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七日,杨广在朝堂之上提出要组建招募新军,群臣震动。
短暂混乱之后,以刑部尚书宇文弼、太常卿高颎、光禄大夫贺若弼以及尚书左仆射苏威为首的一众官员,委婉陈词,却是提出了不同意见。理由不外乎是“思虑天下百姓负担”、“体恤民力”、“天下稳定府兵足堪大用”等等。
听到诸大臣出言反对,内史侍郎虞世基、裴蕴等人立刻站了出来,却是出言力挺杨广之议。两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隐隐有互相攻讦的苗头。
杨广听着堂下群臣意见纷纭,冕旒之下,脸色渐渐变得阴沉不悦起来。
招募新军是他力推之事,没想到朝堂上居然反对声音如此之大,有些超乎了他的预料。
大臣中居首的几人,如尚书令杨素、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一直没有说话。
尤其是老迈的杨素,老眼微合,像是在瞌睡一般。
宇文述眼观鼻鼻观心,神游物外。
乾阳殿上沸反盈天,愈演愈烈。
“哼!”
杨广终于一声冷哼,声音不大,但是响彻在大殿之中,瞬间所有得声音都熄灭了下去。
诸位大臣屏息凝神,害怕触怒了龙颜。
“杨素,你先说说。”杨广开始点名了。
杨素浑浊的眼睛一眨,慢慢张开,朝着杨广一礼,恭敬道:“回圣上,老臣赞同设立新军。”
一句话说完,也不多说,就此打住。
不少大臣互相望了几眼,显然为杨素的表态所震惊。
“宇文述你呢?”
杨广不理会杨素,转头望向另一边的宇文述。
宇文述躬下身子,沉声道:“臣与尚书令杨素一样,赞同招募新军。”
此言一出,殿上更多人惊讶望过来。连稍靠下首的高颎苏威等人,都不由皱了皱眉头。
皇帝突然商量招募新军,他们无从准备,不过从自身立场来看,当然是持反对意见。但是没想到杨素宇文述等人,仿佛提前知道消息一般,居然义无反顾的表达了赞同意见。
在他们心中,军制革新是件非常隆重而繁杂的事情,而不是简简单单一次朝会就能决定得了的。但是看圣上的意思,似乎是一定要推行下去。
“这可有点麻烦了。”
高颎和苏威互望了一眼,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担忧。
就在殿中诸大臣因为两人表态惊讶的时候,宇文述又接着道:“自去年来,河北河南几地盗贼肆虐,府兵多有周折,奔袭往来之间,亦颇多掣肘。除此之外,西北吐谷浑蠢蠢欲动;突厥看似安定,不过都蓝死后,达头自立为汗,仍旧是我大隋隐患;辽东也颇不安分,去年末,甚至有辽东人袭杀秦王府嫡子的恶劣事件,辽东异心已起,亦应早做打算。因此另募新军,臣以为恰逢其时。臣深以为然。”
“说得好!宇文卿果然乃国之柱石!”
杨广哈哈大笑,对宇文述的阐述极为满意。
随后又有几个臣子出来附和,随之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包括之前一些出言反对的人。
高颎等人低垂下头颅,不再说话。
招募新军之事,基本就这样决定下来。
接下来则是杨广替新军命名。
“朕觉得新军当有别于府兵,拟招募关中骁勇善战男儿成军,不如就叫骁果军吧,骁勇果毅,也算是朕对新军的期许。”杨广郑重的说道。
接下来便是,议定了骁果军机构设置。
新募的骁果军,隶属于左右备身府,暂时设置折冲郎将两名,果毅郎将四名。(其实历史上,这个时期左右备身府还叫左右领左右府,不过称呼很快就转变了。我在这里,将名称提前了一些,省得来回改起来,读者老爷们不知所云。)
朝堂上杨广当即点兵,任命了两人担任折冲郎将,其一为宇文承基,另一个居然是秦王嫡子杨浩。果毅郎将为折冲郎将副手,暂时尚未任命。
“居然是杨浩!”
“是呀,我还以为会是尚书令杨素的子侄之辈呢!”
“真是出人意料!”
对于第一个任命人选,诸大臣尚在意料之中,等到杨浩的名字出现,大臣们再次纷纷私语起来,显然是没想到会是他。
贺若弼与高颎微微一惊,反倒是立刻出声赞同。
对于高颎等人态度的转变,杨广有些疑惑,不过很快放了过去。
第二日,杨广的旨意便到了宇文府和杨府,给宇文承基和杨浩各自宣布了任令。
招募骁果军时间定在二三月间,杨浩还有一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倒也不用太着急。永丰公主听了这消息,喜忧参半,不过也知道杨浩长大了,这种事情也承担得了,困难会有,但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
永丰公主本想趁此机会,跟着杨浩一起会大兴城。但杨浩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让阿姐留在洛阳。永丰公主犹豫了一下,答应了杨浩的安排。
杨浩对此长舒了口气。
阿姐这段时间来洛阳,正好与虞府分隔开来。虞汉清早亡,阿姐不应该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这是他的真实心思,相信阿姐也能慢慢理解和认同,就此斩断了心结。
“美好的生活在明天,在远方。”
杨浩笑着对阿姐,说了一句这么有现代诗意的话。
“这又是哪里来的歪理邪说,我却从来没听过。”永丰公主娇嗔了弟弟一句。
杨浩哑然失笑。
随后,永丰公主想起一事,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了:“阿浩,这次回关中,你带着小鸾回去吧,也能随身照顾你一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