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971章 九百六十一 锤震汉营

第971章 九百六十一 锤震汉营(1 / 1)

“呃……不知不觉间朕的武力竟然达到了爆表的水准?当真是白云苍狗,世事无常啊!”

刘辩在滚滚长江岸边勒马驻足,看看脚下刘愦的尸体,再举目眺望滔滔江水,不由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遥想当年,自己还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被逆贼董卓从龙椅上拉了下来,废黜为弘农王。若是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这位汉少帝将会被囚禁在洛阳南宫,最终被李儒一杯毒酒鸩杀。

但这一切因为自己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产生了变化,董卓竟然派人把自己与便宜母亲何太后送往封地弘农,最终在穆桂英的营救下逃出升天,才有了现在的这番天下大局。

“想当年便宜母亲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少妇,转眼间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而朕也从弱不禁风,不学无术的少年变成了足以挑战张飞、许褚的猛将,这变化当真比沧海桑田还要巨大啊!”江风吹得刘辩衣袂猎猎作响,心头思绪起伏,依稀还记得母亲当初的怀抱。

“爆表就爆表吧,我大汉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刘辩拨马朝临江返程,暂时退出系统,等夜深人静之时再慢慢聆听不迟。

刘辩返回临江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六千守军几乎死伤殆尽,只有千余人从西门溃逃,这座咽喉要塞顺利的落入了东汉军掌中。

刘辩命徐晃率兵出城扎营休整,亲自带着孙膑、陈平出榜安民,安抚百姓,让他们不要惊慌,从今以后临江城便投入了大汉朝廷的怀抱,自己迟早要给他们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

刘辩正与士族寒暄之际,御林军副统领文鸯大步流星的赶来报告:“启禀陛下,齐国远不听指挥,从临江东南方位的山峰上强行起飞,导致五十多名伞兵失踪,或者坠入长江被卷走,或者吹到南侧的悬崖峭壁,因为松脂燃尽,导致灯坠人亡。”

刘辩闻言勃然大怒:“这齐国远真是好大的胆子,上山之前朕就曾经告诫他们:临江周围山脉绵延,高低不平,长江水流湍急。在这里放飞孔明灯不比金陵,若是风向不对,不可强行起飞。这厮将朕的话置若罔闻,分明是贪功图赏,白白害死了五十多名伞兵,罪不可赦!”

虽然东汉的伞兵不像刘辩穿越前的飞机驾驶员那么珍贵,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经过多年的培训才能上岗。但却也是从千军万马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一个个都拥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在金陵训练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被允许参加实战,就这样被齐国远为了抢功,白白害死,怎能不让刘辩勃然大怒。

“邓泰山何在?把齐国远给朕推到营门前枭首示众,以儆效尤!日后谁再敢贪功图赏,不遵上命,一律军法处置!”刘辩面色铁青,朝负责执掌军纪的邓泰山怒吼一声。

大乔从交州回到金陵之后便一直郁郁寡欢,刘辩给她放了三个月的假,让她回娘家与父母团聚一番。

眼见别的嫔妃娘家都有当朝大员撑腰,只有大乔、张出尘、貂蝉等寥寥几个嫔妃无依无靠,这次出征便带着邓泰山随行,给他弄点功绩升升官,也好给大乔撑撑门面,算是自己对她的补偿。

“诺!”

虎背熊腰的御林军偏将军邓泰山答应一声,带了十余名御林军翻身上马,手提大刀出城前往军营执行圣旨去了。

齐国远的运气不错,被西北风吹过长江挂在了一颗松树枝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拔出佩刀砍断树枝,坠落到了地面。虽然摔得鼻青脸肿,但总算保住了性命,之后在沿江搜寻的汉军接应下回到了临江城。

齐国远自知惹了大祸,先去见孟良商量如何善后。气的孟良把他大骂一通,给他出了个主意去找徐晃请罪,请徐晃代为求情。

只是俩人还没找到徐晃,就撞见了清点兵力的文鸯,不顾二人苦苦哀求,尽职尽责的把齐国远强行用兵,害死了五十多名伞兵的消息报告给了刘辩。

远远看到人高马大的邓泰山带着十几名甲胄鲜明的御林军策马来到了军营,齐国远吓得面如土色,拽着孟良的衣襟嚎啕大哭:“小良子啊,来的这个就是执掌军纪的邓泰山吧?看来大国哥哥性命休矣,哥哥我还没娶妻生子哪!”

孟良耷拉着脑袋,无可奈何的道:“唉,谁让你自己贪功来着?算了,咬咬牙忍一下吧,一刀落下就不疼了!明年的今天,弟弟给你多烧点纸。”

“嘿……你个狗.日的!”

齐国远大怒,一脚把孟良踹了个狗吃屎,“你个忘恩负义的混球,要不是哥哥我,你在交州早就死在那个贵霜猴子的手下了!我说我去西北方位的山头守候,你个瘪犊子非要跟我争。我告诉你,哥哥我就是被你害死的,死了也天天缠着你!”

孟良耸耸肩,呲牙一笑:“嘿嘿……要是那样话,被砍头的人就是我孟良咯!不过看在你待兄弟不薄的面子上,我去找陛下给你求个情。”

“你……竟然还笑的出来?”

齐国远欲哭无泪,抬脚欲踢,孟良却早就逃得远了。

大战刚刚结束,将士们正三五成群的围拢在一起,议论今天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战况。忽然就看到负责执行军纪的邓泰山带着十几个甲胄鲜明的御林军杀气腾腾的闯进了大营,不由得各自心头一颤,知道怕是有事情发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小说: 大唐正衰公 寒门贵子 全能文艺兵 天宝风流 庶门 阳光大秦 幕府将军本纪 永历四年 民国的春秋 南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