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猛将 > 第650章 六百四十五 扶不起的阿斗

第650章 六百四十五 扶不起的阿斗(1 / 1)

乾阳宫,太极殿。

得了召唤,御林军副统领文鸯前面带路,汉中王王妃甘氏怀抱阿斗居中,孙乾与简雍紧随其后,而初次来到金陵进入乾阳宫的孙膑则走在最后。

初次进入巍峨雄壮的乾阳宫,面对着气势磅礴的太极殿,光滑如镜的石阶两侧甲胄林立,精神饱满的御林军一个个器宇轩昂,手中的金戈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初次面对这种大阵仗,孙乾与简雍走的小心翼翼,唯恐出了差错,额头上不时的渗出细微的汗珠,而后背的衣衫早就被汗水湿了一片。

相比起来,怀抱阿斗的甘王妃则从容不迫了许多,因为她的注意力一直在怀中的孩子身上。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儿子就是她的一切,就是她的整个世界,陋室草庐,王宫大厦又有什么区别?

而走在最后的孙膑则意气风发,心中颇有一种指点江山的豪迈,上苍总算待自己不薄,这次汉中之行因祸得福遇见了天子,终于让自己鲤鱼跃龙门,一跃成为了风云人物,得以居庙堂之高,纵论天下大事,名垂青史,总算不负自己平生之志!

“罪臣孙乾、简雍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入了金碧辉煌的太极殿,面对着峨冠博带的文臣,以及一身戎装的武将,孙乾与简雍率先跪地,稽首顿拜,口呼万岁。

“两位使者平身!”刘辩高高端坐,慈眉祥目的召唤一声。若是能够给孙乾与简雍留下一个礼贤下士的形象,对于在巴蜀树立自己的仁君形象无疑会大有裨益。

“谢陛下!”孙乾与简雍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一起叩首谢恩。

“妾身甘氏拜见陛下!为了证明夫君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妾身愿与我儿在陛下身边聆听教诲。”甘王妃怀抱阿斗肃拜施礼,语气不卑不亢,大方得体。

刘辩微微颔首,悄悄打量了甘氏一眼,只见她大约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相貌算得上中上乘,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他的肌肤,称之为赛霜欺雪毫不为过。

如果夸一个女人的肌肤赛过霜雪,那是修辞手法,可说甘夫人赛霜欺雪,这就是写实手法。野史传说,甘夫人的肌肤雪白程度不在羊脂白玉之下,刘备占据成都之后有一商人向他敬献了一尊白玉美人,高五尺左右,刘备夜间时常搂着甘夫人与白玉美人一同入寝,在灯光之下竟然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由此可见甘夫人的肌肤雪白到何种程度。

“给本宿主检测一下甘夫人的四维,特别是魅力!”趁着甘夫人施礼之际,刘辩飞快的向脑海中的系统下达了指示。

“系统正在检测中,宿主请稍等!”

“叮咚……甘夫人——统率31,武力27,智力78,政治55,魅力95.”

“甘王婶平身。”刘辩退出系统,和颜悦色的召唤甘夫人起身,“这次因为军国大事,劳驾皇婶跋山涉水,从成都迢迢千里来到金陵,多有得罪。皇婶请放心,你与阿斗尽管好生待在乾阳宫,朕绝不会为难你们母子。”

“多谢陛下!”甘夫人感激不已,作揖致谢。

“劳烦皇婶把阿斗抱上来,让朕瞧瞧!”刘辩对于乐不思蜀的刘阿斗颇感兴趣,笑容可掬的招呼甘氏把阿斗抱过来。

郑和上前一步从甘夫人的怀里接过刘禅,三步并作两步的登上了銮台,把阿斗托在刘辩眼前。只见刚刚三个多月的阿斗生的虎头虎脑,浓眉大眼,胖乎乎的憨厚可爱,看到刘辩头上的帝王冕的串珠不停的摇动,便憨笑着想要伸手去触摸。只是百十天的婴儿不谙世事,也只是有心无力罢了。

“呵呵……朕对于阿斗的四维倒是颇感兴趣,只可惜现在不满周岁无法检测,只能等待他日揭晓答案了。不知道刘禅天生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巴蜀的政治环境造成了他的碌碌无为?”

刘辩在心中暗自思忖一声,随即正色道:“三宝啊,你带着甘王婶与阿斗去后.宫寻找一个清闲的院落安置。给安排四名宫女、两名太监伺候,饮食衣衫脂粉零用钱按月供给,切不可失了礼数!”

“奴婢遵旨!”郑和手中拂尘一晃,尖着嗓子答应了下来。

“多谢陛下厚恩!”

没想到天子如此以礼相待,甘夫人一路上的担忧全部一扫而空,再次肃拜施礼,潸然落泪。

“两位先生,就此别过了!”甘夫人从郑和手里接过阿斗,与孙乾、简雍两位旧臣抹泪辞别,虽然天子以礼相待,但终究改变不了被软禁的事实,想到这里甘夫人便一阵心酸。

孙乾与简雍一起跪地叩首:“臣等送别王妃,请王妃在金陵好生闲居,他日臣等必然来接王妃回成都。”

送走了甘夫人之后,孙乾与简雍再次起身,把刘备的条件道来。

第一条送甘王妃与阿斗来金陵做人质已经完成,而刘备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五十万石粮食分期交付。刘辩也知道做使者的不容易,也算卖孙乾一个面子,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颔首同意刘备把五十万石粮食分两期送往襄阳。

总算没有空手而归,,孙乾与简雍心中稍安,接着又提出了第三个条件:“从成都到上庸千里迢迢,蜀道艰难。汉中不通之后,只能走巴东、江州,因此大王认为应该由陛下向关将军供应粮草。日后成都方面将不再给关将军送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新小说: 大唐正衰公 寒门贵子 全能文艺兵 天宝风流 庶门 阳光大秦 幕府将军本纪 永历四年 民国的春秋 南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