斯的矛盾爆发之前,皇帝心目中理想的继承人,一直是扶苏。”
“可近年来,以李斯为首的文官集团却和公子胡亥越走越近,扶苏在朝中的境遇越来越危险。”
“为了保护扶苏,皇帝只得把扶苏送到长城,由蒙恬保护起来。”
“胡亥生性暴虐,皇帝心里明白,他绝对不是合适的继承人。”
“但以李斯为首的法家派官员,却一次又一次的和皇帝强调:现在六国虽灭,但天下并不太平,乱世仍需用重典。扶苏不行,皇位只能传给胡亥。”
“关于皇位到底应该传给谁,皇帝自己心里都想不明白。”
嬴政一遍听着赵宣的话,一遍缓缓地端起茶杯喝起茶水来掩饰自己的情绪。
他觉得赵宣似乎已经看透了自己的内心,这些想法可是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啊!
除了自己,没有人会知道,赵宣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他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政治才能吗?光凭借一些民间传言,就能准确猜到朕内心的真实想法?
嬴政问道:“贤侄,你是如何对这皇家之事,了解得如此通透的?”
赵宣一脸神秘的笑道:“我闲人一个,平日里没事就爱去酒馆中听人闲聊。听得多了,自己再一瞎琢磨,就有了这么一些想法。”
赵宣说完,自己却突然愣了一下。
以前的自己虽然聪明,但也只限于对于日常问题的分析。
但刚刚自己所说的,件件都是关于始皇帝面临的痛点问题。
然而这些,历史书上可从来都只有结果。这中间倒向结果的种种原因,可从不会出现在历史课本上。
自己突然有这么高的政治敏锐度,可不是刚才嘴上胡诌的来源于酒馆盗听狐说,而是脑子里突然就有的信息。
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就是系统给自己皇帝模板中的帝王技能。
嬴政想起自己的种种难题,心中犹如一团乱麻,他鬼使神差般,向赵宣问起了国策:“依贤侄之见,扶苏、胡亥二人中,皇帝应该立谁为嗣呢?”
赵宣认真看着嬴政,满怀自信地说道:“两人都不能立!”
“又或者说,两人都可以立!”
这话把嬴政绕糊涂了,他赶忙问道:“贤侄,你这话是何意啊!”
赵宣接着说道:“扶苏性格刚直,主张仁政治国。胡亥性格暴虐,偏向于以法治国。”
“然而当今的大秦,不是往日的秦国。无论是仁政还是法治,都无法真正处理好各方的关系。”
“所以我方才说,两人都不能立!”
“但人是可以改变的,是会成长的。”
“只要为二人找到合适的帝师,加以教导,使二人能灵活地运用法治和仁政,甚至还需要学习道家的修养生息,墨家的科技为本等百家之所长。”
“唯有融合百家之精华,才能治理好这新生的大秦。”
“若二人能够融会贯通,集百家之所长。自然二人中任意立一人继续,都可使大秦繁荣昌盛。”
“所以我后来又说,两人都可以立!”
嬴政听到这里,豁然开朗。
是啊!我为什么要纠结于以法治国还是仁政治国呢。
百家学说,各有所长,治国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学说,一种思想。
只要能使大秦长治久安、传承千秋万代,朕都应该支持。
嬴政想到这里,又关切地看着赵宣,越来越觉得赵宣和自己长得相似。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认为赵宣的分析能力、对天下的关切程度、对事件的剖析的深度,都远远地超过扶苏和胡亥。
想到大秦的未来,嬴政心里却又是一阵烦闷。
自己虽然不过四十出头,但自己接手秦国以来,就不断地开展灭国之战。
作为秦国国君的自己,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这就导致他的身体承受了极大的负担。
自己的命倒是不足惜,可一旦自己倒下了,谁能扛得起秦国的这杆大旗!?
为什么求灵药,派徐福出海,不就是为了撑得久一点,让大秦在自己的治理下,变得更加稳固,更加繁荣昌盛吗!
关于大秦的继承人,扶苏、胡亥目前都不够格。
如赵宣所说,他们还需要被培养,但二人真的能被培养得出来吗?嬴政心中没有答案!
但是……眼前的赵宣,似乎已有这个才能。如果他真的是自己与阿房女之子,那大秦江山……
嬴政双眼涣散,思绪飞到了九霄云外。
赵宣见状,伸出手在嬴政眼前挥了挥:“盛叔,你没事吧?”
嬴政回了回神,对赵宣说道:“贤侄,你陪我出去走走吧!”
赵宣二话没说,从凳子上跳来下来:“走!”
嬴政看在眼里,这干练的样子,倒和自己有几分相似。
二人并排走在渭河沿岸,一路朝着咸阳宫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