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鞑子退走之后,广宁军大营中,立刻爆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
很快,广宁军派出的信使,也很快联络上了广宁军。
军议上,刘渠很快说道:“经略,我军是否要加快行军速度,沈军门那边已经向海州进发,东虏大军已经回师。东江镇虽强,但鞑子毕竟兵多。”
一众武将也是差不多的意见,他们此时十分担心东江镇顶不住,那这一次收复辽东的行动就彻底没戏。
熊廷弼不以为然地说道:“不必,海州以南,河流密布,东虏骑兵优势不显。东江镇步卒具是精锐,又携大胜之势,只要不轻敌冒进,必定无忧。本官已下令,让东江镇攻克海州之后,便原地待命。”
“就怕沈军门,急于求功。”
熊廷弼闻言看了黑云鹤一眼,没有说话。
沈有容和他一样有便宜行事的大权,以及尚方宝剑,他这个经略地位更高只是潜规则,这一次的联合作战,皇帝至今没有下旨再次强调统一指挥权,这让他不由难免有些不满。
不过不满归不满,他并不敢在背后做什么小动作,也不会去坏了平辽大事。辽沈沦陷之后,辽民的悲惨遭遇,让他也十分想收复辽东。
讨论完了东江军的问题后,熊廷弼问道:“虎墩兔汗的人可有回信?”
祖大寿很快站出来说道:“回经略大人,虎墩兔汗还未赶到,建奴大军尚未走远,北虏那五千马队还不敢过来。”
“无妨,北虏兵马驻兵辽河套最好,便是不来,我军暂且也不用着急粮道被断。”
而沈有容这边,则在加速行军。
不过直线距离就有百里路,还要跨越多条小河,大军行动也快不起来。
黄台吉与广宁军接战的地方在西平堡附近,即便放弃笨重无用的辎重,要赶回辽东也要两天多。
代善带着的大军,要赶到海州,也需要两天多的时间。
原本,建奴是有在海州附近决战的想法,不过一场大雨,很快就浇灭了建奴所有的想法。
建奴手头上是有遂发枪实物的,他们很清楚,这样的天气,对这种火器影响不大,反倒是会严重削弱本方的战斗力,这种雨天,弓弦沾水或者受潮,就会大大降低威力,更不要说在雨中箭的射程还会大大降低,弓箭根本发挥不出多大威力。
看着不断坠下的雨滴,黄台吉心中倒是有些轻松。
这一场雨,让不少建奴高层决议的集中兵力围歼东江军的想法彻底落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路的明军在海州会师。
没有这场雨,在海州附近打,在黄台吉看来,好处也仅仅只是败了也不会全军覆没。
至于明军会师,他倒是不觉得那是个什么问题。两军会师,并不会提高明金的战斗力,在他看来,明军的威胁,也仅仅只是东江镇一部。
他当然是不赞同在海州打,更不赞同现在就打,在他看来,要击败东江军,理想的状况是歼灭了广宁军,那时沈有容畏惧朝议可能会急于冒进,然后诱敌深入,再以骑兵迂回到东江军后方,切断他们的补给线。现在看来,这个有点一厢情愿的想法显然没有实现的机会。
这场雨,反倒是彻底让那些冒进的声音消失,对他来说却是个利好的消息,这给了他回师后说服大伙,把战线往后移动,寻找切断明军补给线,使得东江军不战自溃的机会。
这一场大雨,对参战的各方影响都很大,只有熊廷弼这一路受影响最小,他原本就走得很慢,反倒是让这一路明军不再担心建奴的袭击,大雨也没拖慢多少速度。
大雨持续了两天,受此影响,东江军原本计划在三天赶到海州,这一次却是足足用了四天多。
海州卫城,建奴都懒得烧掉,只留下了一些需要救济的辽民。
大军先锋曹文诏部赶到的时候,只看到区区几百辽民,在城门口迎接。
打头的一个没有剃发的老头,见到大军的旗号后,已经是泪流满面,“小老儿,原本还以为,再也盼不到王师了。王师来了,来了就好。”
曹文诏环视了一圈,这些辽民此时都已经剪去了头上那难看的鞭子,调入东江镇前,他就在辽东打拼,倒是知道鞑子的规矩,老头是不用留辫子的。
“老人家快快请起,熊经略已带着十五万大军前来,此战必能一战灭奴。”
“将军快快进城,鞑子都已经跑了。这几日下大雨,鞑子连游骑都少有往这边派,大军应当还在北边。”
曹文诏将百姓安置好后,也不得不分给了他们一些粮食,这些辽民个个都饿得不成人形,实在是让人觉得揪心。
到达海州后,沈有容也没有再向前进军。
他可没有托大到,继续一路无脑杀向辽阳。不等广宁大军过来接手收复的城池,东江镇就必然要分兵留守后路,维持补给线,那样无疑是在找死。
天气彻底放晴之后,建奴也没有过来攻打海州的意思。
获得了一个稳固的据点之后,东江军随之扩大了活动范围,骑兵和骑步兵部队开始沿海城河游荡,遮蔽了建奴对本方补给线的窥视,也顺利掩护广宁大军渡过辽河。
五月二十七日,两路大军在海州顺利会师。
一见到熊廷弼,东江军的武将就老实地在沈有容的带领下,向这位经略行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