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997章 九百八十七 人心不足蛇吞象

第997章 九百八十七 人心不足蛇吞象(1 / 1)

原来张飞离开汉中王府邸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逛逛悠悠的来到了成都北门,寻找了一个茶馆泡上一壶茶,看看刘备有没有如约派傅友德出城助阵?

一壶茶还没喝透,就看到一支人马列队而来,张飞从窗子里向外张望,登时就气不打一处来。只需搭上眼睛一瞧,就知道这支军队撑死不过五六千人,而且以战斗力低下的老弱病残为主,带队的也不是傅友德而是吴懿,这让张飞勃然大怒,冲出茶馆把吴懿拉下了战马。

吴懿正要发火,却发现造肆的是张飞,急忙陪笑道:“三将军息怒,傅友德他突然腹痛难忍,大王无奈之下只好派末将出征!”

“你就替他遮掩吧,俺发现大哥自从做了汉中王之后就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大哥了!就算傅友德腹泻,难道成都城中的四万将士都拉稀么?只拨给你了五千老弱,分明就是在敷衍。”张飞双手叉腰,怒冲冲的喝令几名士卒火速去自己的府上牵马扛矛,准备亲自率兵出城。

吴懿本来就不想接这差事,既然张飞主动来抢,自然乐得相让:“三将军莫要误会,东汉兵强马壮,多咱们的援兵不多,少咱们的援兵也不少,出去做做样子便可。成都已经是大王最后的家底,绝不能再有任何闪失,所以精兵强将必须留下来拱卫成都。”

“你滚,我自己出城助战!人家大汉天子从江东千里迢迢来援,大哥这样做实在不地道!”

张飞丝毫不给吴懿面子,骂了个狗血淋头,待士兵把自己的马匹牵来蛇矛拿来之时,当即翻身上马,叱喝一声“随我出城”,率领五千人马离开成都,杀奔野牛岭而去。

张飞走后,吴懿便去求见刘备,双手一摊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不是我不愿意出城,而是你那结义兄弟太鲁莽,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谁也劝不住他。

刘备摇头叹息:“唉……翼德何时能够以大局为重?这般莽撞冒失,怎堪大用,实在太让人失望了!罢了,罢了,既然他愿意出城,就让他去杀个痛快吧!”

野牛岭上杀声震天,旌旗招展,双方各自七八万大军列开阵势,乱箭齐发,射住阵脚。

刘辩催马出阵,赵云、宇文成都等六员大将披盔贯甲,拱卫左右,高声大叫“反贼赵匡胤、常遇春出来搭话!”

刘赵联军旌旗开出,白马银枪的的刘裕,胯下青骢马,手提盘龙棍的赵匡胤当先出列;常遇春、常茂父子,巨毋霸、孟贲、呼延庆等骁将俱都随后簇拥,隔着一箭之遥与大汉天子搭话。

“一别多年,陛下如今更是霸气十足,神武非凡,果真有雄主之相!”赵匡胤面带笑容,在马上拱手搭话。

刘辩冷笑一声:“赵匡胤,你这逆贼还有面目来见朕?当初你只是一介籍籍无名的市井之徒,朕破格重用,将你擢升为偏将,让你有了驰骋沙场,扬名立万的机会。你不思报效,反而蛊惑常遇春谋反,真是罪不容赦!你若就此幡然醒悟,下马受缚,朕或许还能免你一死,否则死到临头,悔之晚矣!”

“哈哈……”赵匡胤忽然仰天大笑一声,大声反驳:“你用人不明,赏罚不公,也敢说待我不薄?那魏延、秦琼都是些什么东西,也配独领一军?当年的青州长白沟之战,是太史慈轻敌冒进,中了袁谭的埋伏,到最后李靖却把罪责推到我的身上,让我来背这口黑锅,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待我不薄?”

刘辩旁边的徐晃策马向前呵斥一声:“无耻叛贼,住口!太史慈轻敌冒进已经受到了应得的处罚,而你按兵不动,明知主将陷入危难之中却见死不救,难道不应该受到惩罚么?”

“哼……你徐公明这话实乃诛心之论!”赵匡胤嗤笑一声,一脸不屑,“当时的局面是袁谭在长白沟伏兵数万,将太史慈引诱进了重围,意图围点打援。我麾下只有五千将士,若是前往救援,非但不能救出太史慈,反而会将自己陷入重围之中,我的选择绝对没错!李靖就是挟私报复,故意打压于我,而刘辩作为大汉天子不为我主持公道,便是昏君!”

刘辩手中长枪朝赵匡胤一指:“赵贼,休要在这里狡辩,你自己狼子野心,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朕让你与李靖换个位置,你还是一样会背叛。能够干出黄袍加身的把戏,说明你早有不臣之心!”

“哈哈……”赵匡胤再次放声大笑,“说得对,秦失其鹿,诸侯共逐之!刘邦不过一介亭长,这天下本来就不是你们刘氏的。你们老刘家这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惹得天怒人怨,比起暴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江山的主人也该换换了!”

刘辩懒得和赵匡胤舌战,那样岂不成了泼妇骂街,待会儿沙场上见个高低便是。

目光扫向常遇春,提高嗓门,中气十足的叱喝一声:“常遇春,如果赵匡胤因为没有得到重用而怀恨在心,朕待你还算不薄吧?在叛逃之前,你是荆州第三大将,仅次于岳飞、薛礼,为何也追随赵匡胤踏上了叛徒的道路?”

常遇春朝刘辩抱拳一礼,叹息一声道:“唉……陛下,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大丈夫敢作敢当,我常遇春既然反了就不会再多做辩解,陛下若是能捉住我,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绝不会皱一下眉头。但我现在还是要说一声,陛下你赏罚不明,否则我常某人绝不会走上这条道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小说: 大唐正衰公 寒门贵子 全能文艺兵 天宝风流 庶门 阳光大秦 幕府将军本纪 永历四年 民国的春秋 南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