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瓦岗寨,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也是头大的很。
杨牧下的这一道罪己诏,简直就是杀手锏。
那些曾经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一看到朝廷对他们的事情既往不咎,而且还免除三年苦役,立马四处逃窜,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回家。
这不难理解。
大隋虽说是烽火狼烟,起义频发,可再怎么说,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认这个官方的。
谁也不想整日里拎着脑袋当叛贼。
成功了还好,要是不成功呢?
可能自己到死,也只是一个叛贼。
谁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如今朝廷既往不咎,也就意味着这些劳苦大众的性命无忧。
一边是继续造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与十八反王,六十四路烟尘,上百个割据势力争地盘,风吹日晒,刀尖舔血。
一边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过往之事既往不咎,还可以免除三年徭役,但凡有一把子力气,那至少可以活得美滋滋。
只要不是缺心眼,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什么是阳谋?
这便是阳谋!
杨牧下罪己诏,看似简单,可实际上复杂的很。
从古到今,任何一个帝王最看重的都是自己的脸面。
帝王尊严不可侵犯!
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面的天赋,根本无法更改。
很多皇帝哪怕去死,哪怕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也绝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公开承认,岂不就是否认了自己曾经所有的努力?
这样啪啪打脸,就算是个普通人都不愿意,更不要说生来便贵为天子的皇帝了。
杨牧的优势就是他不用打自己的脸。
反正自己又不是皇帝。
你杨广不是拿我当挡箭牌吗?
那好啊!
正好礼尚往来,我也拿你当一下挡箭牌,把你的脸搁到万民苍生面前,狠狠的抽,狠狠的打。
正当众多割据势力头疼的时候,瓦岗寨的一封联盟文书,终于给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薛举等人几乎毫不犹豫的答应结盟,约定三月之后,秋高马肥之时,联合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共同攻打洛阳城!
……
……
洛阳城,唐国公府。
房间内,李世民跪坐在地上。
他的面前还有两个人,与他相对而坐。
这二人便是房玄龄、杜如晦。
李世民沉声道:“二位先生,书信都送出去了吧?”
房玄龄点点头,说道:“公子,放心吧。所有书信都已经送出去了,此为绝密,绝无任何人知道。”
“那我就放心了。”李世民松了口气,苦笑一声,说道:“这件事情若是让爹和大哥他们知道,肯定会拦着我。我也不知道走出这一步,到底是对还是错。”
杜如晦挺直身板,说道:“公子,大隋将亡,此乃天命,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你的所作所为,将来唐国公和大公子他们肯定会感激你的。”
李世民抬起头,望着透进来的缕缕阳光,低声说道:“但愿如此吧。”
……
……
十八路反王宣战大隋的消息不胫而走。
天下震动,京城震动,朝野震动。
本已即将倾覆的大隋,在这一刻更加人心惶惶。
各地的世家也都纷纷寻找出路。
有的投奔瓦岗寨,有的投奔王世充,有的投奔窦建德等等等等。
反正各方割据势力遍布大江南北,就近投靠一个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这对于大隋来说,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隋唐时期,帝国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不是百姓,而是各地的名门望族,也被称之为世家。
在通讯基本靠吼的古代,人们的活动范围基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
而当地的名门望族掌控着最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他们有文化、有名望、有权有势,出身尊贵,见识渊博。
在绝大部分的百姓眼中,皇帝只不过是一个代名词。
真正能决定他们生死的人,就是这些世家大族。
更夸张的是,在隋唐时期,很多地方的名门望族都已经延续千年之久。
这可不是开玩笑。
自东晋南北朝始,通过九品中正制的官员选拔方式,确定了以士族为主体的行政结构。
这就意味着地方的父母官基本都是从名门望族内部选拔,百姓是没有任何资格参与进去的。
也就是说,这种制度延续多久,世家便会存在多久。
从三国时期的曹丕确立九品中正制开始,到大业十一年,差不多延续了上千年之久。
当一个地方的百姓祖祖辈辈都被同一个世家掌控的时候,他们天生就会去服从这些世家。
这也就是为什么隋唐时期的世家影响力如此巨大的根本原因。
杨广发动战争,开凿大运河,实行科举制,其根本原因也是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继续下去。
可惜,他太过骄傲,操之过急,导致大隋各地怨声载道,将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
再加上雁门关一战,杨广彻底心灰意冷,直接将京城丢给杨牧,自己去南方享乐去了。
一句话,就是太顺了。
杨广这辈子没遇到过什么磨难,一旦各种问题爆发,他心态也直接崩了。
如今各地的世家纷纷投奔各方割据势力,也就意味着这些瓦岗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真正控制了当地的民心。
这还得了?
一时间,尚书省四位阁老急匆匆的前往皇宫,准备将此事告知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