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承平了这么些年,但是户籍人口一事,却重来没有重报啊……”
“……”听到张伯阳一开口就提户籍的事情,琸吉心里立马就是一咯噔。
由于语言和地势问题,明朝派往藏区的监察官员,往往都是溜达一圈,就赶紧回内地了。
也因此、藏区的人口户籍,大部分时候都是藏区土官自己记录上交。
然而户籍登记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不说藏区,就连明朝,大部分时候都是抄旧。
这就导致了,整个明朝两百多年,纸面数据人口,都是六千万,似乎就没有变过。
不过对于藏区来说,费时费力是一方面,最大的一方面,就是藏区的人口,实际上是牵扯到税马的制度了。
前面也说了,由于气候因素,明朝时期藏区很难种植作物。
因此作为农耕社会的明朝,就无法在藏区获得任何一点粮食,反而要在四川、陕西等地将大量农田用来种植茶树,来维持藏区。
因此朱元璋才特意制定了藏赋做马的政策,让藏区以藏马填补西北边军战马,充作藏区的赋税。
不过、从朱元璋统治藏区时期到现在,一百三十几年过去了,藏区的人口,依旧还是十四万户。
明朝一户五人,也就是说,偌大的藏区,只有不过七十万人口。
若说是明初,因为经历了蒙古帝国的屠杀,藏区人口不足,张伯阳还会相信。
但是现在藏区已经休养生息一百三十多年了,怎么可能还是那么点人口呢?
别的不说、单单万历年间的湟中三捷,青海一地明军解救出藏人百姓就足足有二十几万。
虽然中间相差百年,但以藏区的条件,人口增长不会太多。
而青海不过占据了藏区五分之一的疆域,因此张伯阳有证据怀疑琸吉。
琸吉虽然只是番僧,但是也知道,对于明朝下旨的户籍,往年藏区三地的土司和法王们,大多也都是抄旧糊弄过去的。
这次张伯阳突然这么问,难不成是户部开始怀疑藏地了吗……
这么一想,琸吉心里有些惊慌,但他毕竟久经政坛,面无表情的盘算之后才叫苦:
“藏区户籍,只是因为道路艰难,人口难以统计,其中大多还是各个土司的奴隶……”
“就算如此!藏区人口,也不至于只有仅仅十四万户吧!”
张伯阳严声反驳,琸吉对此则是眼观鼻、鼻观心:
“小侯爷并为去过藏区,因此把藏区想的太好了……”
“是吗?”张伯阳放下了手里的茶杯,直接站了起来:
“藏区苦寒,山高林密,终年皑皑白雪,只能依靠春夏高山积雪解冻,积雪化水流入和河谷。”
“雪水流入河谷后,牧民们才能开垦土地,种植粮食。”
张伯阳说的这些,都是藏区基本的生活。
但就算是这种基本的生活状态,很多生活在内地的官员都不太了解。
因此对于张伯阳能对藏区如此了解,琸吉心底有些发慌,可面色依旧如常:
“既然小侯爷能够理解藏区的艰难,那么也应该知道,人口增长并不……”
“琸吉大师!”张伯阳打断了琸吉的话。
琸吉抬头,与张伯阳四目相对,而张伯阳却冷冷说出了一句话,让琸吉心顿时沉了下去。
“琸吉大师、你认为,若是我让当今万岁,以十四万户,七十万人均算茶叶。”
“最后按照均算茶叶,制定藏区每年的茶引。”
“那么藏区那些隐匿的人口,会有多少人活活病死?”
“藏区又会不会因为茶不够,大批农奴生病而导致暴乱?”
“……”面对张伯阳的话,琸吉闭口不谈。
这种时候,坐在一旁闭目养神的王守仁,算是领教了张伯阳的厉害。
诚然、民间隐匿人口,这是这个时代,每个国家都会存在的现象。
张伯阳用茶引做文章的手段,就好像把明朝所有粮食都集中起来,然后按照户籍上的人口来发放粮食。
大明朝的隐匿人口有多少?王守仁不知道。
但是就算再怎么少算,那些乡绅士族,也隐匿了最少千万人口。
上千万人口没有饭吃会怎么样?他们会形成动乱,威胁地方的安危。
如果张伯阳真的严格控制茶引,导致入藏的茶叶是按照七十万人的分量送进去的。
那么藏区多出来,被土司们隐匿的那些人口,就会没有茶叶吃而发病而死。
仅凭高原上的那点野菜和青稞,是无法维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日常所需矿物质和维生素的。
所以哪怕明朝只断藏区一个月的茶叶,藏区都会因为茶叶而爆发动乱。
嘉靖驱逐番僧,藏区都不敢反抗的原因就是明朝控制着藏区的命脉。
最毒的还是明朝每年给藏区的茶叶,只能让藏区的七十万人过的富裕点。
正常来说,只要明朝放开茶叶买卖,藏区都能存下茶叶。
哪怕明朝断了茶叶,藏区也能迅速东进,攻占甘陕,夺下甘陕的茶庄。
但是朱元璋早就料到了,因此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明朝皇帝,对藏区的茶叶的运送往往都是稍微宽松。
这么一来、藏区存不下茶叶,一两个月不吃茶,所要病死的人,是数以万计的。
藏区的人口早就不止七十万了,所以藏区的人对于明朝的管控是越来越服从。
明末蒙古人之所以能入侵藏区,建立和硕特汗国。
是因为和硕特也是瓦剌的一支,和硕特汗国的汗王,还是准噶尔大汗的表叔。
因此藏区能从西域获得一些物资,而明朝末期又无力管制云川陕三地的茶叶流入藏区。
但是等清朝一建立,恢复明朝对茶叶的控制后,蒙古人就发现没有茶叶了,所以才在清朝统一关中后,立马俯首称臣。
张伯阳抓住了藏区的命脉,琸吉尽管闭口不谈,但是终究要面对这个问题。
看着眼前的张伯阳,最后他叹了一口气:
“小侯爷为什么要难为我们这些苦难的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