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军的船舰驶入黄河,麦轲和彼得继续合作,把这段入海口的陡坡切削不断,使其平缓。
然后在上游继续切削,把这个缓坡延长,最后形成了一个一里长的平缓斜坡,无论上下都没有困难。
同时,麦轲利用土原素,极大地加强了水道底部和两旁的硬度、粘度、和密度,使它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稳定不变。
最后,二人又把这个入海口的宽度扩展,使每次的船舰同时通过量达到十艘之多!
这样极大地加快了进河的速度,一个半小时全部完成。
彼得率领天军进入黄河,对沿岸的满清和豪绅力量,顺便进行了清扫,很快就占领了沿岸的黄庄、条河、海防、白果树、勾股、王大尖、裕丰、前堆等村镇。
这个地区所在的县城已经被东方兵团在一个多小时之前打下,但是一些边远的中小村镇依然在满清势力手里掌握。
他们不甘寂寞,密谋反攻倒算,趁天军大部队转战西方纵深战场的时候,悄悄地集合,准备夺回被天军占领的地方,包括县城。
彼得当然不介意,让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自以外可以壮大力量的集结,不过给彼得的一网打尽提供了方便。
彼得一边走一边打,打下来的那些地方都移交给东方兵团的留守部队,由他们统一安排。
东方兵团的人很能够借东风。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进展很快,来不及彻底清除清军势力,只好把那些零散的豪绅势力六道以后,慢慢收拾。
也知道他们蠢蠢欲动,可是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把他们灭掉。
现在彼得大军国境,这样的外力岂能不充分利用!
结果,他们利用已经掌握好的敌情资料,引导彼得的重拳准确地打到敌人的七寸上!
这样的配合,使得杀敌效率非常高!结果原来还层层隐患的新占区域,这样一轮清扫以后,其本上固若金汤了。
接着水师沿着曲折的河道,连续通过了永兴、仲庄、河头子、西河头、竹林等村庄市镇。到了这里以后,黄河调转了一个方向,由从东往西走向,一头扎向西南,奔怀安而去。
怀安是苏东的一个最大城市,那里是彼得的第一站,也是天军事在必得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麦轲在打通了黄河入口的航道以后,就为了彼得建立了一个现场直播分站,功能和总指挥部的那套系统类似,只是范围小多了,涵盖范围只是水师的三路大军,以及这三路的内圈所有范围。
让彼得了解这内圈的情势,目的是水师与其它兵团的密切配合。
麦轲给水师的任务,不仅仅有他们自己的目标,还要协助其他路路进攻的天军,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必要的水路帮助。
现在这套直播系统,就安装在彼得的指挥舰上,他可以看到其它两路的运作和进展,也可以和两路的总指挥直接通话,听取报告,下达指示。
同时,可以大面积地稍描着一个的所有战局,但是,彼得不能和他们直接联系,以免政出多门,造成混乱。
他必须从麦轲那里得到指示,才能对这些陆路天军提供军事支持;当然,他也可以主动提出建议来,经过麦轲批准以后,才能付诸实施。
麦轲布置完这一切,就离开彼得这一路,前往最北面的古淮河一路,那里的任务艰巨,而且战略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可以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的袭击。
麦轲飞行途中,又把相关资料调出,借此机会再熟悉一下那里的情况。
根据历史资料,古淮河本是一条河槽宽深、出路畅通、独流入海的河流,在联水县云梯关入海,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鱼眙县。
但是,黄河夺淮,改变了它的河道。
南宋时,黄河处在宋金分界地带,北为金,南为宋。
靖康之乱后,秦桧并北宋徽钦二帝等被金人俘虏至北国的五国城,金人郎主赏识秦桧的才能,让他为金太祖的儿子挞懒所用,他们南下进攻楚州。
李逸侯的《宋宫十八朝演义》第八十二回中写到“秦桧随挞懒南侵,进攻楚州,反被守将赵立击退”。
麦轲知道,这个楚州,就是彼得他们要去的怀安,今天的怀安面积很大,其中有一块地方,正是古时的楚州。
书中又写到:“桧遂同妻王氏径趋联水,向该地宋驻军诈称自金邦逃归,拟赴行在。驻军深信不疑,代为雇舟。桧遂同妻航海至越州。”
当年的秦桧从联水入海,很可能就走的这条黄河夺淮以后的路线,不过同样有可能,就是走的古槐和那条路。
岳飞死后宋金议和,以淮水为界,在怀安一线,这个时候淮水实际上已经就是黄河了。
这说明早在南宋时期黄河已经存在,并取代了古淮河了。
不过,这条代替淮水的黄河,上段是另辟蹊径,下段却使用了原来的淮河下游故道,起于杨庄闸,向东流经青河、怀阴、联水县、楚州、付宁县、相水县、宾海县等七县,由套子口入海,全长一六六公里,怀安市境内河长一百公里。
这条黄河流域是一条形区域,蜿蜒曲折,宽窄不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两堤之间自然地形呈不规则浅盘状,流域内大部分是细沙土,具有“湿则板、水则淌、风则扬”的特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