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纳闷道:“袁绍?这个老朋友近年来忙于争夺冀北,倒是少有往来,快快请进……”
不一会儿,那个兵丁领了一个文士模样的人进来。曹操观摩那文士的模样,大概有个二十来岁,面如冠玉,目似朗星,三绺长髯,显得文质彬彬、气质出众。假客气一直是曹操最拿手的,虽然这文士只是袁绍账下的一个小吏,但曹操已然毫不怠慢,快迎两步,亲切的拉住那个文士的手道:“先生一路原来辛苦,快快坐下饮茶,稍作安歇……”
那文士也是久闻曹操大名,以两三万兵丁破青州百万黄巾军的大英雄,竟如此礼贤下士,那文士也不由得一惊,心中暗自道:“罢了,此人果然不负英雄之名。”想到此处也不答话,一拱手谢过曹操,在宾客位坐了下来。
曹操见这文士不答话,也不见外,亲自给这文士斟了一杯茶,递到文士手上道:“还未请教先生高姓大名……”
那文士这才赶忙站起来,作揖道:“不敢有劳将军垂询,学生姓荀名彧字文若,乃是颍川人士……”
曹操笑呵呵的道:“哦?颍川荀家?你们家可是家学渊源深远,才子辈出啊。但不知黄门侍郎荀攸,你可熟悉?”
荀彧也笑道:“说来惭愧,虽说荀攸大着我几岁,但却是我族侄……”
曹操道:“哦?荀攸竟然有你这样一个年轻才俊的叔叔?哈哈哈……当初在洛阳时我曾与他共谋诛杀董卓,事情败露我逃出洛阳,他却不肯走,坚持留下来当面痛斥董卓。真是一位忠贞刚烈之人啊!他还好吗?”
荀彧道:“此事说来还要多谢将军。将军当年发出檄文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将他逼出了洛阳。荀攸才得以逃出生天……”
曹操道:“哦?他能无事自然最好,他可是满腹经纶,奇谋百出的一个大才啊!他现在也在袁绍处任职吗?”
荀彧道:“那倒没有!荀攸曾说袁绍并非是能辅佐之人。故而虽然家中族长有命,让荀家子弟协助袁绍。但他却宁可在家耕田务农……”
曹操干笑道:“哦……呵呵……”心中却想的是,这袁绍志大才疏,刚愎自用,荀攸还真是没有看走眼,但现在袁绍毕竟还是荀彧的主公,也不方便接着荀彧的话茬诋毁,只能干笑。笑了两声道:“本初乃是我多年好友,当初他帮助天下文人士子和所谓党人,也确是古道热肠,颇有侠义之风。如今天下大家氏族都欠着他的人情,许攸、郭图、辛评、沮授、田丰等颇有盛名的世家子弟如今都在他的帐下,也难怪你家族长让你出仕效命于他。尚未请教先生在袁绍处任何职?”
荀彧道:“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主薄而已!此次前来正是奉命与将军商讨一件事情。将军还请先行看过这篇檄文……”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套竹简,递给了曹操。
曹操打开檄文一看,原来是袁绍想要讨伐徐州陶谦。虽然理由颇有些牵强,但文辞俊逸,脉络清晰,洋洋洒洒,言语犀利。连曹操看罢都要忍不住赞一句:“好文章啊!这篇文章可是出于先生之手?”
荀彧道:“并非是我,乃是另一位主薄陈琳之手!”
曹操笑道:“哦……这篇文章虽然文辞俊美,泼辣犀利,但美中不足的是立意有些牵强。本初看中了徐州的地盘,却说陶谦沽名钓誉,不肯为讨伐黄巾出力。本初派你前来,可是要你当个说客,与我合谋出兵,共伐陶谦?”
荀彧道:“我家主公正是此意,他远在冀州,若要讨伐陶谦必然要途径将军的青州和兖州。故而命我前来,邀请将军共同讨伐这不义之徒!届时可与将军平分徐州……”
曹操笑了:“不义之徒?陶谦虽然确实有沽名钓誉之嫌,但他治理徐州却是政通人和。陶谦为人谦逊、知节,素有君子之名。如今这份檄文不过牵强附会的指斥他人是非而已,陶谦不义是假,本初看中了徐州财富云集,人才辈出才是真的吧?”
荀彧也笑了,道:“这份檄文确如将军所说,未免有些牵强。我也曾说于主公,但主公不听,如之奈何?我也不过奉命行事罢了……”
曹操道:“本初乃是汝南大家,四世三公。年少时就刚愎自用,听不得他人相左的意见。先生在他账下,也是委屈了一个大好的人才啊!如果要先生撰写这篇檄文,不知会从何处入手?”
荀彧笑道:“若是我撰写这篇文章必会歌功颂德,称赞陶谦忠贞仁义……”
曹操不解问道:“这是为何?那你又如何讨伐陶谦?”
荀彧笑道:“将军岂不闻远交近攻之谋?讨伐陶谦路途遥远,又远离冀州,难以掌控。若是让我安排,必将称颂陶谦与其结好,然后派一使臣约定陶谦南北相夹,攻击将军才是上策。如今将军初领青兖二州,立足未稳,人心未定。拿下将军的地盘当更为容易才是……”
曹操一听惊出一身冷汗,确实如此!若陶谦与袁绍联手南北夹攻,自己万万抵挡不住。虽说现在有数十万兵马,但真正调用熟练的不过两三万人,青州的黄巾军虽然归附,但打起仗来能为自己牺牲到何种程度,心中也是没底。此人审时度势,思虑非常,若真让袁绍听了他的自己岂不是大祸临头?不行,此人绝不能就此放归,扣押也好,暗杀也罢,断不能再送此人回归袁绍大营。
荀彧见曹操沉吟不语,目中隐隐透出杀气,自然知道曹操在想什么,当下笑道:“我可是说中了将军的要害?若将军要取我性命,这便拿去吧……”
曹操脸上阴晴不定,终于一揖到地道:“先生此计确是非同寻常,若本初肯用先生之计,则我命危亦!值此生死之际,还望先生能指教一二,曹某定感激不尽……”
荀彧见曹操行礼,却坐在桌前没有起来,笑道:“将军何故向他人谋士问计?”
曹操正色道:“颍川荀家知礼守义,心怀忠义,历来以天下大义为先。曹某仰慕已久,先生乃是荀家人,定当以仁义为先。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以先生之大才定能重塑世间清平,还之以朗朗乾坤。断然不会以狠毒之计陷害忠良,故而曹某诚心垂问,还望先生赐教一二……”
荀彧闻言,这才赶忙站起,扶起曹操道:“果如荀攸所说,将军乃是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当世英雄……将军快快请起,适才学生无状,还请将军见谅!”
这下轮到曹操纳闷了,这是唱的哪一出?荀彧见曹操起身,才又说道:“实不相瞒,我乃荀家宗主之后!我荀家世受皇恩,无以为报,父亲便命我辅佐袁绍,荡平天下,匡扶汉室!但我在袁绍那边言不为所听,计不为所用。我已经辞去他军中职务,他知我回归颍川会路过兖州,故而要我前来拜访,约你共讨陶谦……冀州离徐州路途遥远,中间又隔着将军的青兖二州,若得胜无异于为将军做嫁,若不胜则声名俱损,劳兵伤财,实是愚蠢至极!”
曹操闻言不由得一惊,这荀彧竟然是荀家宗主之后。当初在洛阳时荀攸便说自己只是分家庶出的子弟,于荀家所传的家学不过只是皮毛。若是荀家宗家的人,通习荀家所传家学,则能成就经天纬地之才。想不到今天,眼前的这个青年便是荀家宗家之后。自己正在用人之际,若能留下荀彧为自己所用,那便等于获得了荀家的支持。借助荀家的声明威望,自己便再也不用为人才发愁了。想到此处,曹操不由得喜道:“哦?先生已经不是本初帐下的人了?既然如此先生为何还要约我共同进击徐州呢?”
荀彧道:“已经不是了,这次拜访过将军便回归故里了。其实讨伐陶谦于将军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袁绍远在冀州,于徐州的控制调度颇为不利。若能攻下徐州,即便两家相分,那徐州早晚也是将军囊中之物;若攻不下徐州,将军之损失微乎其微,却可借此机会操练新军,又可借此机会结盟袁绍,讨要军马粮饷。将军何不应下此事?”
曹操道:“如此自然最好,只是先生就此归隐未免太过可惜……如今天下离乱,百姓疾苦,汉室又被董卓那个老贼挟裹。像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若不出山,那这天下宵小鼠辈还不知要猖獗到几时。曹某诚心邀请将军加入我军,共图大业,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荀彧道:“将军言重了!久闻将军乃当世之英雄,今日一见果然是志存高远,我平生所愿便是匡扶汉室,用尽平生所学使百姓安居乐业,世道清平!今将军亦有此志,能在将军帐下效力,必百死不悔。只是我离家已有两年,应当回去看看!我回去后定会说服家主,然后再效力于将军。再者,颍川多有人杰,我亦将拜访说服他们,共侍将军……”
曹操心中一盘算,荀彧若真能说动荀家支持于我,那倒是多了一份助力。自己早晚要兵峰指向豫州,和董卓形成对垒之势,如果得到了荀家支持,那自己得到豫州便轻松的多了。虽说这荀彧确实是个人才,若真的有心归附,倒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当下便道:“先生理当先行回家禀告家主。只盼先生多留两日,且与我说说如何共讨陶谦……”
荀彧又留了两日,这才离去,曹操亲自派人护送荀彧回乡。经过两日交谈,曹操对荀彧是大为倾服,荀彧不仅满腹经纶,学问渊博,谋略心机城府俱为上乘,对世事乱局洞见至深,更为难得的是其家传的忠义思想根植在此人心中。这样一个有才华,守道义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曹操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当然不会就此放过荀彧,派人送他回乡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荀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知他的所在,方便日后登门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