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桥,进入游廊,只见游廊外的水面上拴着好些乌篷船,其中一条船上,细妹正和细柔在忙着,见了他们一齐拜见。
方初随意叫起,牵着清哑就上了船,扶她在舱门口一张垫了软垫的精致小竹椅上坐下,自己也在她身边的椅子上坐了。
天光明亮了些,他仔细端详她:她双颊白里透粉,如同带露的晨花;樱唇鲜艳欲滴,两眼特别水润。见他瞧她,她有些羞涩,双颊红晕浓了些。不过,她却没躲开他目光,迎着他,清亮亮的眸子见底。他心中一荡,握她的手紧了,真想扯入怀中温存。
当着人,他不能这么做。
他不自觉柔声问:“饿了吗?”
清哑摇头道:“还不饿。”
他道:“若是饿了,细妹带点心的。”
清哑点点头,看向那边。
因见船头几个炭炉子,有的上面放着铜壶,正煮水;有的上面放着砂锅,不知煮什么;还有一个上面放着铁锅,问细妹:“做什么?”
细妹忙道:“烧水泡茶。”
又指那个砂锅道:“这个里面在熬粥。”
方初道:“这些是带上来的。等抓了鱼,就做鱼吃。”
细妹道:“我还拿了一块豆腐上来。我们用鱼烧豆腐。”
清哑问:“怎么抓鱼?”又没带钓竿的。
方初道:“你等着看。”命随后上船的张恒撑船。
船离岸,往小景河中央荡去。
只见对岸竹山脚下,也有一条乌篷船动了。赵大爷走出船舱,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仰天打了个哈气。一转头,就看见这边船上的方初和清哑,忙叫道:“大少爷,少奶奶,早!”
清哑想起吹了一夜的笛音,看向方初。
方初点点头,意思就是这老汉吹的笛子。
又朝那边点点头,道:“大爷辛苦了。”
声音不高不低,一派从容。
赵大爷呵呵笑道:“不辛苦。昨夜喝得可痛快了。”
他听张恒说少爷要抓鱼,在船上做着吃,急忙道:“大少爷等着,我来撒网。”转身忙忙地进舱,喊豆子爷爷起来,抄家伙干活。
张恒忙笑道:“不用麻烦大爷。”
赵大爷也不知听见没有,没回应。
清哑又问方初:“你到底怎么抓鱼?”
方初依然道:“你等着看。”
目光闪闪,好像逗她,又像爱抚她。
清哑纳闷,又猜不出,便道:“我等着鱼自己上船。”
方初一下子笑出声来,捏捏她手心道:“鱼真的会上船呢。”
船往下游漂了一段,就听张恒大喝道:“鱼来?”
清哑听得稀奇,瞪大眼睛看,是不是真有鱼上来。
鱼是真的来了,却不是自己上船的,是被人扔上船的——在竹山脚下,浓密的竹林下,“哗啦”一声,从晨雾缭绕的水面下窜出一个小子,手里举着一条一尺来长的鲤鱼,往船边游来。
原来是小豆子!
清哑不自觉站了起来。
细妹和细柔也张大了嘴儿。
清哑吃惊地问方初:“他用手抓?”
还有,这深秋的早上,水多凉啊,别把孩子冻着了。
方初看出她心思,示意她坐下,别急。
因解释道:“小豆子和小黑子他们一批几十个孩子,跟着张恒和黑风习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水底下的功夫也练,冬天也下水的。这是他们日常的功课。抓鱼也是练习,全当玩儿了。”
清哑这才明白,倒是她大惊小怪了。
小豆子游到船边,“啪”一声将鲤鱼扔到清哑脚边船板上,惊得清哑一提脚,跟着又欢喜地笑“好大的鱼”,他才用手抹一把脸上的水,朝清哑展现灿烂笑容,道:“少奶奶好!大少爷好!”
清哑问:“你怎么抓的?”
神情很是佩服,满眼好奇。
不等小豆子回答,张恒骂道:“瞎了眼的!把鱼往少奶奶身上扔,生怕少奶奶看不见是不是?就你显摆!”又对清哑道:“这小子早抓着了,就不出水,就等少爷少奶奶来,他好显弄本事。”
小豆子见心思被戳穿,有些不好意思了,傻笑。
方初本也沉了脸,怪小豆子无礼,因见清哑不在意,还很喜欢,张恒又出面教训了小豆子,才把这事揭过去了。
清哑心想:“才这点大呢。”
小孩子都爱显摆的,希望大人肯定自己。
小豆子看出少奶奶赞赏他,兴奋地一头钻进水去了。
方初忙喊“抓两条鲫鱼上来炖汤。”
水面一阵剧烈动荡,似在回应他。
细妹欢喜地过来,提了那鲤鱼去杀,一面对清哑道:“这个做糖醋鲤鱼吧,早上吃了开胃。再抓了鲫鱼炖汤。”
清哑刚要说话,又是一声水响,那边水里又窜出一个小孩子。
是小黑子,抓的是鳜鱼,游过来对众人道:“我早就抓了许多,有鲤鱼有鲫鱼,又放了。我就想抓鳜鱼。倒霉,一直没抓到。”
清哑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到底是怎么在水底下抓的鱼呀?
看着活蹦乱跳的鲜鱼,她坐不住了,想亲自做。
方初拦住她,坚决道:“让她们弄!”
清哑无法,便让细妹将鲤鱼斩三段,将鱼头和鱼尾做糖醋鱼;中间那段片出鱼片来,用碾碎的细盐腌制待用,又让小黑子去岛上将各样菜都摘些来,特别是青菜。
小黑子爬上岸,一溜烟地去了。
少时,他摘了茄子、青菜等,一大篮子拎过来。
清哑便用铁锅煎鱼片,然后用洗净的菜叶包了,递给方初尝。
鱼片就抹了点盐,什么作料都没放,真正新鲜、原汁原味。
方初尝了尝,点头道:“鲜!这菜也甜。”
清哑欢喜,继续煎,他负责吃。
方初看着她忙碌,满目柔情。
旁边,细妹的锅里,鲫鱼汤香味飘散开来,十分浓烈;糖醋鱼也做好了,还有清蒸鳜鱼……
张恒小豆子不敢打搅少爷少奶奶,便去了赵大爷船上闹。
赵大爷用网捞了许多鱼,一个劲问方初还要不要,若要的话,他送过来,方初摆手,说够了。
晨雾渐渐消散,太阳露了头。
方初带着清哑上岸,在岛上四处逛、看他们的新家。
他们在清园住了两晚上,第三天才回到乌油镇。
那时,两人已是琴瑟相合、如胶似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