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战乌桓(1 / 1)

襄平城那边打的火热,而叶家堡这边相对比较安静。

当乌桓人将第一道壕沟填好后已经是两个时辰后了。

填好壕沟乌桓并没有马上发动攻击,而是开始吃饭,毕竟干活干了两个时辰,这要打仗了,还是吃饱饭比较有力气。

吃完饭乌桓人又叫嚣了一会儿,然而城头上的护卫营还是静悄悄的。

在乌桓人填第一道壕沟的时候护卫营已经分批吃完饭了,这个时候要战便战吧。

“驾,驾...”

骑兵开始冲锋,在冲过第一道壕沟的时候所有骑兵将手中的弓箭射出。

一片不小的箭雨,毕竟对方有三千人,虽然分成几个方向进攻。

当箭雨到达城墙的时候威力已经不足,护卫营有精良的铠甲,这种威力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铠甲。

况且这箭雨并不密集,而且威力不足,很好躲避,所以第一波的箭雨并没有出现伤亡。

很快第二波箭雨到了,这波箭雨威力大了许多,但是依然没有多少效果。

当乌桓人射出第二波箭雨的时候已经跳过了第二道壕沟,但是这个时候第三道壕沟横在前面,第三道壕沟更宽更深,乌桓人根本跳不过去,而且也没有空间让战马冲锋。

“射”

叶晨果断挥舞令旗,城墙上的护卫营也射出了一波箭雨,这波箭雨比乌桓人射出的稀疏,但是效果却好多了。

护卫营居高临下,而乌桓的战马已经停了下来。

“嗖嗖嗖...”

“啊啊啊...”

战马无法移动,那只能当靶子,双方开始对射起来,乌桓人虽然人多,但护卫营有精良的铠甲和城墙,而且护卫营人手还有一个木盾。

这些木盾虽然是临时制作的,但是乌桓人没有了战马的冲击弓箭威力不足,大多无法穿透木盾,就算穿透了也没了杀伤。

“卑鄙的汉人,卑鄙。”

乌顿大骂起来,之前他们攻城,下面的弓箭不断,城墙上的人根本抬不起头来,更别说反击了。

如今到了这,这个城墙比县城的城墙还矮一点,却让他们在这连连吃亏。

“撤”

乌顿知道没了马匹的冲击力,而且城头上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攻击而慌乱,肯定讨不到好处,所以果断撤退。

叶晨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即令弓箭手到墙头上射击。

乌桓人要撤退还得经过第二道壕沟,这道壕沟虽然不宽,但是马没有了冲击力想跳过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乌桓人错误的将后背留给了叶晨,他们在城墙上毫无忌惮的设计,准头更佳,一时间乌桓人纷纷落马。

乌顿也发现了这种情况,部队要嘛赶紧撤退,要嘛就只能进行反击,压制城头的弓箭手,否则己方肯定损失惨重。

“用尸体将壕沟填平,赶紧撤退。”

乌顿也算有魄力,立即让士兵将战马和他们的勇士尸体放到壕沟里,填平了立即撤退。

只是撤退下来后乌顿心在滴血,这一仗竟然让自己损失了七百多的人马。

以前打一个县城也就这点损失,没想到在这竟然一个冲锋就损失那么多。

在之前他们一个冲锋过去,箭如雨下,城头的人死伤惨重,一下子就将他们的士气打没了,然后一部分人进攻城门和城墙,下面的骑兵会保持弓箭持续不断的攻击。

哪里抵抗强烈,哪里就一顿箭雨下去,顿时就没了抵抗,攻下城墙也就简单多了。

可是到了这里,这些招数都没用,城墙上的人非常淡定,哪怕箭雨都无法让他们动容。

这样,乌桓人的招数没了作用,这个攻城的效果自然不佳,这骑兵又不能跳上城墙。

乌桓人退了下来,乌顿在阵前又是一顿大骂,骂汉人卑鄙。

然而叶家堡还是选择沉默,乌顿骂了一会儿感觉无趣,便没有再骂了。

可能叶晨将乌桓人的火气给打出来了,接下来他们开始填第二条壕沟,但是这第二条壕沟可不是那么容易填的。

因为这条壕沟距离城墙已经比较近了,开始乌桓人还以为会任他们去填,结果那些填壕沟的大摇大摆的上去,叶晨手中的令旗一挥,一阵箭雨过去,乌桓人扔下几十具尸体,然后赶紧后退。

叶晨知道那乌顿又开始大骂了。

“哈哈,还想像填第二条壕沟那样轻松,做梦,没有留下一堆的尸体,别想将第二条壕沟给填平了。”

其实这也就对付草原部落有用,要是他们能一部分人用盾牌遮挡,一部分人拿着沙袋去填壕沟,一个时辰就能填平,还不会有多大的损伤。

可是这草原部落作战从来不带什么器械,他们信奉的就是手中的刀和弓箭和胯下的战马,只要有这三样东西,他们便敢到处驰骋。

可是到了这碰到了叶晨,碰到一支不怕自己箭雨的军队。

“给我射死他们。”

乌顿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在第二条壕沟外跟叶晨他们对射起来。

“命令,一部分用盾牌保护弓箭手,弓箭手跟他们对射,其余人先撤下城墙。”

叶晨知道乌桓没有填平第二条壕沟不敢进攻,而有了己方的干扰他们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填沟作业。

如果乌顿知道叶晨这样安排非得气得暴跳如雷。

护卫营在城墙上,本来就有城墙的保护,现在弓箭手又有盾牌防护,损失很小,而乌桓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城墙上的箭雨虽然比自己这边小,却专门朝那些填壕沟的人下手,搞的他们都没有人敢去填壕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新小说: 回到大宋的全能天才 抗日之特种强兵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谍殇之山河破碎 大汉箭神 秀才的逆袭 入侵三国带上我 盛唐风流 并州李义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