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监视器的画面中都是强烈阳光下王珞丹的半张脸,怔怔望着前方,眼神空洞又迷茫。她的额头布满细细密密的汗珠,头发贴在头皮上,湿哒哒的。汗珠慢慢汇聚在一起,化为一大滴汗水,从额头顺着脸颊慢慢慢慢向下滑落,最终消失在镜头的下方。
与此同时,在镜头之外有几个人在说话。由于使用无人机拍摄的缘故,现场显得比较吵,听得不是特别清楚:“先爷真的不跟我们一起走吗?”
“他真的不打算跟我们走,他年纪太大,不想客死他乡!”
“可,他不走,也会死的!”
“他说了,反正都是死,宁愿死在家里。”
摄影机慢慢向后来拉,镜头拉成全景,王珞丹坐在车上,旁边坐着他的父母,由一个男子拉着车往前走.在她的身后是逃荒的村民,有扶老携幼,挎着包袱行李的;也有推着独轮车的;有的小孩不愿走,被家长拉着走的;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举步维艰,每个人的眼神都显得无奈又迷茫……
摄影机慢慢拉起来,向以45度角,向村子方向推过去。摄影机缓缓穿过逃荒的人群,穿透空荡荡的小路,穿过空荡荡的村子,继续向前推。
监视器后,张然拿起步话机大声道:“B点演员开始!”
很快监视器后的人看到,在羊肠小道上李雪建背着手,慢吞吞地往前走。崇山峻岭看不到丝毫绿色,整个世界都是干枯的颜色,在苍凉的山坡上,李雪建瘦弱的身影格外孤单。
张婧初看到这里眼泪突然掉下来了,李雪建孤寂的身影让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时的一位老人。央视记者李小萌在采访的路人遇到了一个老人,正走在与下撤村民们相反的道路上。李小萌问老人到哪里去,老人说想回家看看。李小萌劝老人回到安置点,因为回家的路太危险,另外几个乡亲也劝老人,但他还是坚持要回去看看。
家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灵归宿,所以,每年过年不管天远地远,人们总是要回家!
监视器画面中,李雪建停下脚步,蹲下身子,看着地面并不存在的玉米苗。
摄影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缓缓推过去,从全景推成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最终镜头中只剩下他的半张脸。跟王珞丹一样,他的额头布满汗珠,湿哒哒的头发贴在头皮上。不一样的是,他的眼神无比坚定,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
“停!”张然停一喊出口,现场已经响起来了一片掌声。
瑞恩-库格勒没有鼓掌,盯着监视器怔怔出神,这个镜头从拍摄技巧上来说,难度并不高,比不上《人类之子》中的两个长镜头,也比不上《赎罪》中海滩的长镜头,但这个镜看似简单的在长镜头实际上却极为巧妙。
这个长镜头特别的地方在于采用了对称结构,整个3分钟的长镜头以老树坡村为界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逃难的人群往左边走,后面先爷往右边走;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左边是一群人,右边是一个人;王珞丹是女,先爷是男;王珞丹是少,先爷是老;王珞丹的眼神迷惘,先爷的双眼充满希望……这种对比与反差展现了先爷的抗争精神,也凸显了人物的孤独,让孤独与悲壮并存。
当然,瑞恩-库格勒也知道自己只是看出了这个镜头最浅显的部分,其实涉及中国文化的地方,他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整部电影在追求一种叫“意境”的东西,比如这个镜头的氛围是“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对他来说就特别深奥,非常难理解。
11月31号下午,耙耧山区依然没有太阳,气温只有几度,普通人穿棉衣都能感觉到寒意。在老树坡村参加电影演出的演员和群众演员们却只能穿盛夏的服装,只能穿单衣,一个个都顶着透骨的寒气在工作。
不过在场的演员和群众演员都没有丝毫怨言,他们的脸上甚至带着一丝兴奋,因为大家知道今天的戏拍完,剧组在老树坡村的拍摄就结束了。
下午四点,当张然喊出过的时候,现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一秒钟之后这份寂静被冲天的掌声和欢呼声碾碎,片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演员都在欢呼。
剧组工作人员大多是合作多年的老人,显得比较轻松,很多人的反应都是外景戏总算结束了,可以回临安的摄影棚拍了,不用在受这份冻了!
在场的群众演员,以及协拍办的工作人员反应则大得多,激动得跟孩子似的,尤其是像杨英这样的女孩子都开始抹眼泪了。
张然来到拍摄现场,接过张婧初递来的喇叭,站在箱子上大声道:“首先,我要感谢来参加拍摄的所有群众演员,现在天气特别冷,但大家只能穿夏天的衣服表演,有不少人都因此生病了!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付出,没有你们的支持和付出,这部电影就没法拍!另外我要感谢,协拍办的工作人员,有你们的支持电影的拍摄才能这么顺利,你们辛苦了,非常感谢你们……”
掌声和欢呼声之后,张然带着李雪建、王珞丹来到剧组的食堂。他把郭帆叫过来:“去把山下蹲点的记者叫上来,就说给他们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