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鹤爽快地接过纸笔,随即趴在茶几上,笔尖开始在纸上跳跃,一行行文字迅速成形。
金镛边翻阅着他最新递上的稿件,边频频点头,“真不错,情节新颖,节奏感强,人物形象鲜明,非常出色。”
“查先生,我就先写这么多,请您过目。”徐鹤递上自己刚完成的草稿,上面密密麻麻,显然是他快速创作的成果。
“这速度,真令人惊叹!”金镛看到那些字,估算了一下时间,不禁称赞道,“短短几分钟,就有这么多字,这效率,快赶上那些文坛老将了,年轻人真是才华横溢啊!”
他细细品味着这些文字,文风、字迹都与《少林寺第八铜人》如出一辙,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
“徐鹤,我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想听听你的看法。”金镛话锋一转,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查先生请讲。”夏天收起笑容,认真倾听。
“我发现你第一份稿子的字迹变化很大,从开始的杂乱无章到后来的工整漂亮,很好奇这是为什么?”金镛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疑惑。
徐鹤心中一紧,但迅速镇定下来,编了个合理的解释:“哦,那是因为我写那稿子的时候,手刚好有点伤,所以开始写得不太顺手。”
“后来慢慢适应了,字迹也就好看了些。”
“原来如此,我就说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金镛释然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对了,你提到自己是邵氏的龙虎武师?”金镛突然想起了什么,好奇地问道。
“是啊,我从小就有武侠梦,跟着师父学了不少功夫,像八极、太极、少林拳都练过。后来没继续上学,就跟着师父在邵氏打拼了。”徐鹤轻松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哈哈,看来你还是个练家子啊,难怪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武侠小说。”金镛爽朗地笑道,对徐鹤的身份更加刮目相看。
虽然他自己不懂武术,但深知武侠作家若有些许武术功底,作品定会更加生动传神。
说到民国武侠界的泰斗,平江不肖生向恺然。
那可是实打实的武林中人。
他在书中深入浅出地描绘了武学的精髓,特别是内家与外家拳法的微妙差异,为后世的武侠创作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再提北派五杰之一的郑证因,太极拳法了得。
九环大刀更是耍得虎虎生风,还曾登台表演,技惊四座。
正因他身怀绝技,笔下江湖才如此栩栩如生,招式动作清晰可辨,武林秘辛信手拈来,引领了“门派武技”的潮流。
“徐鹤小友,你有如此扎实的功底和远大的志向,投身武侠创作,定要全力以赴啊。”金镛语重心长地说,“切记,勿骄勿躁,持之以恒。”
年仅十九的徐鹤,能创作出如此佳作,实属难得,更难得的是他还身怀武艺,这对他的创作无疑是如虎添翼。
这样的好苗子,得悉心栽培,别让他成了“夭折的天才”。
“金老的话,我铭记于心。”徐鹤点头应承,但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
写小说虽能养家糊口,但要想大富大贵,难比登天。
就算像倪眶那样,赚个几千万,也是凤毛麟角。
金镛见状,又抛出了橄榄枝:“这样吧,如果你愿意,稿酬我给你加到每千字八十,怎么样?”
“那,我能同时在其他报纸上连载吗?”夏天一脸疑惑,他还以为跟现在的网络文学一样,得独家授权呢。
金镛一听,差点没忍住笑,自己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原来徐鹤不清楚这行的规矩,以为只能在一家报纸连载。
这下可好,如果他真把小说拿去别处连载,《明报》的独家优势可就泡汤了。
“哈哈,你小子还挺机灵。不过,我答应你,签独家合约。”
“稿费翻倍,千字八十,你一天写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那就是十万港币的进账,相当可观了。”金镛笑着回应。
当然,其他报纸或许能给出更高的稿酬,但《明报》在香港中产阶层中的影响力,是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
在《明报》成名,那含金量,可不是用钱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