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午,郑光便把三道四书题的二稿完成了,仔细的审核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了,看看天色,发觉已经快到了正午,便拾掇拾掇,把稿纸和卷纸放好,开始淘米做饭,又是一阵诱人的香气之后,郑光周围的举子们都用十分复杂的眼神看着郑光,原因无他,这阵香气,总能扰乱他们的思绪,让他们不得不停笔准备吃饭。
其实人到了时候就要吃饭,这是很正常的,郑光可没有做错,也不打算认罪。
吃完了饭,郑光就按照老规矩,靠在号舍里小睡一下,不过今天可不能像昨天那样睡过了,午睡一下下午才更有精神,一个时辰以后,郑光准时醒来,以冷水激面打起精神,驱散了全部的睡意,顿时精神抖擞起来,便拿出自己的稿纸,进行第三遍也就是最后一遍的修改,待到四点钟左右,郑光就完成了最终定稿,接着,在太阳的最后一丝光亮消失之前,郑光完成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道四书题的作答。
这四书题完成了,就等于完成了会试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反而不重要了,关键就是文理通顺,中规中矩,那么加上前面三篇八股文章做得漂亮,十有八九就不会落第了,若是更得到考官的欣赏,那么被取为前几名也就不是什么奢望了,反正郑光把目标定在了二甲前十,也就是整个排位的前十三名之内,这样,是最有可能被选为庶吉士的,也并不算太难。
毕竟对于从苏州府和南直隶杀出来的自己,郑光还是略有几分自信的。
天完全黑下去之前,郑光拿出五经题开始阅读,不过他一点也不着急,后面还有两天,不过会试和乡试不同,不允许中途离开,一场考试完成交卷之后就会下发第二场考试的考卷,接着开始考试,相当折磨人,郑光在乡试的时候也没离开过考场,所以并不担忧,这一点,他还是有信心的。
等到天完全黑了之后,郑光不管不顾周围一片烛光,自顾自的吃了饭,漱漱口,便裹上棉被,睡了。
一觉醒来,大约是辰时一刻左右,周围的学子们还大多数都没起身,正以千奇百怪的姿态睡着,当真好一副早起众生相,郑光自己起身洗漱,下面条吃,等整个身子都暖和了,人也精神了,便拿出稿纸,开始对五经题进行草稿,一天的时间下来,也就完成了四道中规中矩文理通顺的五经题解答,不管别人的是怎样,郑光对于自己还是十分有信心的,并不担心自己的文章做得不好,事实上,这也是自己的全力了。
郑光一早就交卷了,然后领回了第二场考试的卷纸,当时主考官的桌子上并没有其余的考卷,所以郑光是第一个交卷的,按照规矩,主考官此时并不能阅卷,需要交给专门的人糊名誊卷之后,才能观看,不过孙承恩显然有些兴趣,这几日监考也实在有些无聊,不经意的扫了一眼这考生的名字,郑光两个大字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等到随员将糊名完成,孙承恩直接伸手接过试卷,就看了起来,这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随员也不在意,毕竟几个同考官都去巡视了,此时只有孙承恩一人坐在这里,他也着实觉得无聊,看卷子权当是消遣,不奇怪,不过孙承恩的心里可不算平静,毕竟这些日子,郑光这个名字他还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苏州之战歼灭两千倭寇,击杀倭酋林碧川,苏松之役击杀倭寇七千,生擒东南巨寇陈东,斩首之,两战共歼灭倭寇近万,一举平定苏松倭患,这要是一个武将做出来的成绩,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大概可以从白身封个伯爵了,但是郑光不一样,他是个刚刚考取举人的书生,文士,而且年仅十七。
这就让孙承恩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你说年轻的将军不是没有,比如汉代的霍去病,也是这个年纪投军,接连立下大功绩,最后成为汉民族的图腾一般的人物,轮到郑光,却又让人想起二百年前与他同名同姓的南宋最后一名大将郑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延续宋祚,屡败贼酋,若不是被奸细出卖,还真有可能让郑光北伐成功,驱逐鞑虏,恢复大宋,那样的话,历史也将改写。
这样两名人物,在此时的孙承恩的心里,逐渐的和郑光重合了,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个少年的出现和他参加会试的事情,可能不是那么简单,联想到之前皇帝颁布旨意要他主考的时候所说的话,比如什么大明之未来,年轻人,多关注一下优秀的士子等等这些极具暗示意味的话语,孙承恩突然觉得,这会不会是皇帝的意思呢?
不过作为一个有操守的文士,孙承恩不会为了迎奉上意就把一名本不该取中的士子给取中,从而让那些原本可以入选的士子落选,所以文章的好还始终是第一要务,四书题是科举考试的重中之重,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孙承恩就决定先看一看这份卷子的文章做得如何,再去想别的事情。
这一看之下,孙承恩就赞叹不已,别的先不说,就这一笔圆润的字体,宛如印刷出来的字体,也足以博的任何一个人的好感,卷面公正整齐是第一步,做到第一步才有人去看文章的内容,而显然,郑光文章的内容也够硬,看得孙承恩连连点头,不仅言之有物,而且未曾脱离实际和圣人之言,这样的好文章如果不高高的取中,实在是暴殄天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