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高丽只是个开始,魔动炮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此。
随后,东瀛国主天武正式呈上国书,带着已经沦为废墟的半个东瀛宣布取消国号,永世归顺大周,成为大周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所内所有反对的声音,不用大周动手,他们就自己亲自出手解决掉了。
八岐大蛇在圣后的帮助下,彻底舍弃肉身,神魂与天地同化,变成当地守护神。随着九州龙脉延伸过来之后,这守护神就变成了大周东部海域最忠实的看门狗。
有鉴于此,圣后原定“留地不留人”的计划也随之而宣告取消,然后在极品尚书白河的强烈建议下,大周一直沿用的前朝大唐十道,于此正式增设一道,即原东瀛国正式更名为“一本”道,并暂定于未来一百年内,将“一本”道归于朝阳郡管辖之下,成为大周第二个实验工业园。
在如今这个时代,是没有和平公约的,也没有联合国的存在,因此国与国之间,向来都是习惯以拳头来说话。
所谓的礼仪,无非也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而已。
当某一个国家拥有碾压一切的实力,并对周边小国展露出獠牙的时候,小国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反抗,二是服从,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而对于如今的大周来说……
反抗他?
别开玩笑了!魔动炮一出,自家这点地方,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于是继东瀛之后,众多周边小国,诸如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夜郎、百越、大宛、大食、月氏、靺鞨等,见无力抵抗大周强势军力,也先后宣布归顺。
短短一年间,大周的疆域就凭空增加三成不止,国力空前强大。
尤其是大宛的归顺,更是极大弥补了大周战马不足的空缺。
大宛战马天下闻名,不但个头大,而且吃苦耐劳,持久力强,丝毫不逊色与突厥战马。有了他们的归降,在“骑兵”这一方面,大周终于有了直面突厥的底气。
而不甘于归顺的其他国家,首先说突厥。
突厥与中原分庭抗礼数百年,他们的情况其实跟东瀛差不多。东瀛是火山上的民族,资源贫乏,所以他们固然是狼子野心。而突厥身为马背上的民族,对中原肥沃的觊觎之心也是不遑多让。
于是自巫尊归去之后,大雪山上便突然降下神旨,诏令无数巫师下山,加入军中。同时突厥金帐王庭正式吹起号角,调动全国所有兵力,随时准备与大周决一死战。
得到消息的李白,对此感到颇为唏嘘。巫尊,这位名副其实的大雪山之主,他终究还是选择了他最不愿意见到的那一条路。
有道是: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如今身为亚洲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无论大周还是突厥,都无论如何也不甘愿做那头母老虎。因此两国之间,必有一战。而两国一旦开战,那就势必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局面。到最后,只怕会平白便宜了西夷那帮野蛮人。
再说西南边的吐蕃。
吐蕃的情况,就好比三国时期的西蜀。
这时代的吐蕃,并不是正史上的那个吐蕃。正史上的吐蕃,是古藏族的自称,后来成为新中国大家庭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一。而在这时代的吐蕃,其国土还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外挂民族——印度阿三。
这样的吐蕃,他们的国土……说实话并不小。但是偏偏,他们国力却是三大强国之中最弱的那个。
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贫穷,二是因为分裂。
贫穷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此处不加赘述。
而分裂呢,就类似于春中国秋时期的分封制那样,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但是内里却又有许多诸侯裂土封王,听调不听宣。
说白了就是凝聚力不够。
今天你打我一下,明天我打你一下,后天又大家一起去找国王理论理论,乱成一团糟。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关键是因为某些宗教信仰的原因,吐蕃的对外表现,那是相当的“与世无争”啊,俨然一副得道高僧普度世人的面目。
今天谁谁谁开战了,这些高僧就跑去调停,劝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明天谁谁谁又开战了,于是高僧们又跑去劝解,教你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道理。
不过……
成也信仰,败也信仰。
当他们遭遇外敌之时,却又会一致团结对外,实力还真的不容小觑——至少没有小到可以忽视的境地。若是大周与突厥开战,无论吐蕃支持哪一方,战局都会立刻一边倒。
如果诸葛亮在世,面对这样的局面,肯定又会献出“三分天下”、“六出祁山”之类的安邦妙计。
但是可惜……
吐蕃没有诸葛亮,他们也没有西蜀这样的雄心壮志,眼见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他们并没有想着如何成为最大的赢家,反而一心想着如何自保,等熬过这场“大劫”再出来打救世人。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吐蕃做出了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他们一方面修书突厥,扬言要明哲保身,说你们打生打死是你们的事,贫僧恕不参与。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向大周示好,许下若干优惠条件,说只要大周不主动侵犯,吐蕃永远是大周的“友好邻邦”,若是“必要”的时候,吐蕃甚至可以出兵支持大周,击退草原蛮子云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