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感叹世事无常啊,咸鱼真有翻身的时候。
年一过,正月里,除了给田宁安和珠儿办了喜事,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着手给村里办事了。
要想富,先修路,李蔓本意是想给村里修路,如此,跟山外交通便利了,不论做什么都方便了。
但这却不是一点银子就能做好的,眼下他们的经济实力还差的很远很远。
于是,就从实际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出发。
还是李蔓从前的意思,在神女沟盖座学校。
整个神女沟没有一座私塾,孩子们上学还得翻山越岭的到山外去,辛苦不说,也太危险。
于是,一番商议之后,大家决定,先盖学校,先从精神层面脱贫。
神女沟的几位大人物,亲自在后山脚下量了一片荒地,不收一分的银子,无偿的拨给李家兄弟做校址。
校址确定,接下来便是动工。
盖学校,这是一件对孩子们极好的事,方圆几里的泥瓦匠们,听说这事,纷纷主动过来帮忙,还有附近的村民,但凡能抽出空儿来,都会主动过来做活。
所以,学校这边,每天都有许多人做活,根本不需要雇工的,而且,大家似乎有了默契,做完之后,各回各家,吃饭后再过来干。
对此,李蔓不得不佩服这古人民风淳朴啊。
即便如此,她每天都会和英儿小五他们,送些点心和水,来犒劳这些个默默做活的工人们。
当然,除此之外,她还和李言李画三个人,负责招工,主要是找新学校的老师。
按李蔓的意思,这里的孩子与其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知识,还不如说是需要一个能养家糊口的技能。
所以,她的打算是,除了读书认知之外,这所学校更大的作用是培养孩子们生存的技能。
这更像现代的技术学校。
所以,她招募的老师,除了两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夫子外,其他的都是技能老师。
譬如,会烧的一手好菜的厨子,会雕刻编织等的技师,甚至会栽花种草,做衣服做首饰的等等。
最后,大家商议,先开了五个班。
读书识字班,会计班,厨师班,园艺师班,服装设计班。
每个班都有三位老师,一位主讲,两位助教。
学校提供男女校舍,供路远的老师休息,另外,课时也按现代的,每周上五天,休息两天。
后来,许伯见他们每日忙的热火朝天,便主动找了李蔓,他想开个医术班,主要教一些常见病的医治。
李蔓觉得这个可行,就又额外加了个班。
待校舍盖好,开始招生。
因学校的事早就宣扬了出去,大家早就盼着这一天呢,所以,招生的第一天,整个招生办公室被挤的水泄不通,最后不得已,李蔓等人全部到了学校操场上,分成了四组报名。
让大家意外的是,这次报名上学的,下至五六岁的小娃,上至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汉子,各个年龄层的都有。
不过,年龄小的主要是读书识字,年纪大的多数是学习技能的。
李蔓便让大家选报班级,再按年纪划分,以二十岁为准,分两个年龄层次。
这样一来,光报名分班,排课程,就花了约摸一周的时间。
但事情总算慢慢的步入了正轨,学校开学了,哪怕还有这呀那呀的问题,慢慢的也都克服了,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习特积极。
李蔓偶尔会去学校里转一圈,特能在这里感受到一种学习的氛围,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
渐渐的,各个村子的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以前农闲时,男人们聚在一块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女人们就是扯闲话,如今,聚在一起不是讨论学习就是切磋技艺,甚至,在李蔓办的图书馆里,有人专门借了书,趁着晚饭后的时光,就在村口给乡亲们念书讲故事说历史,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这样忙着,时间一晃而过,京城里的信都来了好几次了。
雪儿说想姐姐,雪儿说肚子很大,似乎快生了,很害怕。
李蔓最担心这个妹妹,可神女沟这边的事忙的差不多了,竟然五月收尾,到了六月了。
大家便商议着回京的事,可田宁安父子却到李蔓这边来,说是不想回京了,一家人就想在神女沟。
主要是李香玉不想出远门,总觉得年纪大了,还是老家住着最安生。
珠儿一来神女沟,便喜欢上了这里,她说这里似乎让她想起了小时候,哪怕不够繁华,但够亲切,尤其是她住下来的这些日子,村子里的人对她都很和善,她想跟田宁安在这里组建组建的家,一起孝顺爹娘。
另外,田宁英这丫头跟学校一个新招的年轻夫子混的挺熟,也没心思回京了,全然没有第一次那样死乞白赖求着李蔓的劲儿了。
无奈,这一次出门,只剩李蔓一家了。
其实,李蔓也不想走,唯独不放心雪儿。
罢,去看看雪儿,等她生了孩子,做完月子,她就回来。
主意一定,一家人就出发了。
到了京城,已然又是最炎热的时候。
李蔓一到上官府,就听管家说,二小姐添了一位小公子。
已经生了?李蔓顾不得休息,只换了一身衣裳,便带着夫君们孩子们,一起赶往燕锦和上官雪的新宅。
得知姐姐姐夫们回来了,上官雪激动的了不得,连忙亲自来迎。
这可吓坏了李蔓,她当初做月子的时候,讲究可多了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