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1092章 一千八十 生死之战

第1092章 一千八十 生死之战(1 / 1)

天将拂晓,大地混混沌沌一片朦胧。凛冽的冷风吹在脸颊上,像刀刮一样生疼,将士们的刀枪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寒霜,迟迟难以退去。

“全军攻城!”

黄罗伞盖之下,曹操披盔挂甲,手提龙渊宝剑,胯下爪黄飞电,亲自下达了总攻合肥的命令,“先登合肥城墙者,赏黄金千两,赐爵亭侯,食邑千户,赐良田千顷!”

“冲啊,拿下合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随着曹操一声令下,总计十二万曹军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按照每面城墙三万人的规模,漫山遍野的向合肥城发起了凶猛的攻势。

典韦、曹洪负责攻打合肥北门,韩擒虎、司马错负责攻打合肥东门,曹文诏、文聘负责攻打合肥南门,曹参、史进负责攻打合肥西门,每支队伍三万人马,各自配备了不同的攻城器械,采用不同的攻城方式。

诸葛亮的援军随时都有可能抵达战场,因此曹操又命曹仁率领了两万人马据守石塘镇、青龙崖一带拱卫曹军后方,免得遭受汉军突袭。

除了派遣出去的人马之外,曹操亲自与范增、蒯良、任俊、吕虔,以及昨夜子时伤愈归来的许褚等麾下文武驻扎在一块叫做“王母坡”的高地观战,指挥调度全局。另外尚有三万人马随时待命。

“咚咚……咚咚咚……!”

曹操立于高坡之上,顶着呼啸的寒风,亲自挥起鼓槌敲击巨大的牛皮战鼓,发出了抑扬顿挫的鼓声,激励着三军将士奋勇向前。

“儿郎们,这次先登合肥城墙者必是我虎卫健儿!”典韦手提一双镔铁戟,踩踏的烟尘滚滚,一马当先的冲向合肥城下。

跟随在典韦身后的三千“虎卫军”是曹操麾下最精锐的队伍之一,由江湖游侠、团练教头、大户武师、亡命之徒等各类人组成,善于攀爬跳跃,格斗肉搏能力强悍,其步战能力在五十万曹军中首屈一指,与虎豹骑同为曹操最倚重的精锐之师。

在此前的多次攻城之中,曹操一直没有舍得把这支王牌军投入战斗,而今天迫于形势,曹操才命典韦率领了虎卫健儿当先冲锋,力争在援兵抵达合肥之前攻破城门。

“放箭!”

看到曹军蜂拥而来,马岱在城墙上弯弓搭箭,连发数支,“给我狠狠的射,狠狠的砸,能多杀一个算一个!”

随着马岱一声令下,汉军弓弩兵躲在墙垛后面乱箭齐发,密集的箭雨犹如飞蝗一般从城墙上倾洒了下去,朝刚刚抵达了护城河的汉军爆射而去。

“虎卫健儿们,不要胆怯,随我冲锋!”典韦挥舞着各重四十斤的镔铁戟拨打雕翎,将周身上下防的风雨不透,奋不顾身的向前冲锋。

半个多月的攻城战下来,合肥城外的护城河已经被滚石擂木、损坏的兵器、战死的躯体等杂物填平,曹军在上面掩盖了黄土,经过霜冻之后便如平地一般无二。没有了护城河的阻碍,虎卫健儿跟随着典韦的步伐,如履平地一般冲杀到了三丈半高的城墙之下,将云梯搭在城墙上,冒着石雹箭雨奋不顾身的攀爬。

“薛仁贵在此,谁敢前来送死?”

一声叱咤在城墙上响起,一个身穿青铜甲胄,披着白色长袍的大将正弯弓搭箭朝城墙下面冲锋的曹军放箭。

“快看啊,薛仁贵!”

一听到薛仁贵的名字,看到薛仁贵的身影,曹军将士就忍不住有些胆寒,进攻的势头不由自主的减缓了许多。

他们可以不用畏惧飞蝗般的箭雨,也不畏惧冰雹般的滚石,因为那些都可以用盾牌遮挡用刀枪招架。但薛仁贵射出来的羽箭却是避无可避,只要是在射程之内,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管他是不是薛仁贵,敢挡我虎卫健儿道路者杀无赦!”

典韦爆发出一声虎吼,将右手的大铁戟插进地面之中,麻利的从腰间解下一柄长一尺,重约七八斤的手戟,一个跨步上前朝城墙上抛了出去:“吃我一戟!”

玄铁铸造的手戟携带着黑黝黝的光芒,划出一道迅疾的弧线,流星般飞上城墙。而典韦在掷戟的同时,左手大铁戟挥舞的虎虎生风,拨打雕翎,防的滴水不露。

“叮咚……典韦掷戟属性爆发,武力+7,武力值瞬间上升至110!”

只听“噗”的一声响,铁戟正中“薛仁贵”胸口,一下子刺破甲胄洞穿心脏,顿时“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一头从城墙上跌了下来。

“薛仁贵已经被我刺死,虎卫健儿们,奋勇冲锋啊!”典韦振臂咆哮,也不揭穿这个赝品的身份,而是将计就计,诈称被自己刺死的人就是薛仁贵。

“薛仁贵已死,杀啊,冲上城墙!”

不远处的曹洪也跟着鼓噪呐喊,亲自扛着一顶云梯冲到城墙之下,“咚”的一声搭在墙上,一手举着盾牌一手提着鬼头刀,身先士卒的向上攀登。

“杀啊,冲上城墙!”

在典韦和曹洪的激励之下,以三千虎卫健儿为首的曹军潮水般扛着一架又一架云梯冲到城楼地下,把梯子搭在城墙上,头顶盾牌,奋不顾身的冒着箭雨向上攀登。

城墙上的马岱感到曹军今天的攻势明显比之前猛烈了许多,而且带头冲锋的这支虎卫军战斗力强悍,攀爬能力异常惊人。踩在云梯上一手持着盾牌一手挥舞钢刀,双手不用扶梯子,犹如壁虎一般”蹭蹭”的攀爬了上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小说: 大唐正衰公 寒门贵子 全能文艺兵 天宝风流 庶门 阳光大秦 幕府将军本纪 永历四年 民国的春秋 南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