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城宛若一处人间炼狱!
皇太极和两大和硕贝勒对眼前发生的一幕视而不见,正与其他五旗旗主以及固山额真(相当于都统)一起,在城外商议接下来的行军计划。
城内集市如米市、牛市、鱼市、南北果市等地,基本已被八旗军搜刮一空。
尸体随处可见,活人则只剩女人……
面临的是在八旗军轮番享乐过后,更为痛苦的死去。
没错,鞑子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大明腹地打家劫舍,以度寒冬。
小冰河时期的东北,再加上连年的征战,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还能让所有人亲身领略一番大明的地大物博,让久居弹丸之地的族人们心生向往。
在此之上,若是能够取得更大的战果,那就最好不过了!
四万八旗白甲护军,外加刚刚打服的四万蒙军,合计八万精锐。
自家人知自家事,虽然这些军队更适合野战,可备不住一个不小心、或者城里面的人脑袋抽风之下,就把都城给破了呢?
所以老谋深算的皇太极根本没有约束手下,只有他们心中有了奔头,将来才能更好的执行攻打大明的计划。
………………
而此时大明一方,乱了方寸的崇祯帝刚刚才收到袁大将军五天前写下的的奏章。
其上只有十个字,必不令后金越蓟西一步!
越蓟西一步?
的确不是一步,这特么对方都已经拿下通州了!
愤怒的崇祯当着百官的面,将这奏章撕了个稀巴烂。
然后咬牙切齿的下达命令,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
同时,还让太监进行协防。
此令一出,原本就紧张不安、魂不守舍的大臣们,这下更是慌了手脚,超过半数准备开始谋划逃离京师的路线。
不过还好,不全是坏消息,共有四个镇的明军前来勤王。
除袁崇焕驻蓟州外,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
后金虽然兵强马壮,可京师的城防可不是区区几万人就能轻易攻破的!
再加上前修筑关宁锦防线的蓟辽督师孙承宗,已经抵达京师,扛起了这保卫京师的大任!
这下大臣们算是安下了心,毕竟逃出京师的下场着实难料啊。
不过崇祯帝此时又做出了一件让他们人神共愤的事情,筹饷!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值此危急时刻,不能让守城人忍受饥饿寒冷。
大战前必须整备好军备,并犒劳将士们,巩固人心。
这话站在了大义上,大臣们无话可说,不过却只有寥寥数人共计拿出了不到十万两白银。
而其他人则都在等待崇祯帝给他们打个样……
不过就算是打样了,估计也只是象征性的捐上那么一点吧。
僵局是怎么产生的?
就是被这种阳奉阴违、有口无心之人所造就!
当然,崇祯帝最终还是妥协了,毕竟他是大明的老大。
虽然凑的钱不多,可意思到位就好……
茫然的等待、忐忑的心情与天空那密布的阴云交织在一起,仿佛让所有人在心底意识到了一个真相。
大明药丸啊!
就算这次守下来了,那么下一次会什么时候出现?
下次侥幸又守下来的话,这千疮百孔的大明还能挺多久……
整个京师内,唯有一个地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那就是寺庙。
当人感觉没了希望的时候,那就求神吧,或许老天开眼呢?
………………
十一月十六日,皇太极分兵两路。
一路为皇太极亲率大贝勒代善和贝勒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等,统领主力右翼四旗,以及蒙军右营,合计六万,直奔顺义。
另一路由贝勒莽古尔泰率领,与阿巴泰、阿济格、戴青、多尔衮、多铎、豪格等,统领左翼以及蒙军左营共计两万,沿着京师侦察前进。
这样分兵并不是为了扩大战果,而是因为细作在顺义方向发现了满桂的旗帜。
皇太极因为一路南下并未遇上袁崇焕,此时发现满桂旗帜,便想当然的认为这是袁崇焕部。
既然你袁崇焕敢脱离城池防御,那么就别怪我不客气!
目标就地歼灭袁崇焕部!
于是刚刚在顺义县完成集结的满桂部和侯世禄部,在赶往京师勤王的途中,便遭遇了这后金的主力部队。
兵力上满桂五千,侯世禄八千,合计一万三……
此时大明的军队,除了关宁铁骑以外,满桂的五千人还能凑合算成精锐,可侯世禄那八千人的战力实在是有点不堪入目。
一万三对阵六万,一触即溃。
(求鲜花、评价、收藏和各种票支持!)
【24点前一小时一章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