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原本还得意洋洋的原始世界的朱元璋像是被打了一拳一般。
完全懵了。
不是来伸冤吗?
怎么会自尽了?
视频中的汪广洋也愣住了。
半响后,他才赶紧亲自去查看情况。
因为事情重大。
很快在御书房的朱元璋也听到了风声。
以前登闻鼓一响,按照正常情况,守鼓的御史便会带敲鼓人来见他。
但是今天朱元璋却没等到来人。
等到的却是此人在鼓下自杀的消息。
既然出了人命,此时便很快得到了重视。
“查!给我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视频中的朱元璋知道这其中必定有冤情。
便大声吼道。
整个中书省都忙了起来。
调查青文胜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快,结果便出来了:
青文胜,是夔州府大宁县人。
洪武十九年以贡生身份录用为龙阳县典史。
典史虽由吏部铨选,但不入品阶,相当于县令手下的办事人员。
青文胜不嫌职位低,只求为百姓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龙阳地处洞庭湖畔,由于连年遭遇水灾,拖欠的赋税达数十万两。
地方官员不仅不体恤民间疾苦,反而采取殴打、关押等野蛮手段为横征暴敛。
甚至接二连三发生将百姓拷打致死的恶性事件。
青文胜目睹百姓的悲惨遭遇。
痛心疾首,毅然上疏朝廷,请求减免百姓赋税。
可是,青文胜三次上疏朝廷,都犹如石沉大海。
为救民于水火之中,青文胜决定**,为民请愿。
进京后,青文胜奔走于中央各部衙门,反复陈情。
可对于他提出的减免赋税请求,官员们纷纷表示爱莫能助,无能为力。
无奈之下,青文胜决定敲登闻鼓告御状。
但是,到了登闻鼓所在之处,才知道官文中有明确规定:
只有伸冤等诉求,才可以击登闻鼓。
要求减免赋税的诉求,属于“田土细事”,是不允许击鼓的。
执着为民请愿的青文胜绝望了。
他不禁仰天长叹:“我有何脸面回去见乡亲父老!”
既如此,不如以死相谏。
决意走极端的青文胜,抡起鼓槌猛击登闻鼓。
待值班的监察御史闻声出来,青文胜呈上事先准备好的上访信。
不等监察御史发难,他便给自己套上绳索,吊死在登闻鼓下。
青文胜的举动令在场的人措手不及。
视频中的朱元璋听到青文胜的经历,十分震惊。
一生杀人无数的朱元璋,也被青文胜以死相谏的壮举感动了。
“传令下去!减免龙阳县赋税2.4万余石。
并且今后都按减免后的定额缴纳赋税!”
原始大明世界的朱元璋看到这里。
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算是一例典型的为百姓伸冤的好事例了。
结局是很令人欣慰的。
【李善长1:青文胜虽只是一介典史。
却为龙阳民计利害,不为一身计生死,何其无私与伟大!】
【宋濂1:青文胜是“出污泥而一尘不染,官居肥缺户躯不蠹!”是我大明廉洁官员的缩影。】
【汪广洋1:青文胜为民表诚,为国表忠,他的勇而大义,必定受到后人的景仰!】
【朱元璋1:咱要把青文胜“尸谏”被列入明史典故,并为其修建祠堂,为后人铭记!】
第一原始大明世界的百官们一个个竟是都热血沸腾起来。
大明能有这样的忠贞之士,是所有大明人的骄傲!
而第2被改造后的大明世界的人却不这么想。
【汪广洋2:额……你们是不是觉得有青文胜这样的人,你们很自豪?】
【汪广洋1:你这是什么话,难道青文胜这样的忠臣不值得被歌颂吗?】
【汪广洋2:错了,我只是为青文胜这样的忠臣感到不值。】
【李善长1:你这是什么话?】
【李善长2:像青文胜这样心中有万民的人,就应该给他机会为民服务,而不是修建了一座祠堂祭祀他。】
【李善长1:说得轻巧!
青文胜若不是“生谏三上不报,用死谏”的话。
也不可能为所有人知晓。】
【李善长2:说得好!
那老夫就想问问了。
为何“生谏三上”皆不报。
要用“死谏”才会引起上位的注意?】
【朱元璋2:是啊,对面的老兄!
你们不是有可以使“国家政令能像水一样通达”。
让政治清明的通政司吗?
为什么这个青文胜没有得到一块上面写着“奏事便”的牌子。
手里拿着奏疏直接到你的面前。
在御前开封呢?
好好一个活人伸冤,你们是不会理睬的。
非要逼得人家去死。
用“尸谏”才能引起你的注意吗?】
【宋濂2:所以说,其实这个下听民意。
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快。
普通的伸冤之类的诉求,登闻鼓确实一条好途径。
但是,如果这伸冤涉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
实际上仍然无路可走!】
原始大明世界的大臣们听到这话。
全都陷入了沉思。
汪广洋等人心中更是愧疚与惊惧。
其实他们是有机会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的。
在青文胜敲鼓之时,他们这些人还在为了自身利益在探究此人是淮西党还是浙东党。
甚至想要指使守鼓的御史阻挠他……
在他们吹嘘政令通达之时,却没有想过。
他们,才是让阻塞言路的罪魁祸首!
朱元璋更是顿时愣在了原地。
是啊,直到刚才,他都还在沾沾自喜。
可是仔细一想。
青文胜三次上疏朝廷,都犹如石沉大海。
进京后,青文胜奔走于中央各部衙门,反复陈情。
也无济于事!
说得好听些,青文胜是为为民请命,舍生取义。
可说句难听的,青文胜就是被他们给活活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