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武松登门,李知县有请。
虽不知道李知县找他具体为何事,但李庆大概也是知道一点。
李知县是朝廷直接派遣的知县,在开封府多少有点关系。
如今,自己即将上任知县的消息,在开封府穿的沸沸扬扬,他肯定是知道了。
来到县衙,李知县依旧是笑容可掬。
李知县率先开口,“恭喜西门大官人。”
李庆也是开口说道,“同喜同喜。”
然后俩人开始疯狂大笑,让一旁的武松摸不着头脑。
“不知知县大人,高升何处?”
“东平府通判。”
李知县笑的很是春风得意,志得意满。
李庆急忙高呼,“恭喜李通判。”
“同喜,同喜。”
从原来阳谷县的正八品知县,升为东平府通判从六品。
北宋时期,县分为很多种,县令的品级也不一样。
如赤县,在京城内,开封府里的县,这些地方的县令为正七品。
而其他的京城之外的县,如几个陪都之中的县称为畿县。
除此之外的县,则有望县,四千户以上;紧县,三千户以上;上县,二千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上;中下县:不中千户;下县:五百户以下。
这些县的县令都只是正八品。
而东平府离开封不远,人口较多,阳谷县人口也不少,级别也是在望县的级别,所以阳谷县的县令也只是正八品。
西门庆以前的理刑千户,就是个虚职,没有品级,而李庆任知县以后,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正八品大员。
李知县则是从八品,连升两级到六品。
但,若要李庆选,李庆肯定选择八品的县令,而不是六品的通判。
东平府的通判,为东平府的二把手,用来制约东平府的一把手知府。
别小看这小小的正副之差,级别上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由于社会发展,士大夫深受老赵家的喜爱,只要考了功名,一般都会给个官当,于是,宋朝官员的体系极其复杂,可谓是职权交叉,冗杂不堪。
宋朝的行政单位,分为路,府,县等三个大的方向。
路相当于后世的省一个级别,府则是市一个级别,县和后世差别不大。
路的长官很多,有什么转运司,什么提刑司,提举常平司,还有什么提举学事司,经略安抚司,其余各监司一堆。
说白了,虽然是省一级别的长官,由于职权混杂,只有监察下面各府各县的权利,没有实际在手的职权。
所以,实际上府才是宋朝最大的行政单位。
而府又有很多称呼,比如级别高点的称为府,低一点的称为州,再低一点的称为军。
而开封府又与路同级别,陪都应天府,大名府等级别最高,其他的府,级别稍微低点,而军事之地级别最低。
开封府的知府,为正三品大员,其他府一般为正四品,州与军则一般都是正五品大员。
所以一府的一把手都是五品及以上的大员,而仅仅正副之差的一二把手,品级上差的不是半点。
身为二把手的通判,仅仅只是从六品。
两相比较,前者是真正的大员,而后者则是些芝麻绿豆的小官。
关键是,通判只能对知府进行监督,监察,提意见之类,是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利。
县令那不一样,虽说也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但是有实权,农桑,经济,刑事等一切事务,知县都管。
所以,让李庆选择,他肯定选县级的一把手,而不是府一级的二把手。
不过,就李知县的表现来看,他很满意这个从六品的二把手,而不是正八品的一把手。
想想,也能理解。
府官和县官,不仅听上去差别甚大,而且级别相差也甚大。
当然,各有各的选择。
如今这种局面,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知县把李庆请来,不是为了这事,而是为了接下来的迎接仪式。
这年代,本来地方官的选拔任命,由朝廷的吏部进行,不需要搞什么迎接仪式。
可李庆这个知县不一样,是由宋徽宗亲命,亲命就得下圣旨。
先由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复核执行,再由尚书省的吏部派遣官员,前往地方宣读圣旨。
如此麻烦的手续,朝廷的三省六部,便动用了三省一部,就这样的规模,你地方上不做一个迎接仪式?更何况是皇帝亲自下的旨意。
这年代,皇帝亲命,那是某人天大的殊荣,说明你深得赏识,前途无量。
被赏识之人,自然要感激涕零。
像阳谷县这样的地方,小小的知县,究其一生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在李知县眼中,县衙得必须要将欢迎仪式举办的无比浓重,彰显出阳谷县的受宠若惊。
不仅要办的浓重,还要热闹。
既然这样,肯定要花钱,而且还不是小钱。
阳谷县财政收入又不高,县衙哪里有钱?
更何况,此次是因为李庆的任命诏书,才举办的迎接仪式。
这,李庆就知道了,李知县今天请他来,不是想恭喜他,而是要他掏钱。
李庆也没犹豫,直接大手一挥,所有的开销,西门府包了。
李庆如此干脆,可把李知县高兴坏了。
李庆之所以答应全部开销,是有条件的。
搞这个迎接仪式,对于他来说可有可无,除了他阳谷县所有人都将知道他接任知县以外,没有半点实际的好处。
最重要的是,搞仪式,就得听诏书,听诏书就得下跪。
后世的他,除了父母,从未向其他人下跪过,搞个迎接仪式,还得下跪。
这他哪儿能接受?
答应出这笔钱可以,但是由于前阵子剿匪,受伤严重,至今卧床不起,由李知县代为接旨。
这是李庆的原话。
李知县也很干脆的应了下来。
李庆也可以不出这个钱,可是如果不出,李知县肯定不会答应,他就只能站着接旨,那他身体早已康复的消息,前来宣旨的人也会知道。
虽说可以花笔钱,封住吏部官员的嘴。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哪天有消息传出去,那他李庆便是一个蔑视皇权的奸贼,宋徽宗要是知道了,刚刚到手的知县肯定没了,说不定还会锒铛下狱。
到时候,虽说也能解决,但肯定麻烦不已。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相较于下跪,李庆更善于花钱,先将知县牢牢的抓在手里才是正事。
李庆一贯秉承,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如果有,那说明你的钱还不够多。
作为东平府的首富,如今又多了几十亿,一个迎接仪式,能花多少钱?
做了知县,才能给自己,以及阳谷县的百姓谋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