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四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西北萧煜在帮助慕容燕拿下后建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厉兵秣马,再次挥兵东进。
二十万大军开进陕州,中途不断有兵马汇聚前来,抵达陕中时,兵力已经有三十万之巨,再加上陕州本就有十万守军,只待魏禁所部的西凉军抵达会师之后,便可东出陕州,马踏中原。
原本驻守陕州的徐林在面见萧煜后便离开陕州返回中都,同时留守中都处理后续事宜的蓝玉也会不日动身,前往陕州与萧煜回合。
接下来等到萧煜率军离开之后,陕州会作为西北军的大后方,负责一概物资储存周转,由萧瑾坐镇。
萧煜在陕州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兵贵神速。
他要在东都反应过来之前,敲开中原的关口。
——
东都城中最富盛名的那座秋台,今夜贵客盈门。
秋台可不是什么下九流的勾栏楚馆,一味往来迎送,其中别有洞天,庭院深深,幽静雅致,不单有操持皮肉生意的卖笑女子,也有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另外有打手、帮闲、乐师、舞姬、厨子,甚至还有裁缝、手艺匠人、戏子伶人、说书人等等。许多达官贵人在此租下一栋院子,梳拢一个相好,偶尔来这儿闲居三两日,闹中取静,乃是一等一的享受。
赵青也在秋台梳拢了一个粉头,一年少说也要在这儿砸下七八万两银子,算是秋台的大恩客,今晚他在秋台东花厅大摆筵席,宴请贵客,能收到请帖之人,都是东都城里有头有脸之人。要知道东都城不比旁处,乃是天子脚下,正所谓宗室满地走,勋贵多如狗,能在东都城有三分名气,放在他处那便是贵不可言之人。
这次参加筵席的人中,有现任暗卫大都督的孙立功,也有原内阁次辅现任御史大夫的周景朝,还有升任五军营都督后仍旧兼领五城兵马司的张海九,张海九可谓是东都城里位高权重之人,当初太庙之变,也正是张海九率领五城兵马司的兵马控制城门,这才让萧烈在后来能顺利扶灵回宫,以至掌控大局。在萧烈正式得掌大权后的论功行赏中,张海九高居第三位功臣。
除了这三位最尊贵之人,还有五位在东都城中掌握着要害职权的达官显贵,有十团营的两位右都督,户部的一位尚书大人,暗卫府的一位督察使。
本来三千营都督萧公鱼也会出席本次宴席,不过因为临时有紧急公务,所以并未露面,对于赵青来说,未免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萧烈掌权之后设京营,自任大都督,其下分设十团营、五军营和三千营。赵青为十团营左都督,张海九为五军营左都督,萧公鱼作为三千营的主官,在官位上与赵青和张海九是不分伯仲的,而且他还是出身萧家,在如今这个时候,萧家子弟可是比宗室还金贵,故而萧公鱼的地位极为特殊,等闲不可轻视。
能到的人都已经到齐,作为本次宴会的主人,赵青起身举杯,朗声道:“诸位,今日是我赵青三十岁生辰,承蒙诸位赏光前来,蓬荜生辉,赵青先饮此杯,敬诸位!”
席上众宾客也纷纷拿起酒杯,回敬这位在东都几乎是二号人物的赵都督。
孙立功作为萧烈心腹,是在座众人中唯一能与赵青在正面抗衡之人,他同样举杯回敬,但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一饮而尽,而只是浅尝辄止。
赵青这次借着自己三十岁生辰之机大肆宴饮宾客,主要还是为了收拢人心。西北越来越频繁的调兵遣将,让赵青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而萧烈对此的态度却是模棱两可,似乎并不以为意,赵青摸不准萧烈到底是如何想的,但是他明白一点,萧煜若是真的入主东都,第一个不会放过的就是他赵青,别人可以降,唯独他赵青不能降。他与萧煜为敌近二十年,最是了解这个萧氏未来家主锱铢必较的心性。当然,他赵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若是他与萧煜易地而处,他同样不会放过萧煜。
既然已无退路,赵青自然不会束手待毙,在萧烈的默许下,他开始收拢兵权,准备与萧煜做殊死之搏。
就在筵席上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的时候,与西花厅遥遥相望的东花厅中有两人密谈。
一人是最近在东都城中小有名气的韩东主,传闻是孙大都督的子侄辈,负责打理秋台生意,算得上一号人物。至于另外一人,则是本该出现在东花厅却出现在了西花厅的三千营都督,萧公鱼。
秋台是萧煜的产业,对外却不好挂在萧煜名下,而且秋台本来就是萧烈执掌暗卫时期和牡丹之间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就连赵青也不知其详,所以最后就挂在了另外一个知情人孙立功的名下,韩瑄此次以秋台少东家的身份来到东都城,孙立功得了萧煜的知会,又对韩瑄多有照料,故而韩瑄被人认为是孙立功的子侄辈,称作韩东主。
韩瑄站在西花厅的露台上,凭栏而望,依稀可见东花厅的点点灯火,对身旁之人道:“萧公不去那灯火煌煌之地,而是来我这冷清寂寥之处,想来是心中已经有了抉择。”
这位算是萧煜叔辈的三千营都督萧公鱼笑道:“人有大巧,亦有大拙,我似乎两者都算不上,只好走先贤留下的中庸之道,与其惶惶奔命,不如守株待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