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镜池挂上笑容,“堂兄说的是,我会尽量帮忙。”
长孙镜池走到绣楼正门门口,朗声道:“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①。”
这首诗一出,在场傧客就忍不住说一声好。
即便如此,楼上还是没什么动静。
长孙镜治十分嫉妒。
心想自己想了好几日的催妆诗都没得一句好,反倒是这个十来岁的小屁孩能得夸赞。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②。”长孙镜池看绣楼没什么反应,只能来下一首。
这下子,讨论声就越来越大了。
长孙镜池想着还是悠着点好,毕竟旁边这位新郎官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我也就准备了两首,堂兄,剩下的还是看其他人吧。”
长孙镜池这一举动在长孙镜治眼里就很不上道。
觉得长孙镜池这是故意在拆他台。
长孙镜治身边玩得几个好的哥们自然也是有准备的,其中不乏耗资去买几首来用。
如今看机会来了,当即就站出来解围。
有人解围,长孙镜治的脸色才好许多。
这楼上的小娘子,妆发卸了有上,来来回回好十几回,直至时辰差不多了,这才从楼上下来。
小娘子身着绿衣,手持团扇,长孙镜治与小娘子一同去了正厅拜见父母(岳父母),随后由小舅子将其送出家门,目送车架远去。
迎亲队伍原路折返,途中遇上了几个拦路百姓。
这些百姓是听闻有人家结亲,特意过来讨个喜气。
长孙家的管家见了,当即就将准备好的银钱分了下去,得到红包的那些百姓也是一个劲的讲吉利话。
等花车到长孙府后,长孙镜池就看见长孙家的女仆在地上铺了蒲苇,新妇踩在蒲苇上进了青庐。
之后又是吟诗作对的请新妇去扇,这一来二去的,长孙镜池又被推了上去。
“这我没什么准备。”
长孙镜池这话一出,新郎官就不高兴了。
新娘子反倒觉得尴尬。
这声音那么熟悉,在余光瞥到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大好了。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③。”长孙镜池也没想将气氛弄得僵持,转头就想了一首出来。
临时作诗,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大为惊叹。
新娘子去扇后青庐里的围观者就退了大半,之后就是结发仪式,较为私密,不看也罢。
长孙镜池坐在席面上时就觉得饿,等吃饱喝足准备离席时,有几个拦住了他的去路。
“几位这是何意?”
“听闻长孙郎君文武双全,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上镇将,想必身手极好。”
“几位是来砸场子的?”长孙镜池脸色沉了下来,虽说他跟长孙镜治的关系不大好,但维护长孙家的名誉,他是义不容辞的。
“若是砸场子……”
“我们并不是来砸场子,不过是看你不顺眼!”
话音刚落,这拳头就对着长孙镜池砸了过去。
奈何长孙镜池不是吃素的。
反击一拳,对方就听到自己骨头崩裂的声音。
随之就是一阵剧痛。
“两位对我的身手可有一点认知了?若是没有,我不介意在帮你们在深入了解一下。”
两个人此时都傻眼了,哪里还顾及长孙镜治的委托,早就想跑了。
“呵。”
长孙镜池回客院休息,等次日起身去吃饭时正好遇上了新婚夫妇去跟长孙敬敬茶。
“二叔,堂兄堂嫂早。”长孙镜池说完这话便先入座,等着他们三人过来的时候便起身随同一起入座。
“镜池,你之后有什么打算?”
“此次假期也就一个月,我打算去找师傅,看看他老人家近日来的情况。”长孙镜池说着便开饭了,边吃边计算着路程。
“你师傅照料你多年,确实应该去看看。”
“就是不知道师傅他老人家在不在,有没有去游历。”
长孙敬轻笑。
“孙真人医术高超,想必时常下山游历为百姓诊断,你此行能遇到最好,若没见着,想必也是去游历了。”
“您说的是。”
长孙镜池吃着早饭,对新婚夫妇的心情充耳不闻,一来事情与他无关,二来依旧与他无关。
长孙镜池吃完早饭就启程了。
好在自家师傅隐居的地方距离长安不远,骑马跑了一个白天也就到了。
长孙镜池在这儿生活了七八年,附近百姓对他甚是熟悉,如今见到人了就问起长孙镜池这些时日去了哪里。
“之前回了趟家,现在已经从军了。”长孙镜池从马背上下来,“阿婆,你怎么背这么重的东西,我帮您提着。”
老阿婆面容慈祥,“好好好,镜池是个好孩子。”
长孙镜池将老阿婆背上的背篓取下,接了过来。
“阿婆,我记得您孙子年前不是成亲了么,他媳妇儿怀孕了没有。”
老阿婆一说起这个就眉开眼笑的。
“孙媳妇儿已经怀孕了,年底时就能生个胖小子。”
“您说的是。”
“这些都是给孙媳妇摘的,孙媳妇喜欢这果子。”
“阿婆,您孙媳妇有了身孕,要生了个闺女……”
“闺女也好,不过还是得有个儿子,这样才能顶梁柱。”
长孙镜池对这话颇为认同。
这个时代,家里要是没有男丁是很容易受欺负的。
尤其是这种山林,了无人烟的地方。
-
注:
①《催妆》【唐】徐安期
②《试经赴嘉礼催妆》【唐】卢储
③《代董秀才却扇》【唐】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