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尉急匆匆走奔入赵军中军帐中,禀报道:“启禀统领大人,西突厥营内忽升起数道狼烟,曹副统领认为其必有异动,特向统领大人禀报。”
孟德起嗯了一声,看了看坐在旁边的樊兆彦。按理来说樊兆彦是大营副统领,理应去阵前督战,可他总说大战未起没必要全军出击。孟德起虽有些不满,但亦无可奈何,只好由他去了。
“兆彦,你觉得西突厥意欲何为?”
樊兆彦似并不在意,道:“这西突厥已经支撑够久的了,想必这几道狼烟便是想聚集残部向北退却,统领大人不必过虑。”
孟德起皱眉道:“可疑就是可疑在此处。我三方联军兵力数倍于西突厥,而且据长风派人所报,东突厥并无敷衍之意,近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至少已歼敌六万余人。那达头可汗稍具常识便应知固营而守乃自寻死路,可为何直到此时才想起向北撤退?”
“我的统领大人,”樊兆彦语带讥讽,“那达头可汗能将东突厥逼得走投无路,绝非庸碌之辈。我军围三阕一,此人定早已看穿其中意图就是迫他退向北方大漠,可这条路终究是条不归路,达头可汗想必亦是明白。而据斥侯来报,西突厥不断出兵攻击秦军防线,看来他们仍妄想由此突出重围,只是薛方仲用兵老到未曾给其机会罢了。经过这半夜激战西突厥已是伤亡惨重,自知难以支撑,不得不向北退却。”
孟德起仍有些怀疑:“话虽如此,可西突厥与胡蛮一样以骑兵为主,理应快速迂回寻找战机,北路明泰所率三万人受命只是游而不战,为何西突厥仍基本固守原地,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管他作甚?反正如今死伤的大都只是突厥人而已,不过秦军似亦渐渐伤亡增多了。”樊兆彦说着笑了起来,颇有几分幸灾乐祸之意。
“兆彦,我赵秦两军联手对敌,理应同仇敌忾才是。”孟德起嘴里这般说着,人却坐了下来,对那校尉道,“回去禀报曹副统领,密切注意突厥动向,如若其向北撤退,则全军开拔紧随其后。”
校尉领命而去,帐内只剩下孟樊二人,气氛不由有些尴尬起来。他俩明争暗斗数十年,纵不能说是水火不相容但也已相差不远,唯有谈论战事才有些共同语言。此时只见孟德起对着张简易地图怔怔出神,樊兆彦则一手拿着茶盅,一手撑头靠在桌案上作假寐状,浑然当对主不存在。
“启禀统领大人,楚将军在外求见。”一亲兵入帐禀报道。
他来干什么?孟德起双眉微皱,道:“带他进来。”
楚铮走进帐内,身后跟着洪文锦邓世方等数位部属,上前见过了孟德起和樊兆彦。孟德起见洪文锦等随楚铮一同前来,已猜到几分,心中更是不悦,道:“你等不在大帅帐前听命,到此做什么?”
未等楚铮答话,樊兆彦已是笑道:“楚将军定是在大帅身边苦求多时,大帅烦不胜烦才恩准将军率部到此的吧?”
“樊副统领说笑了。”楚铮道,“末将是为传大帅军令而来。”
“大帅军令?”孟德起面现凝重之色,“现在何处?”
楚铮从怀中取出令箭和军令俯首交予孟德起。孟德起看了下令箭,确认是真后才打开军令。只见里面内容不多只有寥寥数行,孟德起一眼扫过,顿时瞠目结舌,震惊、迷惑和诸般猜测纷至沓来。
不会,不会的,大帅绝不会下这种军令。孟德起摇了摇头,强慑心神,其中定有古怪。
“楚将军,此份军令从何而来?”
楚铮故作不解,道:“当然是末将奉大帅之命带来的。”
孟德起盯着楚铮:“为何不是大帅亲手所书?”
楚铮坦然承认,道:“末将身为大帅帐前参将,所颁布军令通常由末将和傅先生记录,大帅看过无误后才署名并盖上帅印。统领大人觉得有何不对么?”
“本统领追随大帅多年,似如此紧要军令大帅定会亲手所书,决不会假手于他人。何况……”孟德起一字一句地说道,“大帅也决不会下这等军令。”
“统领大人言下之意,是指末将盗取令箭、杜撰军令、临摹大帅手迹并私盖帅印了?”
楚铮自到了北疆后一直对孟德起恭敬有加,决无越轨之举,但这番话虽淡淡道来,却仍令人感觉到其中咄咄逼人之势。孟德起忽然想起这少年身后的诸般势力,一时间竟有些犹豫,将令箭军令递给旁边的樊兆彦,道:“兆彦,依你看这份军令当否执行?”
樊兆彦接过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答非所问:“樊某觉得这令牌军令应该是真的。”
孟德起急道:“且不管这是真是假,兆彦,三方联盟时你我均都在场,大帅何时透露过要突袭秦军之事?而且你我跟随大帅多年,何曾见过他临阵变卦?”
樊兆彦摇了摇头,道:“这倒未必,大帅用兵神鬼莫测,常有惊人之举,樊某早已习惯了。”
孟德起看着樊兆彦,忽心底一寒:“兆彦,你是何意?”
“樊某的意思,”樊兆彦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既然令牌军令验证无误,统领大人,我等理、应、从、命。”
孟德起不由自主地后退数步,看了看樊兆彦和楚铮,忽然什么都明白了。难怪樊兆彦找诸般借口迟迟不肯去两军阵前,原来他早已与楚铮串通一气,若非如此,楚铮纵有天大胆子也不敢踏入这万军丛中当自己的面假传军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