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1257章 一千二百四十五 空前绝后的王朝

第1257章 一千二百四十五 空前绝后的王朝(1 / 1)

李克用被冉闵一矛刺中臂膊,四周的汉卒一拥而上,将李克用摁倒在地,找来绳索捆了个五花大绑,只等战事结束后发落。

李克用被俘之后,唐军更是群龙无首,兵败如山倒,一半人马跟随史敬思向东投奔李世民率领的主力大军去了,剩下的除了战死的尽皆被俘。冉闵大获全胜,一战生擒唐军主将李克用,歼敌八千余人,俘虏六千多,彻底化解了济南遭到南北夹攻的危机。

“来人,给我把李克用五马分尸,祭奠那些惨死在唐寇刀下的无辜亡灵!”

冉闵站在平阳县的城墙上,任凭秋风吹得战袍猎猎作响,一脸愤怒的喝令亲兵把李克用当着百姓的面处以五马分尸之刑。

魏无忌急忙劝阻:“冉将军,杀一李克用易如反掌,除了让百姓解恨之外并无多大作用,不如派人押解到金陵邀功请赏,定然是大功一桩。”

冉闵自从投靠东汉以来,除了在江陵大战吕布的时候有所表现其他时候都很沉寂,这次在泰山郡大破李克用,算是最辉煌的一次。听了魏无忌的劝谏之后,冉闵不再固执己见,下令把李克用暂时囚禁在平阳县城,待击退唐军收复徐州之后再把李克用押解到江东请功。

就在冉闵大破李克用之际,李世民率领着十几万唐军离开平寿直扑剧县,老将廉颇与辛弃疾率领四万郡兵据城死守,顽强的挡住了唐军一天一夜的猛攻,使得剧县屹立不倒,让十几万唐军难越雷池一步。

就在李世民一筹莫展之际,唐军斥候飞马来报:“启禀陛下,秦琼率领十万徐州军团已经过了安丘,距离剧县已经不过五十里,请陛下速做定夺!”

李世民不由得仰天叹息一声:“若元霸在此,何愁剧县不破!”

李世民接下来的话没有说出口,但脸色却阴沉的犹如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苍穹,在心中恨恨的自言自语:“长孙无垢啊长孙无垢,你为朕付出的一切朕很感激,但你今日的处境完全是拜刘辩所赐,你不是应该哄着元霸帮朕对付刘辩,替你自己报仇雪恨么?为何反而蛊惑着元霸随你返回半岛,间接帮助刘辩削弱了我军的实力?”

想到这里李世民怒火中烧,一只手掌不由自主的握住了腰间的玉佩,猛地一用力,不知不觉间把玉佩攥的四分五裂,扎破了手掌兀自浑然不觉:“既然你不念旧情,就别怪我不义!”

刘辩有自己的锦衣卫与东厂,李世民同样有他的特务组织,在唐国叫做“神机卫”,职责与东汉的锦衣卫大同小异,负责刺探情报、监视官员、捉拿重要囚犯等,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力量之一。

神机卫统领姓柳名青山,在野史记载中乃是朝鲜半岛头号江湖游侠,号称徒手能敌千人,脚下轻功了得,飞檐走壁易如反掌,而且能够随手以树枝当做暗器,杀人于无形。

关于此人的记载不仅流传于野史,而且在《魏史》《晋书》中都有提及,朝鲜半岛的各路诸侯以及辽东霸主公孙渊都曾经派人招揽过他,甚至曹丕称帝之后也曾经派人去朝鲜半岛寻访过此人,想要得到他的效力,都被婉言谢绝或者没有找到他的踪迹。

李世民依靠着龙城国迅速崛起,短短两三年之内便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建立了大一统的唐国,并把版图扩张到辽东以及整个东北,最近甚至几乎拿下了整个幽州,以及冀州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这让柳青山对李世民很是赏识,在李世民的一再邀请之下欣然出仕,帮李世民执掌神机卫。

李世民打个响指把柳青山召唤到面前,附在耳边吩咐道:“那长孙无垢蛊惑赵王返回大唐,极大的削弱了我军的战力。朕推测这女子十有八九是刘辩派来的内奸,在金陵帮朕拉扯承乾也是用的苦肉计,你速速返回一趟半岛,找机会暗中杀掉长孙无垢……”

柳青山是一个年约三十五六岁,身材中等,目光敏锐的中年男子,听了李世民的吩咐,拱手问道:“杀掉长孙无垢易如反掌,只是这样会不会惹怒赵王?”

“所以才让你暗中刺杀!”李世民掏出手帕擦拭着掌心的血渍道,“元霸脑筋不好使,只要不被他发现你们神机卫的行踪,找个理由推在刘辩身上,一定会让元霸发狂一般向东汉复仇!”

“微臣明白了!”柳青山拱手领命。

李世民继续道:“论暗杀,普天之下首推倭国的忍者,织田信长已经依附于我大唐,到现在还没有真正为朕出过力。听闻织田信长麾下有三大刺客,除了死在刘辩手下的服部半藏之外还有两个分别叫做风魔小太郎、宫本武藏,朕会修书一封给织田信长,让他派遣其中一人带着东瀛忍者来半岛助你刺杀长孙无垢!”

“谨遵圣谕!”柳青山拱手领命。

李世民挥挥手:“去吧,除掉这个妖女越早越好,朕急需元霸的帮助!”

柳青山答应一声,带领了数十名最为精悍的神机卫翻身上马,扬鞭疾驰向东奔蓬莱而去。

死了张屠夫不会吃带毛的猪,没了李元霸唐军这仗还得继续打下去。既然徐州军团抵达,李世民为了避免遭到左右夹攻,下令暂时后退三十里,扎下营寨,并派使者向秦琼下达战书,约定明日午时在白蛇岭一决胜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新小说: 寒门贵子 全能文艺兵 天宝风流 庶门 阳光大秦 幕府将军本纪 永历四年 民国的春秋 南国江山 跃马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