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士兵们都感到很幸福。
因为韩信大王给他们放了假。
除了少量执勤兵外,其他士兵都处于休息状态。
有些闲不住的兵,就聚在一起练练拳脚、切磋下武艺什么的。
气氛比前几日轻松了许多。
不过,韩信和几位将军都没闲着。
莫寒、樊哙、小飞等将军,带着执勤兵在城内外及要塞之地四处巡逻。
章邯带着若干人加固起了城墙。
韩信则挑选了一批文官,书写张贴通告,在他所辖的几个城池中招贤纳士。
“快去看看吧,韩信大王在广招贤士。”
“凡是有技能特长者,皆可应征。”
“一旦应征成功,即可获得黄金百两做奖励。”
“而且欢迎举荐,一旦举荐成功,举荐人也可获赠黄金十两。”
……
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热闹的气氛堪比过年。
短短三天时间,就有几百名人才被吸纳入韩信旗下。
这里面的人,形形色色。
有的擅长制造兵器、有的擅长骑射、有的擅长观看天气、有的擅长撰写文章……
甚至有的人只是擅长一些雕虫小技,也都被招纳进来了。
可谓包容度极高。
大把大把的金子都进入了这些人才的腰包。
人人笑得合不拢嘴,都快把韩信夸到天上去了。
“咱们这位韩信大王,真是一位贤明之君,咱们有福了。”
“对,大王慧眼识才,气度恢宏,堪比尧舜啊。”
“我等定当尽心竭力,为韩信大王效忠。”
随着吸纳的人才越来越多,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韩信大王,是不是应该起个全新的国号了?”
“总不能还叫雍国吧?”
“雍国是当年项羽赐给章邯的国名,应该废弃。”
其实这个问题韩信也早就在思考了,只是一时半会没有想出满意的国号。
索性就交给这帮新吸纳的人才们去琢磨吧。
于是,起新国号,就成了这批人才接收的第一个任务。
人才们起的国号五花八门。
诸如:乾国,取义万物之始。
诸如:太国,取义太平盛世。
诸如:大成国,取义集得大成。
……
最后,韩信从众多名字中,选了一个看着最顺眼的:“韩武国”。
韩,为韩信的姓氏。
武,武字是由“止”与“戈”两字组成,既可以理解为武力强悍、不容侵犯,也可以理解为终止战争、以和为贵。
取名韩武国,既能表明韩信的实力,又能表明韩信的胸襟。
“就是它了,韩武国!”
韩信越看越满意,说:“这个名字是哪位贤才取的?赏黄金千两!”
群臣听到后,又是一阵沸腾。
他们深深的感慨:咱们韩信大王实在是太富有了!
好像比项羽还要富有。
不不,准确的说,即使项羽很富有,项羽也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打赏人才的。
那个项羽,抠得很!
那个幸运的人才站了出来,恭敬的说:“大王,韩武国的名字是小臣取的。”
“小臣名谢文卿,是刚上任的主薄。”
群臣都不约而同的向谢文卿望去,只见此人身高七尺、身材干瘦、面如冠玉,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
只是出身似乎不太好,因为这位谢文卿穿的衣服是最普通最廉价的布衣,而且袖口处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补丁。
韩信走上前去,盯着谢文卿看了一会儿,说:“果然一表人才啊。”
谢文卿连忙叩谢:“大王谬赞了。”
“谢文卿,你可会写檄文啊?”韩信问。
檄文,是一种公文,专门用来讨伐敌人的。
谢文卿点点头:“会写。不知大王要讨伐谁?”
群臣开始窃窃私语,谈论大王要讨伐的人是谁。
不少人都觉得,大王一定是要讨伐项羽。
“不错,确实是要讨伐项羽。”
“不过眼下这檄文主要是写给三秦之地,即关中的人看的,尤其是其他两位诸侯王:塞王和翟王。”
“目的是揭露项羽的罪恶,让那两位诸侯王不要再助纣为虐。”
“最好能让他们二人主动投降与本王。”
顿时,群臣再次炸窝。
这个想法也太大胆、太夸张了吧?
居然想要靠一纸檄文,定三秦之地?
要知道,项羽当初三分关中,立秦朝的三位降将为诸侯王,分别是:章邯雍王、董翳翟王、司马欣塞王,其目的就是让这三位诸侯王相互制约。
如今章邯已经被降服,但剩下的那两位诸侯王好歹也都有几万兵马,凭什么要听你韩信的话呀?
难度太大了。
没想到,谢文卿却十分镇定,脸上没有任何情绪起伏。
他平静的说:“好,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