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看啥,演的不仅仅是那闯军叛军。犯下的恶行,还有他们手里都快捧不下的财宝白银……
他们瞪大了眼都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还记得当初崇祯皇帝在夏指向大臣们筹集钱财的时候,那些大臣看样子穷得叮当响,一个个两袖清风的样子,最后整个京城上千名大臣却只筹集到了十来万两银子。
平均下来每个大乘不过十多两银子。
可怜崇祯皇帝,真以为自己的大臣都是高风亮节的主。
到现在若不是多亏了闯军叛军,他们恐怕到现在也不知道京城里这些。一直哭穷,大城才是富得流油的人。
你看啊,那一车接着一车运出来的银车,上面的满满当当银子都快亮瞎了他们的眼睛。
朱慈烺看见这幅景象,也是微微摇了摇头,心中感慨。
其实在明末的时候,国库的确空虚。但那还不是因为大部分的白银都流向了官员和士绅的手里,而崇祯皇帝狠不下心,不肯将白银收回。
但凡他狠点心随便查抄几个贪官污吏,恐怕抄家缴获上来的白银足够给大明朝整个军队发上几个月的军饷了。
大明朝的财政支出其实并不算荒谬,百姓的赋税也还正常。
只是后来因为辽东战役,中央朝廷加派三饷,这就给了那些贪官污吏好好捞一笔的机会。又恰逢百姓碰上灾荒,饥荒大肆爆发,既然是横尸遍野,百姓吃不饱饭,甚至被逼到了挖树皮吃人肉的地步。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百姓没饭都吃饱了,还听你朝廷的话?一下子,四方暴乱,造反消息传来的折子是每天都有。
百姓造反朝廷怎么办呢?既然是这样的,然后再收税。百姓面临收税,又进行了造反反抗。
如此往复,无休无止,恶性循环。
最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大明,迎来了他的覆灭。
但朱慈烺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因为熟读历史的他知道,自己也是有希望的。
动乱的只是大明的北方疆域,南方还受大明控制,整体相对而言较为安定。
况且明朝时候南方已经富裕了起来,江南一域,又占据天时地利,自然条件极好。
想当初元代的张士诚就是凭借江南发家,只可惜他眼见不够,后期坐守江南,偏困一隅。
江南现在,只欠一个人和。
而他朱慈烺,有把握能做到这个人和。
有系统这个金手指在,他有信心。
朱慈烺现在的打算就是先把京城给扫荡一空,然后把值钱的东西都带着南下江南。到时候再以浙江两省为基础,大肆兴兵。
与此同时,在凭借江南沿海的地理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发展江南的经济。至于北方,他暂时没有那个精力去对付肃清北方的那些“虫子”,就先让李自成替他看好北方的疆域吧。
李自成他们那边也在做打算。
每个将军手里都被分到了一定的任务指标,如果没有抢到足够的白银,到时候他们可就要面临闯王的怒火了。
指不定被扣上个对闯王不忠,有意谋害闯王的帽子。
一旦被扣上这顶帽子,那可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到时候就会其他遭到农民军的围攻,落得个尸横郊野的下场。
所以那些将军都使尽了心思,走遍每一个角落,务必完成自己手里的任务指标。
他们不傻,第一目光都是集中在了那些肥得流油的京城达官贵人身上。
先是闯进人家家里,把家里翻的底朝天扫荡一遍之后,再对人家进行拷打,逼迫他们把那些藏的珍宝也都一并吐出来。
这样子,就能彻彻底底榨干他们的价值。
那些惨遭毒手的达官贵人都悔不当初,恨不得命运重新来过。早知道闯王这边的人那么容易出尔反尔,他们还不如当初投诚太子。
再早一些他们就应该回到当初崇祯皇帝还在世的时候。那时崇祯皇帝向他们筹集银两,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身家都掏出来,帮助崇祯皇帝筹集军备,把李自成闯军这些混蛋通通打跑。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一切也不会重新来过。
而作为叛国贼的他们也不会得到闯军或是朱慈烺的同情。
他们只能面对他们背叛的下场。
“启禀殿下,皇宫清扫完毕。”
曹仁礼上前,对朱慈烺行了一礼。
在曹仁礼身后,宫女太监抬出一箱又一箱箱子,整整齐齐的叠放好。
里头都装着皇宫里最珍贵的宝贝了。
朱慈烺的眼神扫过那一排又一排堆放着的箱子,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