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夫子的兵法教学(1 / 1)

自从秦大风和秦舜去咸阳之后,韩绣娘就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情在家里等着。

秦禹回来之后发现老娘担心的饭都没有做,就安慰了几句,效果不太明显。

于是他耸耸肩就去厨房自己倒腾吃的。

一大块羊肉,一条鱼,一只已经处理好的大公鸡。

老母鸡要下蛋,要少吃。

这和老秦家有没有钱是两码事。

没有铁锅,秦朝人的饮食还是以炖煮为主,了不起再来些烧烤。

只是没有辣椒没有孜然的烧烤非但没有灵魂,还是异端。

于是,秦禹站着小板凳上就开始忙活。

这个时代的羊都是草饲,味道极好。

秦禹用上辈子花了五千大洋和热情好客的牧民兄弟学来的煮羊手法做了一道清水羊肉。

鱼要做的好吃且没有腥味是必须要煎一下的。

陶罐不能用,可胜在有块用来压盐菜的青石板,凑乎凑乎也能用。

清洗干净之后在火上炙烤到差不多的时候,刷上一层油,然后开始煎鱼。

一条尺长的草鱼,煎至两面焦黄,然后放入陶罐里继续炖煮。

炖鸡也同样如此。

等炖肉的香气充满小院的时候,一声哞哞的牛叫从门外传来。

守在门口的韩绣娘急忙打开院门,见当家的和她的好大儿都全须全影的站在门外。

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没出什么事吧?”

韩绣娘一边给秦大风拍打着衣服上不存在的尘土,一边问到。

“事情解决了,以后大秦的盐利有咱家半成,王城会派稅官按月送来。

只不过咱家以后不能再接触这个买卖了,这样的话家里剩下的盐也不能放在市场上卖。

你看看还有多少,家里留下一些食用,剩下的就给村子里的庄户分了吧。”

韩绣娘应了一声。

“行行行,都听你的。咱家留一点够吃就行,剩下的都分了,给那些孤儿寡母多分一些。”

秦大风点点头。

“也不用太多,咱们大秦自己能产盐,那盐的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

“呀,光顾着等你们了,我忘了做饭了!”

韩绣娘一拍大腿就准备赶紧去厨房操持两个菜出来。

秦大风闻了闻,然后不确定的说道。

“这炖肉的香气不是从咱家传出来的?”

等到夫妻二人来到厨房的时候,就发现兄弟俩一人一个盘子正蹲在地上啃骨头。

兄友弟恭的场景,很美好。

……

“郎中令是什么?”

秦禹问道。

还在纠结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下一句为什么不能是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秦舜随口回答道。

“大王的亲卫啊。”

“哦?”

“嗯!”

老爹的身份不太简单啊,秦禹这个半吊子历史爱好者也知道,类似郎中令这样的亲卫部队对成员背景的要求很高。

起码应该是贵族。

况且大哥带回来的那把一米多长的青铜剑也价值不菲。

剑身应该是经过铬盐氧化处理的,一体铸造,剑柄还他娘的是一块完整的暖玉。

种种情况下归纳总结出一个道理。

秦大风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同学。

可是正当秦禹预测秦大风是不是大秦隐世龙王的时候。

一回头就看到故事里的“龙王”正在给夫人卖力的捶腿揉肩,脸上一副讨好的神色。

唉,人设崩了啊!

算了,不想那么多了。

他就是再有身份也是自己的老爹不是?

……

“先生,家父已经把制盐的事情解决了,嘱咐我把印章给您送回来。”

“甚好,不过印章你留着吧,就当为师送你的礼物。”

长者赐不敢辞。

说实话秦禹也挺喜欢这枚印章。

“从今天开始,为师正式传授你兵法。

第一节课从姜尚的六韬开始。

六韬开兵家之先河,是古人第一次系统的描述该如何选兵,训练,作战。

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赵奢、白起这些兵家传人著书立说,无一不受六韬的影响。

就连我朝国尉尉遼也经常自诩为太公座下走狗。

兵家鼎盛时期能力压其余诸子百家学说。

六韬作为其指导思想功不可没……”

夫子侃侃而谈,三言两语直指核心,秦禹在堂下听的连连点头。

而且第一课,夫子不允许秦禹做任何笔记。

在他看来,做笔记这种习惯不适合兵家讲学。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个合格的兵者将领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要学会变通。

变则通,通则变。

永远不要让你的敌人摸透你。

如果有一天,你的所有排兵布阵都在对方的预测之中,那等待你和你部下军队的就只剩下死亡了。”

夫子的兵法果然不同于正经人的兵法。

最新小说: 大明:陛下认错吧,他称帝了 三国:土匪型谋士,董卓怒嫁孙女 摊牌了,兵王之如何变强 万国时代,你让我当千古一帝? 大明:开局我就要被蓝玉斩首了! 三国:流民出身,开局忽悠典韦! 三国:我是曹老板的谋士小舅子 知更鸟与灰烬 大明:我朱元璋,穿越成崇祯皇帝 愚人的科学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