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的一生就是一碗毒鸡汤,告诉你不论多努力,最后都可能依然一无是处。不仅一无是处,还给有本事的人拖后腿。
他的运气也实在太坏,承万历、天启之后做了皇帝,内部已腐朽不堪,东北的边患又已经养成,而在这上面更加以年年岁岁差不多遍地都是旱灾、蝗灾。
徐一白继续cue流程,看向崇祯,问:
“陛下是真的坚信君王死社稷。”
顿了一下,“还是想跑没有跑掉?”
“荒唐!”
崇祯慌张的拍着桌子,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
哼!
徐一白冷笑一声,他向来爱恨分明。其实崇祯这位皇帝倒是很有问题的,他仿佛是很想有为,然而他的办法始终是沿走着错误的路径:
“李自成大军都已经把京师给围起来了,生死关头,陛下想投降却不肯落得个卖国投降的名头,想要大臣们主动提。”
就你会拍桌子?
徐一白一拍桌子,整张桌子竟化为碎木。
“之前面对女真人屡屡犯关,陛下一度内心想议和,但又怕悠悠之口,于是偷偷找大臣和女真人谈条件,不料事情泄露,陛下绝口否认自己知情,迅速杀掉大臣灭口。”
朝廷上下弥漫着一股怠政、懒政的气氛,大臣们心照不宣:与其多做多错,不如不做不错。
“陛下找来内阁首辅魏藻德,询问应该怎么办。魏藻德太了解您了,一声不吭,不肯背锅,气得您一把推倒龙椅。留下一句“群臣误我”,吊死去了。”
“是也不是!”
朱元璋眼里迸射出精光,紧盯着崇祯。
崇祯惊恐万状,却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他知道面前的先生**通今,到底还是没能逃过他的眼睛。
当领导者让下属心灰意冷,其个人能力又不足以带领团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时,众叛亲离就成了必然到来的事。
明代敖英曾说: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呜呼,盛哉!
而这里面,绝不包含崇祯这个君子剑和假圣母。
想想看,假如自己的领导是崇祯:
没能力,不懂业务,不熟悉基层,偏偏喜欢到处指手画脚的瞎折腾。
瞎折腾就算了,还特别心急,今天折腾明天就要见效。
心急又爱折腾就算了,偏偏他又不信任别人,只宠信几个心腹。
只宠信心腹就算了,偏偏还刻薄寡恩,出一点篓子就把下属往死里整。
这些都还不算,偏偏他还极其好脸面,一点担当都没有,任何事情都要找下属来背锅,自己落得一身清白。
取得功劳是自己决策有方,出了岔子就由大臣认罪,什么黑锅都由臣下去背,绝不肯承认自己有错。
一次两次倒还好,次次都是这样。
大家是下属,不是牲口!魏藻德便是看透了崇祯这等人,才不愿背锅。
“陛下治国,便是在空中阁楼当中治国吗?”
“口上勤俭治国,周围老丈人、身边亲信的太监倒是一个个腰缠万贯。说着爱民如子,崇祯四年,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为了打击李自成,决堤黄河,水淹开封整个河南变成黄泛区,那个时候您口中的百姓是是什么?是特么的草芥!”
直播间。
“草,你们爽了吗?反正我爽了?”
“自己做那么多缺德事,还落了个好名声,便宜他了。”
“又想起了我的撒比老板,啊啊啊啊气死俺了!”
这种老板,直播间几乎都在讨论。
“不敢对士绅收税,灾年三饷逼出了闯王和千百万活不下去的流民的假君子,您口里的反贼李自成,是您亲手逼出来的。百姓吃不饱饭,不反去干什么?去当农田的肥料吗?”
徐一白正气凌然,讲出的话声声掷地,回荡在每个人心间,
随后看向朱元璋,
“陛下,农民之苦,您最清楚。”
朱元璋沉重的点了点头。
“怜爱百姓是优点却因此优柔寡断,剿抚不定,您一心留下明君的名声,重视名声重于实际,一直打着毕其功于一役的算盘,急功近利。面对财政危机束手无策,只能不停加税。”
“您口里生生说的为民,到底为的是哪里的民?”
明朝末期积重难返,以他的表现,干一个保安可能勉强还能及格。
色厉内荏,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自己干啥啥不行,出事就找小弟背锅,无半点容人之心,此等刻薄寡恩,无才无德之人偏偏还占据主位,他哪怕是天天吃伟哥找宫女,不上朝理政,可能大明还能多挺几年。
崇祯就像一个年轻气盛、自信满满的年轻人,一生想匡扶国事却屡屡失败,把一切罪过推给朝廷大臣。
天下有四种人。
一种又聪明又勤奋,一种笨而又懒惰,一种聪明但懒惰,最可怕的是第四种,又笨又勤奋。第四种人会使情况朝着深渊极速坠落,越想努力挽救坠落速度越快。
崇祯是个勤俭、勤奋的皇帝,可是,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优点,对皇帝不是。
对于皇帝来说,什么算优点?
你好色没关系、好奢华没关系、懒惰没关系,只要你决断果敢、具备战略头脑、懂得平衡各方面势力、善于沟通、勇于承担责任不诿过、有大局观,你就是个好皇帝。
可惜,这些条崇祯一条都没有。
相反,崇祯做事优柔寡断首施两端、对臣子极其猜忌、不懂平衡各方势力、一旦有事首先把责任扔给臣下、不顾大局只争一时意气。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各个都是致命的缺陷。
“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
“陛下,这,便是后世对您的评价。”
朱元璋不语,只是满脸的惆怅失望。
崇祯浑身脱力,瘫软到了椅子上。
亡了天下,在5000年历史里并不是孤例。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逃不过历史周期律。简单地说,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兼并,老百姓越来越活不下去,到了临界点,就要改朝换代,重新洗牌,用暴力的方式重新分配土地,以及让大量的人死亡,使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得到缓解,如此周而复始。这,才是中国古代王朝兴替的根本动力。
具体的皇帝只能决定是加快这个进程,还是减缓这个进程,但里面最可耻的之一,便是崇祯这样的人,一心为自己搏个好评价,名留青史,但自身能力不足,说一套做一套,倒是让帝国亡于他手,所有人都记住了。
但也真是要恭喜他,死前那一句“勿伤百姓一人!”,倒是真给他带了个“仁君”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