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一位马上天子,戎马半生征战天下,打败了众多的对手,开启了新的王朝。
在登上帝位以后,如何保持大明王朝长盛不衰,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鉴于前朝的失败原因,朱元璋对于皇权的集中不遗余力。
其中,
对于宦官这个群体,他还重点做了特别的限制。
“此曹止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任用,毋令过多”。
这就是朱元璋对于宦官的态度,认为他们做些打扫的工作就可以了。
可惜,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想朱元璋一样眛爽临朝,日晏忘餐。
朱元璋也清楚这一点。
让宦官们暂时远离权力中心,要使皇权不被常伴左右的宦官影响,就得有制度的限制。
于是规定,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敕令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
让整个宦官群体变成了睁眼瞎,他们也就失去了参与政事的权利。
朱元璋的安排煞费苦心。
然而,宦官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中心。
伴随着丞相制度的废除,皇帝怠政情绪的蔓延,不仅宦官逐渐又重新活跃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
明朝中后期更是宦官干政,专权,甚至出现了个九千岁的太监。
从这点看来,老朱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此时的宦官是温顺的,毕竟在雄主朱元璋手下哪个敢炸刺!
敢炸刺的人,坟头上的草都三尺高了!
“聂公公辛苦了。”
小小的身影对着面前的老太监做了一揖。
原本打算去寻朱元璋或者朱标问一问有关武功和江湖的事情,现在看见聂庆童他又改变主意了。
“哎呀,这可使不得,小殿下可是折煞老奴了,伺候陛下和太子殿下是老奴的福分,哪里敢称辛苦。”
还未说话前,老太监就是一揖到底,算是受了朱雄英半礼,回了全礼。
“皇爷爷每日勤于政务,聂公公你都陪驾左右,当有一份功劳,不必过谦,我也是真心道谢。”
“这是老奴的本分,不敢居功。”
嘴上说着不要,内心却是真香。
皮笑肉不笑的老太监眼神中的满足已经出卖了他,朱雄英看出来他对自己恭维的话很受用。
哼,这个老太监。
朱雄英深邃的眼眸闪过一丝不一般的神采,嘴角含笑,俨然如一只伪装的很好的小狐狸。
他顺势又说了几句好话,闲谈了一会。
聂庆童看似谨慎有礼,有问必答,其实一直观察着朱雄英。
他之前对于这位极受朱元璋宠爱的皇家第三代印象不深,只知道对方嗜睡和受宠。
毕竟老朱单单皇子就有二十多个,皇孙也有了不少,他不可能每一个都了解的事无巨细。
不过,从刚刚的对话来看,这位殿下受宠也是有道理的。
小太孙待人说话如春风化雨,让人听得舒坦,很有几分待人处世的老练。
其实,这无甚稀奇,哪个高门子弟庙堂上混迹几年同样可以做到。
可小太孙年仅六岁,足以见得其聪慧机敏。
“陛下和太子就在殿内,太孙可直接入内,老奴也就不再另行禀告了。”
作为荣宠极盛的皇太孙他有这个特权。
“不,我想请教的是聂公公。”
聂庆童一愣,不过眨眼间神态便恢复如常。
“哦,太孙但说无妨,老奴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饶有兴致的聂庆童望着朱雄英。
而朱雄英此刻却并没有立刻说话,只是上下打量了一番对方,微眯的双眼摄出凌冽的气势。
心中一震的聂庆童,虽然面色如常,却在面前六岁孩童身上感受到了只有在陛下身上才有的气势。
他不自觉的将挺拔的身子微微低了几分。
察觉到对方的小动作,朱雄英微微一笑,这才开口到,
“聂公公,你会武功吗?”
看着聂庆童略显古怪的神情,朱雄英还以为自己描述的不够清楚,于是接着说道,
“就是那种飞檐走壁的轻功,一掌裂碑的掌法,肺腑皆伤的拳法……,额,就是,你练武功的时候有真气吗?”
似乎了然,聂庆童颔首,
“老奴确实会些武功,亦练有真气,也能够做到飞檐走壁、摧碑裂石,殿下何有此问啊?”
根本没回对方的话,朱雄英再问道,
“那聂公公能够演示一番吗?我想亲眼看看!”
他的语气很是坚决。
不过,聂庆童此刻却眉头轻皱,望向朱雄英坚毅的眼神,没有拒绝。
“既然殿下想要看,那老奴就献丑了。”
话毕,
朱雄英只觉眼前有影子一闪,似乎聂庆童的身子动了一动。
眨眼间,不,他还未成眨眼。
抬头一望,殿前小广场上竟然同时出现九道一模一样的身影,好似鬼魅一般。
劲风袭来,扑面却又清风徐徐。
几息过后,那九道身影才慢慢虚化消失。
被刷新世界观的朱雄英眼睛挣得老大,伸出手捅了捅面前这个好像没挪动过位置的老太监。
思维发散,他瞬间便联想到了什么,脱口而出,
“《葵花宝典》?!!!”
瞧见好像被惊呆的朱雄英,聂庆童笑意更甚,不过听到对方说的什么葵花宝典却是不明所以。
“敢问殿下《葵花宝典》是……”
身体一僵,朱雄英赶忙问道,
“难道聂公公修炼的武功不是葵花宝典?”
“老奴修炼的武功名叫《朝阳神功》,并非殿下所说的葵花宝典。”
老太监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葵花宝典,葵花……,朝阳……,不愧是殿下,所取的名字不仅与这门功法要旨相合,而且更加文雅内敛,意蕴深远。
既如此,老奴便承殿下赐名,把这门功法叫做《葵花宝典》吧。”
嗯?!!!
葵花宝典的名字是这么来的吗?!
听到这老太监的话,朱雄英只觉得自己好像在风中凌乱。