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朝堂之上一片尴尬之色。
这一大堆烂摊子,全部都得等着朱元璋来收场。
可即使是身经百战的洪武皇帝朱元璋面对此番场景,竟也会不知所措。
洪武皇帝朱元璋正欲宣旨退朝,将此事搁一搁。
可话还没说出口,门外便传来一阵急报。
“启奏陛下,徐达大将军派人传来捷报!”
门口的宦官说完,便已恭敬地进殿,跪拜在地上,双手正捧着一封书信。
朱元璋当即神色一晃,俯视殿下群臣,依旧神情自若的说道。
“呈上来。”
群臣们都盯着宦官手上的信,一步步地递到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手中。
朱元璋展开信件。
阅览良久,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徐达来信说明了这次突袭方国珍,全是四殿下朱棣的功劳。
还将最后的锦衣卫青龙如何如何在危难关头,孤身潜入城内。
取得方国珍人头,大开城门,放火烧城一事,明明白白地说了一遍。
朱元璋看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看着殿下脸上依旧带着稚嫩的四皇子朱棣,心中五味杂陈。
朱元璋并没有向群臣说明信函上的内容。
只是草草的宣布了退朝,便结束了这场朝会。
至于那方国珍的使臣,自然是押入大牢。
站在金銮殿下的四皇子朱棣,将洪武皇帝朱元璋刚刚的一举一动全部看在眼里。
他不可能不知道徐达大将军传回来的那封信上写着什么。
但他已经从洪武皇帝朱元璋刚刚的一番行为里得出了一个信息:
洪武皇帝心里依旧是在袒护太子朱标!
当时倘若朱元璋将信上的内容公之于众。
那毫无疑问,必然会帮四殿下朱棣拉一波人气。
如此做来,自然是对太子朱标大为不利。
朱元璋也万万没有想到,朱棣竟会有这等手段。
眼下的局势他已再清楚不过,倘若让太子朱标和四子朱棣两人相争。
那太子朱标根本不够格!
所以洪武皇帝朱元璋决定要帮着太子朱标,一同制服朱棣这头猛虎。
朝会散去之后,洪武皇帝朱元璋叫了两人,前往乾清宫议事。
其中一人便是左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今天属于安徽地带)。
按地理位置来说,它是属于淮西集团的,也可以理解成为朱元璋的嫡系。
在洪武朝有这样一种习惯:
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系大臣,都是陪着朱元璋一路出生入死,摸爬滚打走上来的生死兄弟!
比如徐达、常遇春、汤和……
他们都称呼洪武皇帝朱元璋为上位,以此表示和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亲近关系。
这左丞相李善长正是其中之一。
李善长此人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
尤其是与御史中丞刘伯温针锋相对。
朱元璋叫的两人中的另一人,便是他的死对头
——御史中丞刘伯温。
……
乾清宫内——
洪武皇帝朱元璋自从离开朝堂之后,一直黑着一张脸,一言不发。
左丞相李善长和御史中丞刘伯温听到宦官的召见,急忙前往乾清宫拜见圣上。
左丞相李善长和御史中丞刘伯温在乾清宫内,见到洪武皇帝朱元璋黑着一张脸。
高坐在龙榻之上,两人纷纷俯身跪拜。
左丞相李善长高呼道。
“臣李善长叩见上位。”
御史中丞刘伯温高呼。
“臣刘伯温,叩见吾皇陛下。”
此时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依旧是黑着一张脸,嘴里淡淡地说了一句。
“平身。”
便从自己的怀里,摸出了那张徐达大将军传过来的捷报,递在了他们手上。
“你们看看…”
左丞相李善长率先接过信函,快速览阅,一番眉头紧皱。
便又极不情愿地递给了身旁的御史中丞刘伯温。
刘伯温也毫不客气,接过信函便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起来。
脸上的神情也是尤为复杂。
端坐龙榻之上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晃了晃自己的脖子,懒懒地说道。
“两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左丞相李善长和御史中丞刘伯温相顾对视一眼。
又转过头来,冲着洪武皇帝朱元璋抱拳行了一礼,才支支吾吾的说道。
“上位,由此信函看出,四皇子的实力恐非不止我们所见到的这样。”
李善长说到这里抬起头,瞟了一眼端坐龙榻之上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见朱元璋表情并无变化,又继续说道。
“首先,四殿下能够提前于尚未得知方国珍企图联通南北的轨迹。”
“这就说明四殿下有不同于常人的途径。”
“其次是殿下得知消息之后,并不是第一时间禀告上位。”
“而是自作主张,写信交与徐达大将军调动兵权。”
说道此处的李善长顿了顿,一会儿,这才又不紧不慢地说道。
“此事若是往严重的说,那就是藐视皇权……”
洪武皇帝朱元璋听到这里,只是漠然的点头,嘴里喃喃地嗯了几声。
李善长继续补充道。
“还有这信上所说的锦衣卫青龙,到底是何许人也?”
“会不会是四殿下私下培植的一种势力?”
“能够孤身潜入封锁严密的城池,取敌方上将首级,还能成功脱险。”
“这得要何其高的本事?”
左丞相李善长的这番话,虽说没有直指四皇子朱棣。
可他的每一句话都在将朱元璋往他想要的方向上引。
李善长身为妥妥的太子党,自然是一心帮着太子朱标说话。
李善长心里清楚的知道:这四殿下朱棣能力超群,定会是太子朱标的强劲对手。
李善长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击政治对手的机会。
朱元璋听了这番话,依旧是神情淡然的点点头。
又转过头去,看着站在李善长左边的御史中丞刘伯温,一脸云淡风轻的问道。
“刘先生怎么看?”
御史中丞刘伯温先是对着洪武皇帝朱元璋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礼。
接着才一字一句有条不紊地说道。
“首先,微臣并不认同左丞相的观点。”
“四殿下如今才十多岁,正值少年。”
“要说他有狼子野心,微臣以为不妥”
“至于四殿下比陛下提前得知消息,也有可能是机遇偶然。”
“四殿下调动兵权,那也只是情况危急之下所作的权宜之策。”
“反而还能看出四殿下此人临危不乱,做事有条不紊。”
“最后再来说一说,信上所说那位孤身入城取方国珍首级的青龙。”
御史中丞刘伯温说到这里,语气更加坚定。
眼神坚毅地看着洪武皇帝朱元璋不苟言笑道。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上自然不缺乏能人义士。”
“徐达大将军在信上也说了,当时这位青龙孤身前往时,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当时情况紧急,说不定这位义士已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想要奋力一搏。”
“结果正巧让他得手!”
御史中丞刘伯温,一口气说到这里,说的人大快人心,酣畅淋漓。
将刚刚左丞相李善长提出来的种种质疑,全部驳回。
此时,站在御史中丞刘伯温右边的左丞相李善长,正板着一张脸,一言不发。
洪武皇帝朱元璋,此时却不由得嘴角上扬,爽朗的说道。
“有意思,真有意思…”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咱再好好想想!”
左丞相李善长和御史中丞刘伯温两人互瞪一眼之后,告退洪武皇帝朱元璋。
便离开了乾清宫。
在他们离开之后不久,一名宦官便奉了洪武皇帝之命,急匆匆地前往四殿下的府邸。
洪武皇帝朱元璋,也对这名为青龙的人,很感兴趣。
至于此人到底是谁。
把朱棣叫过来,一问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