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纸张震惊秦始皇,书籍普及大秦?
叶记书肆。
一行行书籍整齐排列在书架上,李斯掂量着手中的书籍。
他眼神十分复杂。
没想到世界上竟然有如此轻薄的记录文字之物。
“还真是轻啊。”
站在李斯身旁的蒙恬掂量着手中书籍。
李斯听到蒙恬的感叹,心中也十分认同。
他翻开书页,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
两指夹起其中一页纸,摩挲了下。
很薄。
比之竹简还要薄上数十倍。
李斯眼神认真起来,翻看了下这篇文,而后计算了下若是要用竹简记录这篇文章需要多少石的逐渐才能记录。
他得出了一个十分恐怖的答案。
若是要用逐渐记录这篇文章,恐怕需要一石左右的竹简才能完全将这篇文记载下来。
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
然而,现在一本纸合成册的书籍,就能轻松容纳此篇文章,这本书籍的重量恐怕只是一斤左右!
“丞相也觉得此物神奇对吧。”
另外一边响起声音。
李斯扭头一看,是尉缭。
尉缭手拿一本书翻看着,脸上带着笑意,“一本‘书’可容纳重达一石左右的竹简记录的文章内容,‘纸’真是夺天地之造化的东西啊。”
李斯沉默不语。
他本以为叶轩只是个献宝的官场小人物,不用放在心上,谁想到叶轩竟然弄出了“纸”和“书肆”。
叶轩轻松的拉拢了咸阳的读书人,若是书肆开遍大秦,恐怕叶轩就能拉拢全大秦的读书人!
这是何等的恐怖?
哪怕是深受读书人喜爱的公子扶苏都没有这般的能力。
耳边传来其他朝廷重臣的惊叹。
李斯心中一肃。
恐怕“纸”和“书肆”将会传入始皇帝的耳中。
...
翌日。
大殿之上。
秦始皇头戴十二旒冕,身穿玄冕,手撑着脑袋俯视下方。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事启奏陛下!”
“臣也有事启奏!”
下方的臣子纷纷开口。
秦始皇愣了愣。
以往可没见他们这么热情的。
怎么今个儿与众不同。
秦始皇点了点其中某个朝廷重臣,说:“爱卿请讲。”
“陛下,叶常侍郎造出了‘纸’,‘纸’轻薄如丝绢,功能与竹简、木简相似,能记录文字,但重量只有竹简、木简的十分之一,不,是百分之一!往往数十页‘纸’就能记录约重达一石的竹简所记录的文字。”
“哦?真如爱卿所言的如此神奇?”
秦始皇来了好奇心。
“陛下,我们昨日亲眼所见,不敢隐瞒陛下。”
另一重臣接着说道:“叶常侍郎还在闹市之中开了一间书肆,名曰‘叶记书肆’,里面全是‘纸’合成册的书籍,咸阳学子和普通百姓只需要几文钱就可以阅览。”
李斯听着他们争先恐后的告知请始皇。
心中道,果然如此。
他就知道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
故而他站前一步,上奏道:
“陛下,纸和书籍的普及,定然能给我们大秦带来发展,造福大秦所有的学子,给他们带来便利,让他们不必再背负沉重的竹简、木简。”
“希望陛下能为大秦所有的学子,普及纸和书籍。”
李斯深深地朝秦始皇躬下了身子。
大殿上的所有臣子也在此时纷纷朝秦始皇躬下身子,齐齐道:
“希望陛下能为大秦所有的学子,普及纸和书籍。”
那声音震耳发聩,回荡在大殿中久久不散。
“让叶轩带着书籍来觐见。”
秦始皇命令身边的小太监。
他的好奇心更重了。
若是一两个人夸赞“纸”和书籍的神奇,他倒不以为然,可是居然所有的大臣都如此称赞。
连李斯也是如此。
想必那“纸”必然有它的神奇之处。
太监匆匆拎旨前往叶府。
叶府。
“陛下命叶常侍速速带上书籍进宫面圣,不得有误!”
太监拉着尖锐的嗓音说道。
叶轩接旨后,匆匆返回书房拿了一本书跟着太监一同进宫。
“宣叶轩觐见!”
“宣叶轩觐见.....”
随着一声声的传唤,叶轩再次踏入咸阳宫。
咸阳宫一如既往的金碧辉煌,秦始皇坐在龙椅上,高高的俯瞰着下方,身上散发着难以言喻的威严。
李斯暗中窥视了叶轩一眼。
他本以为叶轩不可能再踏入这个地方,没曾想却结结实实的打脸了。
而且还打得这么快。
叶轩和上一次相比,并未有什么变化。
依旧如此英俊非凡。
只是身上的月白色袍子比上一次的要精致一些,质地要好上一些罢了。
朝堂上的其他臣子也分外复杂。
一个靠献礼换官的商人,竟然能再次踏入咸阳宫面圣,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而他们以往看不起的买官商人,竟然能发明如此了不起的物品。
着实有些打眼。
叶轩将书籍奉上。
太监接过,奉给秦始皇。
秦始皇接过书籍。
预想中的沉重并未到来。
“咦?这书籍竟然如此之轻。”
秦始皇在心中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他翻开书。
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却整齐有序的字,书页的正反面都记录着文字。
秦始皇查看了下每一页纸的薄度。
如同丝绢般的薄。
秦始皇瞳孔微微一缩。
内心分外震撼。
若是天下所有的木简内的文字都用纸做的书籍来记载,那得省下多少的木头,那得少费多少人力。
而那些重量恐怕会减少数十倍,上百倍!
“难怪满朝文武皆是称赞叶爱卿所研制的‘纸’,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秦始皇称赞了一句,而后问道:“叶爱卿,这种书籍能够普及吗?”
“启禀陛下,这种书籍是能够普及的。”
叶轩回道。
众人大喜。
蒙恬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若是全大秦的学子都能使用这样轻薄的书籍,恐怕就无需受这么多的苦。
李斯不由为大秦所有的学子感到幸运。
“若是当初我们也有这般轻薄的物品来记录文字,恐怕也无须背负那么沉重的竹简、木简,也无须将文字篆刻在一册又一册的竹简、木简内。”
他们已经能想到所有的木简、竹简都换成书籍的模样,能想象到学子手拿书籍而并非木简、竹简的模样。
实乃所有学子之福,大秦之福,天下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