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晚,楚宁都躺在房梁上,沉默不语,抬头呆呆望着天上明霞月光,仿佛痴傻一般。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这一年,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一旬光阴,一天一练,捶打体魄。
在第二年刚入春,经过荀师的点头默许,憋了足足一年的楚宁,终于在六境巅峰停留了近三年后,顺利破关,一突破,就成了世间少有的御风境巅峰武夫。
根据荀师的解释,荒疆北地那边有武道七境第一人,可越境斩杀寻常九境,还特别叮嘱楚宁,听清楚了,是斩杀,而非战平。
强七杀九境,闻所未闻,但却真实存在,楚宁听后,瞳孔一缩,觉得自己像是在听某位名动天下大人物的传说。
震撼!太震撼了!
即便是他,在楚宁自己的印象中,如今也只有与寻常九境战平的实力。
也就是说,楚宁面对诸如石昆那样的强九还是会败下阵来。但听荀师的意思,那位荒疆北地的强七武夫,能斩杀九境小武神,如果他突破第八境呢?
突破第九境呢?
楚宁都不敢往下想了。
荀师继续道“别觉得自己变得很厉害了,就目中无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你如今听那位强七武夫的故事,觉得匪夷所思,可是在人家看来,却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了。因为他在战场中见惯了太多生死,对心性的磨砺不是普通人能感受到的。如果你此刻与那人面对面,会很清楚的感受到他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杀气,而最恐怖的是,这种杀气,对方是可控的。”
这样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楚宁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一段话,荀师却闭口不言了。
他原本是想对楚宁说,楚宁身上隐藏的煞气不会比对方少,恐怖程度甚至犹有过之。
但如果此话一出,又担心少年因此而生松懈之心。
有些事,没有挑明,并非不能说,而是不想说。太影响道心,反而不好。
不过,楚宁这七境武夫质量,确实突破后,比寻常御风境武人纯粹生猛太多。
在这之后,荀师加强训练,以九境资质镇压楚宁七境。
训练强度几乎是从前的数倍。
楚宁越来越变得沉默寡言,一天到晚,只是修行,常常训练结束,带着一身伤痛疲累,泡在提前准备好的药浴中,休养生息。
信奉少说多做的原则,在不知不觉中,心性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
言语道断,出口即错!
还是少说为妙。
某一天,楚宁突然很想说话了,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的告诫,时刻提醒自己。他就立刻闭上嘴将心中那个持续不断的念头给彻底斩断了。
于是,荀师发现了这样奇怪一幕,很多时候,往往一整天,楚宁都不再说一句话,但这反而让荀师觉得很满意,少年似乎终于开窍了。
懂得道理越多,就越明白说话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要么不说,要说就说到点上。
既然少年短时间无法找到某件事情关键所在,索性就闭嘴,深入思考后,再决定究竟要不要说了。
只是有时候楚宁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仍问了一些在荀师看来无关紧要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对楚宁而言,却是最重要的。
楚宁问了很多,先是询问整个启云国版图,想了解帝国从建立之初到如今的全部历史。
在荀师的讲述中,启云国发展至今,并非只仗着外戚实力生存,赵氏皇族内部,同样高手如云。
特别是赵括一脉的直系亲属,武夫九境上就有两位,其中一位还在江湖上开宗立派,自立门户。
另一位,则成了皇族都护军统领。
这是对武夫的极高待遇,至于炼气士,放眼天下,地位要比武夫高的多。草莽出生的武夫怎么想都绝没有山上修行人高贵,毕竟就连儒道之争一事相互争执看不惯道门的儒家门徒都在这件事上广为流传着一句话“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能登山修行,并在多年后成为某座山上的仙家人物,各个不凡,说他们有道行,早入了陆地神仙之流,恐怕都说小了。
——有名不见经传的修行者登山后,成为一座山上仙家的创派祖师,都是常有的事。
而启云国皇族中,就恰好有两位赵姓皇族炼气士不贪恋荣华富贵,相当于世俗人眼中的看破红尘,决定登山修行。
并在二人各寻了一处山峰后,几乎同时开宗立派,在两座山头分别建起两座仙家府邸。
一座巍峨山岳,门派取名“高山”;一座不毛野山,门派取名“无树”,名字一点都不押韵,但却配合着三教中除了道门之外,其他两教想说又不能明说的事实。
一个“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一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仗着有赵家天子的强硬后台撑腰,即便是刚刚建立的门派,在江湖中也早早立下威名,不愁没人不远万里前往两座山头,登山拜师。
且不说他们教的如何,仙家境界处于几楼几境,门派掌教品德高低……这些一切外部原因,暂时都不提,单单是纯粹皇族的噱头就够很多沽名钓誉、贪图利益之辈,欣然往之了。
一个门派的立派初衷不正,势必不长久,即便有后台撑腰,这后台还是整个东胜神洲浩然天下共主,也是同样的道理。
……话说回来,既然有资本去做这些事,还能不计较得失、不考虑后果,以平常心看待最终结局。放眼天下,能做到这些之人屈指可数,当然了,在所谓山上仙人看来,这似乎并不算违背原则,反而那些借此事评头论足的儒家学者,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