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何雨柱在宿舍里涂着蛤蜊油。
部队当然是有周末的,新兵期也有周末,不过现在都是单休。
训了一周,天气本来就冷,再加上偶尔冷风吹着,身上有棉衣,脚下有棉鞋,脸上和手上可没有,短短一周的时间脸就变得干巴巴的,手更是开始开裂了。
新兵们如果没有传授经验,自然不会想到带着防冻膏这些东西。
所以,刚开始他们用的是班长孟林的蛤蜊油。
蛤蜊油,是这个年代的护肤品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润肤膏、雪花膏等等,一般都装在小小的扁扁的圆形铁盒子里,可以抹在手背上防止皮肤冻伤开裂。
蛤蜊油也差不多,只是包装不一样,有贝壳装的,后来又出现了经典的万紫千红系列的。
这年头,这种护肤品便宜的也就是五分钱,贵的就是几毛钱,但是量都比较少,何雨柱、赵成才、李俊山和保强一人抹了一点就没了,好在签到系统关键时刻发力,签到出了这么一批小玩意儿。
何雨柱正抹着,就见赵成才和李俊山洗漱回来。
于是,何雨柱给他俩一人分了一盒,又给保强的枕头下塞了一盒,至于保强,没有周末,继续去炊事班帮忙了。
看着崭新崭新的蛤蜊油,赵成才忍不住问道:
“哥,你这哪儿来的?偷偷出去买的?”
“我妹妹寄过来的。”何雨柱随口撒了个谎。
何雨水除了信,确实寄了还寄了一点吃的和帽子手套啥的。
“有妹妹真好!”
“我还说去买点,但是身上又没这个票。”
赵成才感慨道,然后两人和何雨柱一起往手上抹起蛤蜊油来。
班长孟林和其他老兵都不在,去附近的村子帮着干活去了,大冬天的也没活干,地里也没庄稼,一般都是挑水砍柴修修房屋。
这个也是连里各排各班轮流去的。
新兵想去也不答应,孟林的话是:
第一个周末,出去玩吧,去镇子上看看。
保强还没去过镇子上,大家都等着他回来一起去,至于午饭,顺道在镇子上解决最好。
快到午饭的时候,保强才回来。
虽然周末食堂吃饭人数少了,但是反而最忙,因为每周周末都是清洁整理厨房的固定时间。
四个人也不用换衣服,就一起出了驻地,往镇子上走去。
大营镇是个小镇子,一条泥土路直通小镇东西,路旁已经有各种卖菜的,卖小吃的,都是附近的农民,至于街上,人还不少,一大半是赶集的人,一少半同样是军人,当然,大部分都和他们一样,是新兵。
大概都是出来买点日常用品。
街上的唯一比较引人注目的也就是供销社和饭馆。
供销社就是他们之前买搪瓷缸子的地方,放到王府井可能有点土,小,但在这条街上,那就是最靓的崽儿,饭馆也不大,招牌倒是干干净净,里面摆着十来张小桌子,小而简。
四个人在街上逛了一圈,没啥好看的,便去吃饭。
赵成才嚷嚷着要请客,他从家里来可是带了一大堆的粮票和现金,可惜一直无用武之地。
李俊山身上应该有粮票,但是肯定不会太多。
至于保强,那肯定没有。
同处了七天,保强家的情况大家也基本清楚了,父母就是山里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偶尔还会去林子里打猎,所在的村子很穷,是公社里最穷的,从村子到公社需要翻过两座山一条河。
保强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
家里每天的伙食基本就是高粱面窝窝头棒子粥,一天两顿,还是稀的。
吃,肯定是吃不饱的。
这都是丰年,如果收成不好,那就更惨了,据保强说,前几年实在穷,他们都开始吃玉米棒芯了,就是玉米剥光后里面的芯子,现在好了点,又开始吃上玉米面了。
公社也是体谅村里穷,于是每年征兵的名额都是往这边摊,这才让保强入了伍。
至于保强的大哥,一是年龄大了,二是没名额。
所以保强入伍,那是除了几件拿不出手的破衣服,真的是什么都没带。
用他的话说,每天能吃到玉米面馒头,白菜土豆丝真的是太幸福了。
不过他的饭量确实也大,赵成才请大家吃饭,也是为了让大家开开洋荤,在他看来,四个人里李俊山和保强家都比较穷,何雨柱看起来也不像是有钱的。
所以,请客当仁不让啊!
进了饭馆,饭馆里已经有不少人了。
四个人找了位置坐下,开始点菜,当然,点菜也不是看你想吃什么,而是看饭馆里有什么。
肉,有,但是一个人最多二两。
菜,倒是丰富了点,除了土豆白菜萝卜这老三样,还有些生菜、菠菜、油菜、豌豆等等,反正都是绿色的。
这年头,没有发达的交通,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自己种或者集市上买的。
看在他们是新兵的面子上,老板还割了一茬自家种在花盆里的韭菜,给他们来了个韭菜炒鸡蛋。
至于馒头这些,除了白面的,其他倒是不限量。
四个人又要了几个白面馒头,一盆玉米面馒头,里面还混着窝窝头。(玉米面馒头和窝窝头是两种东西,窝窝头是杂合面的,比如高粱和玉米,特别粗糙,吃起来卡嗓子眼。)
这一顿,花去了赵成才大量的粮票。
饭菜上来,何雨柱赵成才和李俊山一人拿了一个白面馒头和一个玉米面馒头,剩下的就给保强解决了。
保强也不负众望,将一盆馒头和窝窝头吃光了。
至于白面馒头,则是被他细嚼慢咽,配着肉菜吃起来,好吃的都流出了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