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过后,夏日也渐渐来到,正是麦收的时候,下元村里难得见到一个闲人,大人们都在地里割麦子,收麦子,便是家里七八岁的小娃娃们也都派上了用场,被大人们委以重任,负责看守打谷场上自家的麦堆,赶走敢来偷食的鸟雀们,有那淘气的小娃,还用个米筛子一头拿栓了绳子的木棍支起来,筛子底下放一小把麦子,躲在一边专等偷食的鸟雀下来,待它一进筛子底下,便抽绳子,把鸟雀罩住。
沈家全家出动都下了地,只剩下三房媳妇姬绣虹,因着身体不适,在家歇着。
天将正午,骄阳肆意,姬绣虹坐在墙根下做着手里的绣活,抬头歇息时候都能看到篱笆墙外挑着新收割的麦子的汉子们匆匆而过,有时候附近地里干活的妇人们也上门来讨口水喝,稍做歇息,跟她聊两句日子不好过的话。
今年谁家的日子也好过不了,去年夏里,一场雹子毁了秋粮,今年春里天旱,夏粮又歉收,一亩能打二百斤麦子就是好地了,农人的日子难熬,秋粮若是再不好,今年怕是要出门逃荒讨饭去了。
绣虹将手里刚刚完工的绣图展开仔细查看了一番这才满意地叠好,准备回屋放进柜子里,这次绣的是一整幅四扇的小屏风,绣样是梅菊竹兰四君子,过两日回娘家,托兄长送去绣庄寄卖,少说也能得二十两银子。
姬绣虹如今的绣工,在府城里都算得上顶好的,再加上她自小读书,会画两笔,且写的一笔好字,绣出的字画自比一般的绣娘多了几分书香之气,起程转折之间也不若不识字的绣娘那么呆板生硬,自带了一股流畅洒脱,极得府城的大家奶奶们的喜欢,卖的也俏。
卖了这一副,她要歇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她已经攒下三十多两银子,兄长的书也卖的越发的好了,并不缺银子使,她得空出功夫来给嫂嫂腹中即将出世的小侄子侄女好好的做几身小衣裳穿。
“大晌午的……冷锅冷灶的……三五个人的饭,真能累死啊……就她娇贵,咱们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凭什么就得下地死受去……她就能躲在家里享清闲……就绣那么两朵烂花,是够她吃的,还是够她穿的……还不是得靠着咱们养活……竟养出个祖宗来……”
听着厨房里不大不小,恰好能让她听见的抱怨声,绣虹柔美的脸上露出一抹得逞的微笑,离沈三郎的死讯传来还有大半年的功夫,她须得好好布置一番才好。
“养的跟个大家小姐一样……嫂子你没看过她的手,比我家妞妞的手都细……凭什么咱们就是那受苦受累的劳碌命,虽说老三……可那也怪不着咱们呀,谁让老三手臭抓着‘去’字的……我知道这么说有些不好……可,这么下去,谁受得了啊……,早知道让我加二郎去了,我也学那样子,做两天等吃等喝的奶奶……”
这是连氏的声音,逼得一向老实,堪称闷葫芦的二嫂子抱怨出声来。绣虹淡淡一笑,气定神闲地把绣图锁进柜子里,又拿起炕上的针线簸箩,仍旧坐在门口阴凉里的小板凳上做起绣活来。
要光明正大占足了道理带着儿子离开沈家,不得不做一番布置,姬绣虹如此虽有些对不住沈家公婆妯娌,可……想起上一世,有些时候,钝刀子割肉会更疼……也更惹人恨……
姬绣虹低头看着手里的绣活,只需拿眼一扫便可看出两份绣活无论是布料还是绣活的手工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正拿在绣虹手里的这副绣到一半的鸳鸯是一张鸳鸯戏水的大红盖头,大红的普通棉布料子,上面戏水的鸳鸯精致非常,只是眉眼间稍嫌呆板了些。
绣虹下针很快,这样一张盖头不过三天就能绣完,送去县里的绣庄交活能赚八十个大钱,是绣虹明面上的进账,也是绣虹在沈家不干活的底气,一年二三两银子的进账,还有娘家每个月雷打不动的送粮食过来,并不靠沈家过活。
不一会儿,灶房传来阵阵的饭香,绣虹抬头扭扭脖子,歇息一会,准备回屋去,她自然不好这个时候去吃饭的,本来妯娌们就生了满肚子的气,她这个时候再没眼色地去端碗,不挨冷眼才怪,虽是照着计划行事,讨人嫌的时候长不了,绣虹还是不愿意去看妯娌们的冷眼。
沈家的地不多,只有五亩,三亩种了麦子,两亩种了谷子,是以,不过四五天功夫,沈家的夏粮就收进了装粮食的大缸,这个时候,还能陆陆续续地看到篱笆墙外挑着担子快步走过的农人。
在农家忙碌是福,你有地才能忙,地多了,干的才多,沈家人多地少,早早的就就把麦地收拾出来,只等着秋后下种,此时,那两亩谷子也才追了肥,拔过三遍草,并不用动。
没了活计的大郎二郎去了上元村的陆地主家做短工,赚几个散钱,沈老爹和四郎两个去山里砍了荆棘回来修整篱笆墙,住在村外就是这一样不好,晚上常有孤狼造访,院子有猪圈,鸡窝,若不挡严实了,家里的猪和鸡极容易遭了狼害,沈家独门独户的住在村外,院子里的篱笆墙每年都得修整,收拾,甚至有些时候得修整两三次才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